歐盟祭重拳!手機平板強制貼「能源標籤」 終結3C計畫性淘汰
歐盟於2025年6月20日正式實施全新的《能源標籤和生態設計法規》,所有在歐盟市場販售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都必須貼上類似家電產品的「能源效率標示」,並提供詳細的產品性能資訊。這項新法規被視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大突破,有望終結3C產品一直以來「計畫性淘汰」的問題。
電池續航、維修、抗摔指標全透明!保障3C產品「永續權」
「能源標籤(Energy Labelling)」將詳細列出產品的電池續航力、充電循環次數、抗摔性、維修難易度、防塵防水等級等資訊,等級從A到G。消費者可清晰判讀標籤資訊,進而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以下分別為蘋果iPhone 16 Pro Max、三星Galaxy S25 Ultra、Google Pixel 9 Pro XL和OnePlus 13的能源標籤:
根據標籤,可以看到OnePlus 13在能源效率和電池壽命得分很高,在可修復等級表現佳,但在抗意外掉落方面卻不慎理想;Galaxy S25 Ultra的電池壽命是這4款手機中最差的,可修復等級中等,而抗意外掉落等級則表現極佳。消費者如果得以事先瞭解這些資訊,勢必將影響購買決策。
中階手機壽命延長1.1年!生態設計減少資源消耗
另外,歐盟的「生態設計(Ecodesign)」則要求針對產品「使用年限」訂出明確標準,例如電池經800次充放電後,仍需保持80%容量;生產商有義務在產品停售後,供應零件達7年、系統更新至少5年。這項新法規保障的產品包含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家用無線電話和螢幕尺寸7寸至17.4寸的平板等,但摺疊或曲面手機則不在此列。
歐盟預估,此次立法將顯著延長電子產品的平均使用壽命。以中階智慧型手機為例,平均壽命預計將從3年延長至4.1年。這意味著每年的新機銷售量將會降低,從而減少資源消耗與環境衝擊。
歐盟這兩項法規不僅有助提升環境效益,也將拯救消費者的荷包。根據歐盟預估,立法後至2030年,歐盟27國的消費者在設備購買成本上,總共可節省約200億歐元,儘管維修成本會略微增加約8億歐元,但能源成本可減少約6億歐元。綜合計算後,整體使用者開銷仍可減少約198億歐元,相當於每戶家庭能節省98歐元(約新台幣3367元)。
對台灣消費者而言,目前仍須觀察相關法規是否會影響國內市場,但這項歐盟新法的實施,無疑為全球3C產業樹立新標準,長遠來看,將有助提升整體產品品質。
參考資料:
- Android Authority,(2025年6月20日),Transparent specs at last: Why the new smartphone energy labels are a big deal
- EU,Energy Efficient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