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碳權不是萬靈丹!專家:從事減碳才是王道
台灣啟動碳交易制度,專家多認為,對於碳權的概念要重新認識,實打實的減碳才是王道,企業在選擇購買碳權時,記得要停、看、聽,而不是一窩蜂跟著買。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強調,「對於碳...
碳權交易大騙局?研究:多數碳權計畫實際成效低、無助減碳
一份最新研究發現,當前諸多碳權計畫存在減排效果誇大的情況,實際減碳效果遠低於所標榜,恐對碳市場的信任度構成威脅也無助達成氣候目標。當前世界各地的碳信用機制讓碳權專案開發商能透過緩解碳排措施取得碳信用...
農業權入法?學者主張土地正義 內政部:國土計畫法是最好的方法
國土計畫法如何透過制度設計保障農民權益成為攻防焦點,內政部25日重申,「農業權」、「農業發展權(TDR)」是不同概念,如以學者所稱方式推動,依國內外經驗容易導致掮客炒作土地,不僅無助農業發展,反而限...
綠領人才搶手!中山大學開設免費碳費課程 培育淨零人才
碳有價時代來臨,全台綠領人才需求夯,國立中山大學與台灣碳權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合作開設6堂免費課程,投入培育產業所需碳管理人才,助力國家及產業數位及低碳雙軸轉型。據統計,2028年全台綠領人才缺口...
碳權交易啟動!中鋼、台北101專案上架 最高每噸4000元
我國碳費費率日前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明年5月底前試申報,後年正式收費。至於減量額度(碳權)部分,將由台灣...
自然碳匯正夯能「救土」?土壤權威郭鴻裕:台灣的土壤是孤兒
編按:2050淨零碳排路徑中,「土壤」作為三大碳匯潛力之一,被視為重點發展目標。然而,台灣土地資源有限,加上土壤長期不受重視,要讓土壤健康維持生產力、台灣土地永續發展,需要各界投入更多支持。 土地,...
台灣碳費一噸300元是多還是少?一表比較亞洲4國碳收費政策
碳費費率委員會7日議定碳費,環境部先前考察新加坡、日本、南韓碳定價政策及實施概況,提供碳費委員參考。目前新加坡及日本皆收碳稅,南韓在總量管制下,建立碳權交易機制。環境部7日第6次碳費費率委員會後,公...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編按:國內的碳權交易將在2024年10月2日正式啟動,碳匯與碳權議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台灣目前也有自然碳匯專案,並強調專案能提供的增匯效果,許多企業也相繼透過大面積種樹,來換取碳匯。但樹種下去後,缺...
碳中和不能亂喊!環境部8項「硬指標」防漂綠 最高可開罰2500百萬
為防堵漂綠,環境部26日公布「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以「減量優先、抵換補充」作為碳中和精神,無論組織、產品、服務、甚至活動宣告為碳中和前,應完整揭露盤查、減量、抵換資訊,並遵循8項「硬指標」。8項必...
國內碳權交易預備起!首日交易至少5專案 近6千公噸
國內碳權交易將於10月2日起跑。據碳交所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已有包括奇美實業、中鋼(2002)、台北101等共6個專案,在減量額度平台公告相關交易資料。上述六專案總計共6,080公噸,每噸...
投資整理包/碳交易平台將上線!這7檔指標股帶你卡位碳權市場
全球氣候暖化問題越發嚴重,台廠為接軌國際、達成環境永續的最終目標,跟進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連帶也讓「碳排管理」成為所有企業都需要落實的目標。我國「碳權交易平台」預計將10月2日正式上線,外...
全球首座碳中和廟宇!北港武德宮花500萬元碳權 走在時代尖端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響應淨零碳排,打造可過濾懸浮物、空汙氣體的環保金爐,17日啟用,自主減量碳排放,並斥資500萬元購入足以抵銷至少3年排碳量的碳權,宣示成為全球首座碳中和的廟宇。北港武德宮因信徒連年成...
國內碳交易平台將於10月2日上線!取得核可業者可掛牌交易
國內碳交易子法已於15日上路,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8月28日表示,國內碳交易平台將於10月2日上線,業者取得經環境部核可的減量額度(碳權),屆時將可在碳交所掛牌交易。田建中表示,目前環境部所核...
英國企業瘋搶碳信用額!平均砸200萬英鎊買碳權
調查顯示,9成英國大型企業平均耗資200萬英鎊(約新台幣8294萬元)買碳信用額供抵換碳排,而他們幾乎全都計劃日後加碼,盼加到平均每間公司花2000萬英鎊。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報...
3分之1碳權不符標準?再生能源碳權將可能再跌價
碳權監管團體表示,現行碳權約有1/3不符標準,這些未達標準的碳權,皆與再生能源有關,碳權市場可能會面臨新一波動盪,再生能源碳權的價格或許進一步下挫。「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6日決定,核...
國內首例造林碳匯專案在南投!估30年取得605公噸碳權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首例註冊申請,獲審查通過,完成國內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
企業買爭議碳權 亞馬遜原民領袖向哥倫比亞憲法法庭提告
南美哥倫比亞的憲法法庭7月11日對一件亞馬遜雨林的爭議性碳權項目出手。6個當地部落表示這份碳權項目的簽署未經他們同意,專家們則表示當地雨林根本就沒有濫墾之虞。法新社報導,生活於哥倫比亞東南部偏遠地區...
碳費3子法研商 環團諷台灣獨步全球:1噸收20元比礦泉水便宜
環境部7月12日舉行碳費三項子法草案研商會議,環團砲火四射,批環境部自創獨步全球的國內碳權扣減1.2倍,部分設計宣稱比照國際作法,但部分又自創,且說不清楚依據,形同「國際自助餐」。而2.5萬噸免徵、...
碳交易辦法公布!最快8月底完成建置、9月底有第一筆交易
環境部7月1日發布國內碳權交易及移轉管理辦法,將於8月15日施行。環境部評估,8月底、9月初碳交所將完成平台建置,最快9月底、10月初就有國內碳權的第一筆交易。環境部7月1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
碳交所上架首批綠碳專案 將透過衛星資料分析綠化成效
為提供企業多元碳權商品、滿足企業不同類型碳權需求,繼6月中推出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後,臺灣碳權交易所於7月1日推出巴拉圭植樹造林專案,為該公司首個上架之綠碳專案。根據資料顯示,巴拉圭有很高比例的土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