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成長放一邊-21世紀指南針「甜甜圈經濟學」

過去的經濟思維告訴我們,GDP成長是進步的好指標,然而本世紀在人類歷史的這個時間點,進入動態平衡最能描述我們所需的進步。 圖/pixabay
過去的經濟思維告訴我們,GDP成長是進步的好指標,然而本世紀在人類歷史的這個時間點,進入動態平衡最能描述我們所需的進步。 圖/pixabay

「GDP成長」這隻布穀鳥問世於經濟蕭條、世界大戰與冷戰對峙的時代,但卻主宰經濟思維超過七十年。過去的經濟思維告訴我們,GDP成長是進步的好指標,而且GDP成長彷彿是持續上升的一條線。

但傳統經濟學正在殺死地球,拚經濟讓人類壽命延長、居住環境變好,但對氣候暖化、貧窮問題毫無對策。「我們有辦法生活得好,同時又不破壞地球嗎?」


從永無止盡成長,到平衡繁榮發展

就進步、進展而言,「向前、向上」或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隱喻,然而就我們所知的經濟來說,「向前、向上」已將我們帶入危險之境。「人類能影響生態體系的運作,」海洋科學家凱瑟琳.理查德森(Katherine Richardson)這麼說,「我們正朝向某些臨界點推進。這會如何改變我們對於進步的定義呢?」

過去六十年來的經濟思維告訴我們,GDP成長是進步的好指標,而且GDP成長彷彿是持續上升的一條線。然而本世紀需要的進步有著截然不同的形狀、方向。在人類歷史的這個時間點,進入動態平衡最能描述我們所需的進步,也就是進入甜甜圈安全、正義的空間,同時消除短缺與超限。這點需要我們根本改變所使用的隱喻:從「好,意謂著向前、向上」變成「好,意謂著維持平衡」。這也會改變經濟進步的意象,從永無止盡的GDP成長,變成「甜甜圈」中平衡的繁榮發展。

甜甜圈的意象及背後的科學或許新穎,不過所涉及的動態平衡概念其實呼應了數十年來關於永續發展的思維。1960年代,地球像是一艘自成體系的生命太空船的想法廣受歡迎,這使得經濟學家羅伯特.海爾布隆納(Robert Heilbroner)指出:「就像所有太空船一樣,若要維繫生命,就得小心翼翼保持平衡,一方面是船體支持生命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船上居民的需求。」

我們有辦法活在甜甜圈裡嗎?

甜甜圈提供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指南針,然而,是什麼決定我們能否真正進入安全、正義的空間呢?有五項因素確實扮演了關鍵角色:人口、分配、憧憬、科技與治理。

人口:

人口很重要,原因顯而易見:我們人越多,要滿足所有人需求、權利所需的資源就越多,因此很重要的是,全球人口規模必須穩定下來。不過有個好消息:雖然全球人口仍在成長,但是從1971年以來,成長速度已經顯著下降。此外,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人口成長減速的原因不是飢荒、疾病或戰爭,而是因為成功的緣故。數十年的公共投資改善了嬰幼兒童的健康、女孩子的教育以及女性生育健康醫療,並且賦予女性力量,而這些終於讓女性有能力管控家庭的規模。以甜甜圈的觀點來看,訊息相當清楚:要穩定人口規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確保每個人的生活都能免於匱乏,高於社會基底盤。

甜甜圈提供我們21世紀的指南針,然而,是什麼決定我們能否真正進入安全、正義的空間呢?有五項因素確實扮演了關鍵角色:人口、分配、憧憬、科技與治理。 圖/pixabay
甜甜圈提供我們21世紀的指南針,然而,是什麼決定我們能否真正進入安全、正義的空間呢?有五項因素確實扮演了關鍵角色:人口、分配、憧憬、科技與治理。 圖/pixabay

分配:

如果人口重要,那麼分配也同樣重要,因為極度貧富不均會將人類推出甜甜圈兩端的界限之外。由於全球所得嚴重不均,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也高度傾斜:前10%的排放者(這些是各大洲皆有的碳排大戶)產生約45%的全球碳排,而下層50%的人只貢獻了13%的碳排。糧食消費也極為不平均。大約13%的全球人口營養不良,那需要多少食物滿足他們的熱量需求呢?只需要3%的全球糧食供應即可。如果放在更大的脈絡裡檢視,30%至50%的世界糧食會在收成之後流失、在全球供應鏈中浪費,或是從晚餐的碗盤倒入廚餘桶裡。事實上我們只要在從未吃下肚的糧食中拿10%,就有辦法終結饑饉。這些例子清楚顯示,如果要進入甜甜圈,就需要更公平地分配人類如何使用資源。

憧憬:

第三項因子是憧憬,也就是人們認為構成良好生活的必要事物。而決定憧憬的一大影響要素,就是我們如何生活、在哪裡生活。2009年,整體人類正式成為了都市物種,因為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頭一回有半數以上人口居住在都市、城鎮,而到了2050年,預計將會有70%的人類住在都市。都市生活會放大周遭人群與廣告看板的影響力,而這些看板顯示了,美好生活只需要花錢購物就能滿足,於是人們便想擁有更快的車、更輕薄的筆電、更有異國情調的假期,以及最新款式的熱門電子產品。經濟學家提姆.傑克森(Tim Jackson)說得很精準:「我們被說服超支,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只為了給人留下無法持久的印象,而且還是我們根本不在乎的人。」由於全球中產階級快速成長,我們所憧憬的生活方式將帶來顯而易見的影響,提高人類整體對地球界限造成的壓力。

科技:

都市化或許會助長消費主義,但也能提供機會滿足許多人的需求,比方住房、交通、水資源、衛生、糧食和能源,而且是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在2030年預計成為都市的土地當中,有大約60%目前尚未建設,因此未來用於打造這些基礎設施的科技非常重要,將對社會、生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新的交通系統能否消除自小客車造成的交通壅塞,並以速度快、價格合理的公共運輸取而代之?現代都市能源系統能否取代化石燃料,改採屋頂式的太陽能電力網絡?建築物的設計能否自主供應大部分的暖氣、冷氣功能?都市食品的生產方式能否讓更多碳封存於土壤中,同時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這些很大一部分都取決於科技的選擇。

在2030年預計成為都市的土地當中,有大約60%目前尚未建設,因此未來用於打造這些基礎設施的科技非常重要。 圖/pixabay
在2030年預計成為都市的土地當中,有大約60%目前尚未建設,因此未來用於打造這些基礎設施的科技非常重要。 圖/pixabay

治理:

治理也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在地、城市層級,還是國家、區域和全球層級皆然。如果要設計出符合眼前挑戰的治理架構,那麼就必須涉及深層的政治課題,對抗長期存在的利益與期待,不管是國家、企業還是社區皆然。舉例而言,全球層級需要治理架構,減少人類對地球界限造成的壓力,並以公平的方式分配其對區域、國家的衝擊。與此同時,這樣的治理架構還必須考量種種複雜的互動性,比方糧食、水資源與能源產業之間的緊密連結。此外,治理架構還必須能更有效地回應意外事件,例如全球糧價危機,同時還要在新興科技中選擇一條明智的道路。許多這些都會仰賴二十一世紀新問世的治理形式,而且在每一個層級上,這些治理形式都會比過去有效許多。

人口、分配、憧憬、科技與治理這五項因素,將大幅形塑人類的未來,決定人類能否進入甜甜圈安全、正義的空間。而這正是為什麼,這些因素都持續位居政策辯論的核心。但是除非我們也改變所採用的經濟思維,否則這些因素將無法帶來人類所需的變革規模。我們已將這場變革拖得有點晚(有些人認為已經太遲),然而當今的經濟系學生可能也將是最後一個這樣的世代,還有機會實現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目標。他們至少應該要有機會,學習最可能幫助他們成功的經濟思維。而我們所有人也是一樣。

圖/今周刊出版社提供
圖/今周刊出版社提供

回頭檢視「GDP成長」這隻布穀鳥

「GDP成長」這隻布穀鳥問世於經濟蕭條、世界大戰與冷戰對峙的時代,但是卻主宰經濟思維超過七十年。未來幾十年後,我們毫無疑問將回頭檢視,並且勢必感到古怪不解:我們曾經以GDP這個如此易變、偏頗且浮面的指標,試著監督、管理我們複雜的地球家園。這個時代的危機需要我們設定截然不同的目標,而我們才正開始重新想像、訂定這個目標究竟該是什麼。

如果這個目標是讓人類在欣欣向榮的生命網絡中繁榮發展,而且看起來相當近似甜甜圈,那麼我們如何能以最好的方式,思考(並畫出)經濟與整體一切的關係?我們將會發現,傳統上經濟學家畫出經濟的方式—決定經濟故事中包含什麼、排除什麼—往往顯著影響了後續的一切。

• 本文摘自:甜甜圈經濟學:破除成長迷思的7個經濟新思考

• 出版社:今周刊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

延伸閱讀

>>孩子將繼承我們的氣候災難-我們卻要孩子留在教室

>>迎戰氣候末日,先要承認「人類已阻止不了」

>>垃圾與它們的產地:是什麼讓你永遠覺得買不夠?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印尼淨零小學像一座迷你植物園 綠建築校舍沒冷氣、靠自然光不開燈

印尼淨零小學像一座迷你植物園 綠建築校舍沒冷氣、靠自然光不開燈

碳交所上架首批綠碳專案 將透過衛星資料分析綠化成效

碳交所上架首批綠碳專案 將透過衛星資料分析綠化成效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最新文章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歐盟CBAM境外落實陷難關 執委會「氣候外交」手腕是關鍵

歐盟CBAM境外落實陷難關 執委會「氣候外交」手腕是關鍵

丹麥開農業碳稅第一槍 每噸CO2將徵收台幣1400元

丹麥開農業碳稅第一槍 每噸CO2將徵收台幣1400元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紐西蘭將終止為期5年的「新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禁令」

紐西蘭將終止為期5年的「新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