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也要收「汽燃費」?最快2030年依馬力開徵 最高15720元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示意圖。 圖/台中市府提供
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示意圖。 圖/台中市府提供

因應我國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府鼓勵民眾汰換油車換用電動車,且在電動車尚未達到一定比率前免徵燃料費,立委林俊憲16日表示,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應改名,另也該說清楚電動車何時課徵及如何課徵;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6日審查運安會、運研所、鐵道局等相關預算,並邀請交通部長陳世凱、運研所所長林繼國備詢。林俊憲質詢時首先詢問,交通部2018年稱「汽車燃料使用費」易造成誤解,欲改成「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也就是使用道路者付費。目前是車徵收,後來由研議是否改為隨油或隨里程徵收,結果運研所編列2筆錢,2017年、2018年共斥資700多萬元進行研究,報告結果就是各有優缺點,不建議改變。

林繼國表示,綜合評估現階段還是維持隨車徵收,未來還要看技術、里程等發展。林俊憲強調,全世界很少隨車徵收,「這是最落後的課徵方式」,買車不開哩程路低,卻還是要繳交一樣的稅,這樣很不公平,既然是道路使用費,就應按照使用數量來收費。

交通部前部長王國材曾表示,汽燃費適用於道路維修養護費用,現階段是因為鼓勵電動車才免徵汽燃費,電動車也會使用道路,未來某個階段就會放到汽燃費,比照一般車輛依法徵收。

林俊憲指出,現在電動車數量增加,用油車就減少,交通部應說明清楚電動車到底會不會課徵道路使用費?何時課徵?林繼國回應,電動車還在政策鼓勵,普及到一定程度就隨車徵收,依牌照稅的方式,以馬力換算合理徵收道路維護費。

林俊憲表示,現在很多電動車主對於是否被課稅感到惶恐,網路有人試算,1年可能要繳10多萬的稅,這樣的費用是否影響電動車銷售。

陳世凱強調,目前電動車車輛數還沒到達需要課稅的狀況,應該還要一段時間;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說,目前小客車約600多萬輛,目前電動小客車近9萬輛,占1點多%,所以目前未對電動車課汽燃費,預估臨期是2030年。

林福山後來受訪指出,徵收門檻電動小客車50萬輛、電動機車240萬輛,目前電動小客車約9萬輛、電動機車約70萬輛,若電動車推展順利,電動車最快2030年開徵。

至於徵收費用部分,林福山指出,現在小客車汽燃費最高為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5720元;至於名稱,去年10月交委會提案討論,就是維持現行條文。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基隆嶼、潮境保育區4/1起重新開放!每天有限額、還需預先線上申請

基隆嶼、潮境保育區4/1起重新開放!每天有限額、還需預先線上申請

台版CBAM拚年底申報?環境部已啟動三大前置作業

台版CBAM拚年底申報?環境部已啟動三大前置作業

最新文章

身障就服員薪資矮一截...最多可差社工1.2萬 流動率高33.7%、留不住人

身障就服員薪資矮一截...最多可差社工1.2萬 流動率高33.7%、留不住人

台中首座零廢基地!台中豐原桔屋示範資源循環、零廢棄

台中首座零廢基地!台中豐原桔屋示範資源循環、零廢棄

農地光電亂...石虎草鴞棲地可變光電場?農業生態指引無強制力遭批評

農地光電亂...石虎草鴞棲地可變光電場?農業生態指引無強制力遭批評

3月起裝潢廢棄物要申報!設計師:清運費恐上漲、轉嫁給消費者

3月起裝潢廢棄物要申報!設計師:清運費恐上漲、轉嫁給消費者

露營場惡法?汙水處理3月起開罰 投入成本太高、業者叫苦連天

露營場惡法?汙水處理3月起開罰 投入成本太高、業者叫苦連天

全台首創地下微創手術!因應極端氣候 台北市砸30億建「敦北地下大排」

全台首創地下微創手術!因應極端氣候 台北市砸30億建「敦北地下大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