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035年燃油車禁售令最終確認 德國強力干預為e-fuels開後門

交通運輸約占歐盟碳排放的1/4。 圖/unsplash
交通運輸約占歐盟碳排放的1/4。 圖/unsplash
無貧窮

在德、義等國揚言否決的爭議中,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28日通過新規。2035年起,新售車輛要達零碳排,不能再販售使用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汽油車跟柴油車。在德國強力介入下,使用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車仍可繼續銷售。

理事會是決策程序的最後一步,禁售燃油車政策正式「拍板」,新法規將發布在歐盟官方公報,並在發布後的第20天生效。

部分車廠因電池較重,希望繼續使用燃油引擎。圖為跑車的雙排氣管。 圖片來源:Ivan Radic(CC BY 2.0)
部分車廠因電池較重,希望繼續使用燃油引擎。圖為跑車的雙排氣管。 圖片來源:Ivan Radic(CC BY 2.0)

多國杯葛下通過:2035新售車均要零碳排

交通運輸約占歐盟碳排放的1/4。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1年提出禁售新燃油車政策,要求2030年起新售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削減55%,在2035年新售車都要零碳排,屆時將無法再販售汽油車與柴油車。

2023年2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該案,原定3月初理事會表決後即可通過,這項程序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但隨即爆出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國可能否決的消息而延後。連番磋商後,理事會28日進行表決,波蘭投下反對票,義大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棄權,最終過關。

波蘭稱該法不切實際,可能導致汽車價格上漲;義大利則希望使用生質燃料(biofuel)的汽車能被豁免。最終僅德國要求的e-fuels取得豁免,可在2035年後繼續使用。

e-fuels是由氫氣和二氧化碳合成的液體燃料,由於以再生能源發電,被視為碳中和燃料。不過成本高昂、尚未大規模生產。


什麼是e-fuels?

e-fuels是利用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發電,由氫氣和二氧化碳合成的液體燃料。

e-fuels所用的氫氣是從電解水中提取的,二氧化碳則通過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ing, DAC)技術從空氣中獲取。製造時先將氫氣和二氧化碳合成e-甲醇,e-甲醇再加工製成e-fuel。

e-fuels可用於所有傳統燃油發動機。e-fuels生產過程使用再生能源,而發動機中的e-fuels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低於之前從空氣中捕捉的二氧化碳量,幾乎可實現碳中和。(資料來源:保時捷

e-fuels取得豁免 追加配套防弊端

根據《路透社》,支持e-fuels的保時捷和法拉利認為載著電池跑太重;而福斯、賓士和福特等車商早已加入電動車陣營。

德國的干預惹惱了一些歐盟代表。西班牙能源部長里貝拉(Teresa Ribera)批e-fuels太貴,無法廣泛使用,「這是原則問題,這方法並不公平」。

由於e-fuels可用於傳統內燃機車輛,為避免一般燃油車藉此上路,歐盟執委會將在2023年秋季提出技術配套,規範2035年後使用e-fuels的車輛無法在使用汽油或柴油的情況下啟動。


參考資料

歐盟理事會(2023年3月28日),‘Fit for 55’: Council adopts regulation on CO2 emissions for new cars and vans

路透社(2023年3月28日),EU countries approve 2035 phaseout of CO2-emitting cars

euractive(2023年3月28日),EU countries approve ban on sale of petrol, diesel cars from 2035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歐盟2035年燃油車禁售令最終確認 德國強力干預為e-fuels開後門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未命名就瀕危! 邱園科學家預測:四分之三的植物陷保育時間競賽

未命名就瀕危! 邱園科學家預測:四分之三的植物陷保育時間競賽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最新文章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台灣減碳成績單出爐 環境部: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減3.78%

台灣減碳成績單出爐 環境部: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減3.78%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登場 彭啓明任政院永續長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登場 彭啓明任政院永續長

台灣下半年進入碳定價時代 彭啟明:若核能有新技術,不排斥

台灣下半年進入碳定價時代 彭啟明:若核能有新技術,不排斥

台廠減碳壓力大-台電擬推「綠電、低碳、一般電」3類價格電

台廠減碳壓力大-台電擬推「綠電、低碳、一般電」3類價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