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下抓黑數 紙容器含塑膠淋膜 環署QR code標示助攻回收
走進超市,架上的泡麵碗紙盒上明顯多了一個QR code,然而這次主角並不是泡麵,而是驗明這個紙碗是否來自合法的紙容器生產商。8月起,所有新生產的紙容器都要印上環保署核發的QR code,作為合法業者生產的標示,舉凡紙杯、紙碗,就連便當店的紙餐盒也要。若發現沒有QR code或是標示造假,民眾可就近向地方環保局檢舉,為資源回收盡一份力。
紙容器也有身分證 沒有QR code標示將開罰、補繳回收處理費
有薄薄一層塑膠淋膜的紙容器,回收後需絞碎打散,把塑膠淋膜跟紙漿分開,處理上並不容易。為了確保紙容器都能妥善回收,環保署回收基金管理會針對紙容器項目,向前端的生產、製造業者徵收費用作為回收基金,補貼後端的回收處理。不過,紙容器製造門檻低,有不肖業者不想繳交費用,躲避登記,讓市面上流竄許多非法紙容器,成為回收黑數。
近幾年疫情、外送平台興起種種因素,國內紙容器用量大增一倍,在大量補貼紙容器回收、卻無足夠來自產源繳交的費用下,回收基金虧損更為嚴峻。
為此環保署推出「紙容器本體來源標誌(QR code)」制度,核發專屬QR code給登記在冊的紙容器生產業者。今年8月起,所有新生產的紙容器,都必須印上此標示,證明是已經納管、依法繳費的產品;在此之前生產、未印上標示的紙容器,則須在2023年5月前消化完。
記者實地走訪,市面上已經可以見到不少印上QR code的紙容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第三組組長連奕偉表示,民眾可以在紙容器的側邊、底部,檢查是否有QR code。
他指出,目前可能還有些紙容器是合法業者8月之前生產的,但過了明年5月3日,市面上就不允許任何未標示的紙容器;若未標示,很有可能是非法業者所生產,環保單位將循線追查業者,並開罰、納管、要求繳交回收基金。
民眾隨手掃 抓出紙容器黑數
以手機掃描QR code,將會連結到環保署網頁,畫面顯示「列管中」即代表該容器來自已登記的合法業者。民眾只能得知廠商是否合法,但連奕偉補充,環保稽查人員會有另一套專屬App,掃描QR code能夠取得完整的廠商資訊,協助後續稽查。
連奕偉表示,民眾發現未標示QR code、或標示有誤,可以就近向地方環保局舉發,環保局就會循線追蹤供貨商。未標示將處6~30萬元罰鍰,若仿冒或盜印他人QR code,則可能涉及刑事、民事的偽造文書及侵權行為。
連奕偉強調,環保署有完整查核技術,「真的不要去想翻印很容易」。他也呼籲民眾隨手掃、隨手舉報,促進更公平的繳費環境,為資源回收盡一份力。
美中不足 合法業者也會「短漏報」
美中不足的是,環保署目前還無法藉由QR code機制,比對「合法業者申報量」和「實際流入市場數量」是否吻合。舉例來說,今年4~7月環保署共查出35家已登記業者短漏報,造成7000多公噸未申報的紙容器流入市場,業者應補繳4000多萬元的回收基金,凸顯合法業者的短漏報問題。
QR code立意良善,但僅能辨識紙容器生產商是否為合法登記。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建議,環保署應強化QR code機制,讓業者能夠回報每筆交易。秘書長謝和霖表示,紙容器數量的查核工作成本極高,如果QR code還能結合產品交易回報、流向追蹤功能,將能更有效解決短漏報問題、回收基金虧損問題。
假設製造商生產了一批紙容器,申報數量時獲得環保署專屬的QR code;這批紙容器交易時,每個中盤商,以及中盤商轉賣給小盤商、小盤商轉賣給餐廳,交易雙方都必須掃描QR code,留下時間、數量、重量等記錄回傳環保署,層層記錄才能確保業者申報總量與實際數量吻合。
謝和霖說,最理想的狀況是連消費者買了便當,都能留下紀錄。雖然實務上執行不易,但他建議環保署比照統一發票抽獎,也建立一套回收抽獎機制,鼓勵民眾掃碼回報,藉此得知紙容器數量,讓流向資訊更完整。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掃一下抓黑數 紙容器含塑膠淋膜 環署QR code標示助攻回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