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海洋聯盟/港口過濾「湛鬥機」,還海一片藍

陳思穎從事海洋研究工作,大海對她而言,是一個日常工作場域。 圖/陳思穎提供
陳思穎從事海洋研究工作,大海對她而言,是一個日常工作場域。 圖/陳思穎提供
無貧窮

「『湛』這個字,是乾淨的海水,才會出現的顏色...」,只是曾幾何時,海洋的顏色已不如從前那般湛藍。「那我們就為大海拚一次,讓它藍回來!」湛藍海洋聯盟執行長陳思穎說。

地球有70%的面積,被海水溫柔包覆。海洋如母親孕哺,呵護無數生命,調節氣溫,讓生態系得以生生循環不止。然而人類貪圖一時便利,致使大量廢棄物被排送到大海,海洋生物遭逢空前浩劫,海龜鼻子被插入吸管,海豚受漁網纏繞,聰明的水中生物卻諷刺地在海中溺斃死亡。

「一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垃圾,從陸地被排入海洋,相當於要40個木柵焚化爐,全年無休地燒,才處理得完。」陳思穎於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三年多前她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團隊,要打造一台「掃海」機器人。

「漁港做為人類通向大海的門戶,也是廢棄物排入大海的主要出入口之一。」

陳思穎從事海洋研究工作,大海對她而言,是一個日常工作場域。直到去了新北龍洞學浮潛,戴著面鏡潛入水底,第一次與海的親密接觸,讓她有了不同的想法,「第一次潛水喔,一隻魟魚在我眼前慢慢游過去,好美!教練說他在龍洞30幾年,都沒看到過!」陳思穎非常興奮,因此愛上潛水、愛上海洋,海洋也改變了她。

「以前出海研究是為了數據、分析,但潛水不一樣,下去你是用水的角度去看環境,我的視角改變了」,她看到海洋生態的多姿美麗,拿番茄刀割斷糾纏在水底的漁網,她也感受到海洋的哀愁。

不只海底,更多的保麗龍、塑膠瓶、海漂物累積在港口,甚至飄散惡臭,「有一次經過鼻頭港,水面都是垃圾,潛個水、兩個小時再回來看,垃圾都不見了,一問當地人,就說:『流出去啦!』」陳思穎心裡非常難過,雖然看不到,但那些垃圾並沒有消失,只是隨水漂流,換個位置存在。

原型機去年在八斗子漁港投放測試,共清出528公斤的海漂垃圾。 圖/陳思穎 提供
原型機去年在八斗子漁港投放測試,共清出528公斤的海漂垃圾。 圖/陳思穎 提供

台灣有200多個大小港灣,漁船靠港停泊,海漂廢棄物也大多從港口流出海,「垃圾來源有些是岸上的人隨手亂丟,也有隨潮流從其他地方飄來卡在這裡,所以漁港是阻止垃圾流入海洋的最後一道防線!」

「打造掃海機器人,從0到1的過程我們走了很久,不管多難,我們都沒忘初衷──還海洋一片湛藍。」

不捨海洋一天天被廢棄物佔據,陳思穎與團隊夢想打造一台掃海機器人。只是研究團隊成立之初,沒有人是工程專業,一群人就土法煉鋼,從幫浦開始做、用收納箱當成海廢收集實驗場,一頭栽進研發工作。

一開始的靈感類似海洋吸塵器,「但海漂垃圾小到幾公分、大到30幾公分都有,我們不可能把吸塵器管徑越做越大。」這條路不可行,那就改成海洋垃圾筒的概念,「就像沖馬桶一樣,我們可以製造一個漩渦」,但海漂物的浮力大,最終這個構想,也宣告失敗。

耗時一年多 打造海洋「湛鬥機」

機器修修改改、失敗跌倒從頭再來,經過一年多時間,「湛鬥機」逐漸有了原型,這台原型機結合吸塵器、輸送帶與垃圾桶的概念,陳思穎解釋:「這是運用沉水馬達引流製造流場,讓海漂物順著水流集中。輸送帶勾起垃圾的同時,可以一邊瀝水、一邊送到後方的收集槽,就像是丟進垃圾桶一樣,海漂物被妥善地收到提籃裡。」

湛藍海洋聯盟研發能夠清除海洋垃圾的湛鬥機。 圖/陳思穎提供
湛藍海洋聯盟研發能夠清除海洋垃圾的湛鬥機。 圖/陳思穎提供

為了讓解說時,能更清楚地說明湛鬥機的運作,陳思穎還用樂高積木疊成一個迷你版湛鬥機模型, 她俏皮的眨眨眼:「一定要叫『湛鬥機』喔,這樣比較帥!不能叫他垃圾收集器。」結合科技智慧清掃海洋,純電、低排碳,兼顧環境永續思維的湛鬥機,終於到了下水試驗階段。

去年,陳思穎與團隊將原型機投放在基隆八斗子漁港中,垃圾最容易淤積的角落,實驗期間原型機運轉180小時,總共清出528公斤的塑膠垃圾,研發有了成果,團隊都相當振奮:「證實這是能有效移除海洋垃圾的!」然而固定式原型機,仍要克服一些環境因素。例如當季節風向改變時,原型機恐面臨無垃圾可收的窘境。

團隊仔細地觀察漁港特性,研究風向與水流,在今年投入遙控式湛鬥機的開發,如此就可以不受季節風向影響,並擴大水域清潔範圍,8月時,開始在桃園永安漁港下水測試。

改良後的遙控式湛鬥機,在今年8月於桃園永安漁港下水測試。 圖/陳思穎提供
改良後的遙控式湛鬥機,在今年8月於桃園永安漁港下水測試。 圖/陳思穎提供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做一個示範漁港,從一個點,連成線,再影響到面。一台湛鬥機一年估計可以清理超過2萬6千公斤的海漂垃圾,如果每個漁港都有一台湛鬥機服役,這些垃圾就不會流入海洋危及生態,其中可利用的資源,也可以回收再製。」

海洋浩大、海廢隨著海流環遊世界,憑著幾個人、幾台機器,想打撈乾淨,愚公移山乍聽有點傻,但對陳思穎以及夥伴們而言,這是一場只能奮勇向前、不能後退的戰鬥,「如果有一件事值得被記錄,那就是有一群人真的很認真努力,為了找回大海的湛藍而戰鬥。」

延伸閱讀

>>「海洋吸塵器」成功了!小至一公厘的海洋垃圾也能收集

>>垃圾太多!海洋吸塵器捲土重來,這回準備瞄準河川

>>點點塑揪生態殺手-上游把關、中游教育、下游過濾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圖解四接環評/正反意見對峙 環評過初審然後呢?

圖解四接環評/正反意見對峙 環評過初審然後呢?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每年300萬顆墮胎藥!一年至少30萬墮胎數 超過出生人數2倍

點廢成3億金!畜試所轉農廢為綠金 回歸農用、減少汙染

點廢成3億金!畜試所轉農廢為綠金 回歸農用、減少汙染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最新文章

搶搭綠色經濟列車!綠領市場平均每月徵才2.2萬人 這些技能最搶手!

搶搭綠色經濟列車!綠領市場平均每月徵才2.2萬人 這些技能最搶手!

綠領人才搶手!中山大學開設免費碳費課程 培育淨零人才

綠領人才搶手!中山大學開設免費碳費課程 培育淨零人才

58歲男子追夢!報考花蓮森林護管員 完成年輕心願

58歲男子追夢!報考花蓮森林護管員 完成年輕心願

永續科系崛起!ESG跨領域人才成職場新寵

永續科系崛起!ESG跨領域人才成職場新寵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