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藍色旅遊(blue tourism)[1]興起,海洋環境及資源相關的旅遊活動每年創造全球1.5兆美元產值,提供52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海洋不健康,旅遊業就無法發展。

藍色旅遊該如何永續?如何影響小島嶼觀光和社區利益?是否發生借保育之名卻實質「漂藍」?回到台灣,和平島公園作為亞洲首個取得英國永續活動管理系統ISO認證的國家級旅遊景點,在友善海洋環境教育及經營上,又遇上什麼困難?

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尼斯是知名度假勝地,海邊藍椅為尼斯的特色。 圖/林郁宸攝影
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尼斯是知名度假勝地,海邊藍椅為尼斯的特色。 圖/林郁宸攝影

氣候變遷年代 旅遊走上轉型路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斐濟的一間旅館做船員助手,帶人浮潛。」聯合國海洋特使湯姆森(Peter Thomson)在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3)上這麼說。湯姆森的公職見證著斐濟旅遊業的潮起潮落,他認為社會除了維持永續韌性,也須和國際標準接軌。

2023年,逾900個機構簽署《格拉斯哥旅遊業氣候行動宣言》(The Glasgow Declaration on Climate Action in Tourism),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首次設立「氣候變遷與旅遊」主題日,到今年UNOC3會議期間,「海洋旅遊公約」(Ocean Tourism Pact)的發布,更為推動藍色旅遊往前進了一步。

聯合國旅遊組織(UN Tourism)常務董事烏羅塞維奇(Zoritsa Urosevic)指出,最新數據顯示,旅遊業占海洋經濟出口值33%,雖然帶來就業機會,但管理不善將加劇污染、氣候脆弱、社會不平等。他強調,當務之急須重新定位旅遊業,推動海洋再生、氣候適應和兼顧沿海社區永續性。

湯姆森(中)是聯合國的第一位海洋特使。 圖/袁慧妍攝影
湯姆森(中)是聯合國的第一位海洋特使。 圖/袁慧妍攝影

平衡經濟與環境 從小地方做起

由歐洲、西非等地共50多個島嶼組成的小島嶼組織(Small Islands Organisation, SMILO),其執行秘書柏帝(Sylvain Petit)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旅遊業是許多小島的經濟命脈。SMILO的工作是推動公私部門和民間對話,並確保島嶼旅遊活動能平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柏帝提到,尼斯近郊的聖諾拉島(Saint-Honorat)正推行「無垃圾桶」政策,遊客訂票、搭船時都會被要求自行帶走垃圾。「這種做法不見得適用所有島嶼,但能推動永續旅遊,並創造價值。」

小島嶼組織(SMILO)致力推動永續小島治理,執行秘書柏帝(Sylvain Petit)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 圖/袁慧妍攝影
小島嶼組織(SMILO)致力推動永續小島治理,執行秘書柏帝(Sylvain Petit)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 圖/袁慧妍攝影

另一例子來自馬賽國家公園。過去,這裡的瀕危保育類烏鰭石斑魚(Dusky Grouper)頻頻被捕。「這條魚活在海裡吸引潛水客的價值,遠比牠死後進餐廳高」,SMILO用這番話成功說服市長設立國家公園。此後,公園也對非法捕魚等犯罪設高額罰金。

柏帝強調,旅遊不能只是消費風景,更要讓遊客了解腳下土地。例如遊客參觀轉型為有機葡萄酒的葡萄園,「他們會告訴你葡萄酒的故事,他們是怎麼做到?對水資源有什麼影響?」

旅遊需要適度限制 永續不是少賺錢

旅遊資源與遊憩承載量並非無限,分流也是兼顧環境與經濟的解方。柏帝說,當遊客分散至不同地點,不但減輕環境壓力,也創造多元旅遊體驗。如塞內加爾的戈雷島(Gorée)因奴隸歷史而聞名,除了參觀歷史文化景點,SMILO也幫忙闢新步道,讓民眾參與其他綠色旅遊活動。

然而,限制觀光可能引發選民反彈,最大挑戰始終來自政治。柏帝認為關鍵在於讓居民了解資源枯竭的長期影響,需要反思「是只為了明天賺錢,還是要為接下來50年做準備?」

馬賽國家公園。 圖/Red Nick 1968(CC BY-NC-ND 2.0)
馬賽國家公園。 圖/Red Nick 1968(CC BY-NC-ND 2.0)

柏帝坦言,永續旅遊並不等於少賺錢,「藍色旅遊的未來不在奢華,而在於真正落實環境保護。」然而,有企業以生態旅遊為名,實質只為銷售,或是誇大成效,引來「漂藍」的質疑。「我們需要對這類假永續行動提高警覺。」他呼籲,應提供民間更多資源,幫助他們發聲,讓更多人看到真正有價值的行動,分辨什麼才是值得支持的永續旅遊。

推動永續旅遊的挑戰 是工作量倍增?

台灣是海島國家,具高度藍色旅遊發展潛力,但近年新聞不是小琉球承載量爆表,就是墾丁大街把遊客當「盤子」。該如何發展永續藍色旅遊?

基隆和平島地質公園,2018年由4個返鄉青年白手起家,進駐創業,以「國際永續旅遊島」為目標,近年推出一系列環境教育活動如淨灘、潮間帶導覽等,亦有經營社區,最近更加入身障人士親水活動,宣傳平等親海權利。

和平島公園營運經理蔡秋晨說,生態旅遊、藍色旅遊在台灣發展較慢,但隨著社會對永續的認知增加,最大挑戰反而來自團體內部。「因為(永續)會讓他們多很多工作量。」

他舉例,以前員工丟垃圾只要分可燃與不可燃,現在要求他們每天秤重量、填報表;公司開全員大會,售票員要思考如何減少2萬張實體票券,「這都是基層員工以前完全不用做、也不用思考的事。」有些員工是70多歲的阿姨,「對他們來說,為什麼要莫名其妙做這件事?大家會心裡默默不爽。」

不過團隊覺得,永續這件事,一定要由下而上,也要有誘因。他們成立一個7人永續委員會,每部門指派一名非主管職級代表參加,確保基層員工有話語權,同時讓管理層知道前線困難。如果相關媒體露出,讓員工知道永續經營有幫助,「年終獎金就有可能比較多。」

和平島距離台灣本島僅75公尺,島上有歷經2000多萬年而形成的地質景觀。 圖/袁慧妍攝影
和平島距離台灣本島僅75公尺,島上有歷經2000多萬年而形成的地質景觀。 圖/袁慧妍攝影

種種永續作為,讓和平島公園於2020年獲英國「ISO 20121永續活動管理系統」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個取得認證的國家級旅遊景點;2023年再獲綠色旅行標章(Green Travel Seal)的二星認證。事實上,為了拿到英國認證,加上前期輔導的費用,他們前前後後花了數十萬。蔡秋晨覺得,既然瞄準國際市場,拿國際認證更有說服力;而台灣沒有自己的永續認證標準,縱使有,也不一定被國際承認。

他舉例,「GDG綠色餐飲指南」是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在台的官方代表機構,旗下綠色餐廳的申請程序非常嚴謹。相對的,環境部官方的「綠食飯桌」環保餐廳認證門檻就「非常非常低」,「如果只因為要KPI漂亮,然後弄一個不是對大環境有足夠多幫助的事情,我就覺得好像沒有太大意義。」

註釋

[1] 指與海洋環境及資源相關的旅遊活動,包括沿海、水上體驗、海灘等。是藍色經濟(blue economy)中成長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澳洲袋熊疥癬死亡率高 保育團體巢穴設機關上藥

澳洲袋熊疥癬死亡率高 保育團體巢穴設機關上藥

森林也有Internet 雲杉老樹在日食來臨前「通知」年輕樹

森林也有Internet 雲杉老樹在日食來臨前「通知」年輕樹

梵蒂岡擬建光電場 教宗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發布減碳目標

梵蒂岡擬建光電場 教宗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發布減碳目標

最新文章

不買花錢新車!洛杉磯奧運徵招「電動黃色校車」來當接駁車 零排放迎賓

不買花錢新車!洛杉磯奧運徵招「電動黃色校車」來當接駁車 零排放迎賓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漁業老化有解?紐約龍蝦堡店不讓中間商賺 堅持透明定價、保障在地漁民收入

漁業老化有解?紐約龍蝦堡店不讓中間商賺 堅持透明定價、保障在地漁民收入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好討雁!舊金山雁滿為患、大便擾民 政府出動牧羊犬、無人機假扮獵鷹驅趕

好討雁!舊金山雁滿為患、大便擾民 政府出動牧羊犬、無人機假扮獵鷹驅趕

捨棄化肥與農藥!彰化畜牧場用「羊草共生」循環 養出永續國產羊肉

捨棄化肥與農藥!彰化畜牧場用「羊草共生」循環 養出永續國產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