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本周導讀文章:Climate Solutions Investing in Review: An Analysis of Key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n Investment Framework(Written by Dean Granoff, Climate Technology Group; Ilmi Granoff, Climate Technology Group; Elina Rolfe, Director, Climate Solutions Initiative,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2024年11月)
一、前言
氣候變遷是永續發展最大的挑戰,不管國際政治局勢發展為何,近年來極端天氣一再提醒我們需要關注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包括減緩氣候變遷與調適面對未來新氣候帶來之衝擊。
為減緩氣候變遷與它帶來衝擊,需要控制世紀末升溫不超過1.5oC與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則需要有足夠資金投入支持具體可行的氣候解決方案(Climate Solution)。
然有意透過投資氣候解決方案,來支持2050年淨零經濟的資產擁有者,需謹慎評估其投資於氣候解決方案的成效,除了解決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外,還包括需要了解:
(1) 選定的氣候解決方案技術是否有足夠的規模來推動實現淨零目標
(2) 投資是否能促進氣候解決方案技術的發展、生產或應用部署。
然而,目前市場仍缺乏足夠的資源,來衡量這些投資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實際貢獻。這份報告報告匯整了投資者可運用的現有資源,並找出尚需要補足的關鍵缺口,同時綜合分析影響氣候解決方案投資決策的核心未解決議題。這份報告的內容將成為氣候解決方案投資框架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也介紹相同的氣候解決方案技術(Climate Solution Technology)可能有不同的投資路徑,例如直接以股權投資單一太陽能專案,透過市場購買擁有太陽能業務部門的多元化獨立電力生產商的股票,或是為太陽能專案開發商提供成長型股權投資。不同的投資路徑可能會有不同準則與不確定性需要納入考量。
本份報告探討了氣候解決方案投資的兩個分析層面,(1)在第2節,介紹如何識別與分類氣候解決方案技術及相關投資;(2)在第3和第4節,評估對氣候解決方案技術的投資。
二、識別與分類氣候解決方案技術
這節旨在幫助投資者理解氣候解決方案投資。報告基於現有指引和文獻,探討氣候解決方案投資的共同概念,並在附錄回顧其定義。
GFANZ和IIGCC將其界定為推動經濟趨向淨零轉型的金融活動,與減少高碳資產融資不同,氣候解決方案技術指透過減少或移除溫室氣體排放來推動淨零經濟的產品與流程。
氣候解決方案投資則支持這些技術的開發、生產與應用,主要包括3類:取代高排放產品的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產品、移除溫室氣體排放的資本資產、促進技術大規模部署的產品與流程。
搶佔氣候先機!2種方法鎖定淨零技術的投資機會
投資者需識別氣候解決方案技術的影響與投資機會,本節分別介紹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
由下而上的方法透過模型分析技術影響,分為淨零基準比對與市場基準比對。淨零基準比對評估技術對淨零經濟的貢獻,雖能提供基準,但面臨缺乏標準化、忽略早期技術、對難減排產業要求較低等挑戰。
投資者應關注科學可信度、模型透明度與早期技術基準等參數。市場基準比對則比較有無該技術的市場情境下溫室氣體排放的差異,作為淨零基準比對的補充。
由上而下的方法則依賴分類法,如淨零排放情境描述的技術,適用於已納入分類法的氣候解決方案。分類法可由投資者、受託人、監管機構或公民組織制定,範圍從涵蓋基本技術到門檻嚴格的詳盡標準不等。
分類法與由下而上的模型可互補,例如歐盟分類法規則(EU Taxonomy)提供識別「永續技術」的框架,並可應用於永續投資。台灣推動的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亦可作參考。
三、評估氣候解決方案投資對淨零的貢獻
投資者需具備評估投資財務表現的方法,以理解潛在收益、風險及資金最佳化。同樣地,投資者也可分析其投資對淨零排放的影響。本節探討評估氣候解決方案技術與投資的架構,並可作為評估透過中介投資流程之基礎。
氣候解決方案技術對減排的貢獻不同,例如風力發電與節能燈泡的影響各異,需透過評估方法比較。此外,即使是相同技術,不同公司的市場與競爭環境也影響其減排效果。有效的評估框架可幫助投資者最佳化投資,避免對關鍵減碳領域投資不足。
投資者應區分不同投資對淨零的相對貢獻,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需考慮相關產業生態系統,如電動車產業需同時投資於車輛、充電站與電池。
看準前瞻氣候投資策略 提早佈局高減碳影響力資產
現有評估工具多側重事後分析,例如追蹤氣候資產總額(AUM)與實際減排量,但這些方法無法為投資者提供未來決策工具。因此,需透過前瞻性方法分析未來投資機會。
由下而上的方法著重於氣候技術的具體應用及其對淨零的貢獻,透過預期減排量(EER)與碳收益率等指標評估投資成效。然而,EER依賴許多假設,可能帶來不確定性,因此碳收益率等方法能進一步衡量資本效率,即每單位資金對減排的影響。
由上而下的方法則根據技術對淨零的影響進行分類,而非量化特定應用的減排效果。例如,投資者可優先考慮具高減排潛力但投資不足的市場,以制定資產配置策略。此方法也有助於區分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與回報,提升投資決策效率。
氣候解決方案投資的資本效率對淨零貢獻至關重要,早期投資雖可能對資產總額貢獻較少,但對減碳影響更大。即使無法精確量化,投資者仍應透過由上而下的方法評估各類資產的影響與風險,以優化投資組合。
四、評估透過中介機構進行氣候解決方案投資
這一節主要在說明如何評估透過中介機構進行投資。對依賴中介機構部署資本的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評估基金經理是否具備識別和評估氣候解決方案技術的能力,並能支持相關企業及財務機制。
中介機構增加了不確定性,因此資產所有者需分析基金策略,以確保投資能支持2050年實現淨零的目標。投資者可透過以下指標評估投資產品:
(1) 氣候技術類別,如替代品或賦能技術
(2) 企業類別,如專注於氣候技術或多元產品公司
(3) 市場環境
(4) 投資工具的風險類型
另一關鍵評估點是基金經理識別氣候技術與評估其貢獻的過程,包括投資前分析、盡職調查與決策優先順序。此外,投資者可進一步評估:
(1) 基金經理的過往表現,是否能準確預測投資績效
(2) 投資者對資金承諾的控制權
(3) 基金經理的激勵機制,是否促進有效的氣候戰略決策。
有效的評估機制對提高投資質量至關重要,應在投資過程中應用嚴格的氣候解決方案框架。資產所有者與中介機構應共同致力於透過全面的盡職調查與改進評估技術,提高氣候投資的有效性,以推動淨零目標的實現。
五、結語
氣候解決方案技術投資對實現淨零經濟至關重要,完善的投資框架可幫助資產所有者及資本配置者合理部署資金,投入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項目。本報告強調三大核心概念,作為建立投資標準的基礎。
1.區分淨零技術與投資活動
氣候解決方案投資需同時評估技術本身及其投資活動。技術框架應明確哪些技術可減少碳排放,並考量技術成熟度、市場接受度及長期影響。而投資框架則幫助投資者識別和評估投資如何促進這些技術的部署,確保資金流向具實質影響力的標的。
2.評估投資貢獻的關鍵屬性
影響投資對淨零貢獻的因素包括:
● 技術類型:是替代技術(如可再生能源)還是促成技術(如儲能技術)。
● 市場環境:政策支持、供應鏈成熟度及市場需求。
● 企業類型:專注低碳技術或多元化業務的公司,以及技術開發與部署方式。
● 投資類型:直接持有資產、基金或債券投資,及其財務風險管理。
透過中介機構投資時,需理解其投資策略與優先順序,確保資金投入最可能實現2050年淨零的項目。
3.氣候投資的不確定性與應對
氣候投資評估具有不確定性,投資者需理解工具的適用性與限制。現有工具可能無法全面衡量長期影響,因此應結合多種方法並審慎評估假設與結果。同時,應關注投資組合能否整體推動淨零,並適應市場變化與政策調整。
監管機構可制定更清晰的標準,以幫助投資者識別合適技術,並推動資本在不同資產類別間的合理配置。
總結來說,氣候解決方案投資不僅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更是一項需深思熟慮的財務決策。透過建立技術與投資框架、全面評估投資貢獻,並採取多層次評估方法,投資者可在實現財務回報的同時,加速全球邁向淨零經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