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工廠爆炸凸顯ESG問題:僅注重環保不夠,消防安全也應列入考量

高爾夫球製造商明揚國際位於屏東的廠房於9月22日發生嚴重火警,廠內化學物質起火爆炸導致9死、110傷、1失聯。 圖/pexels
高爾夫球製造商明揚國際位於屏東的廠房於9月22日發生嚴重火警,廠內化學物質起火爆炸導致9死、110傷、1失聯。 圖/pexels

編按:
高爾夫球製造商明揚國際位於屏東的廠房於9月22日發生嚴重火警,廠內化學物質起火爆炸導致9死、110傷、1失聯,其中4名消防員在救災過程中殉職,屏東縣長周春米事後在記者會中直指明揚公司存放超量危險物質、未指派專人到場協助救災、未提供搶救必要資訊等3項重大違法事實。

這場大火燒出高風險工廠的安全問題,也引發企業管理責任的討論,前消防署災害管理組長林金宏不禁質疑,當企業大力推動ESG,卻只關注節能減碳的E,忽略社會責任S和公司治理G,真能永續嗎?

屏東爆炸,讓我睡不著覺

屏東一家工廠發生爆炸,截至目前造成三位消防同仁罹難,幾十位民眾輕重傷。

內心非常沈重,實在睡不著。

看到媒體上很多留言,都祈禱大家平安,讓我想起2015年我到香港Fire Asia演講高雄氣爆,結尾時講的一句話:Plan before, better than pray afterward.(事前計劃,勝於事後祈禱)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真的做好PLAN了嗎?

前幾天我對著國內幾十家企業授課,出了一份考題測試基本災害應變知識,大家的自評成績為64分,實際得分則僅有34分,但課後也沒有企業來詢問該如何改善。

這就是我們現在安全管理常見的生態,得過且過。

但萬一過不了,就是悲劇。

這是我覺得很沈重的一個問題,很多工廠及企業只有表面重視安全,本質不重視安全,尤其現在大家都在推動ESG,重點都放在節能減碳的E,至於跟安全最有關的G(公司治理),在勞工安全部份還有部分揭露,消防安全則著墨甚少,有些ESG報告跟消防有關的部分幾乎是看不到蹤影。

但僅做好E,公司真的就能永續生存嗎?

就像我前幾天授課時提到美國太平洋瓦電(PG&E), ESG績效良好,卻因人為疏失、管理不善,造成加州野火肆虐,火災倖存者提出高達300億美元的賠款,於2019年1月正式聲請破產。

太平洋瓦電是乾淨能源的先驅者,在公用事業轉型能源排名中,PG&E名列第二,並且是2018年「100家最佳企業公民」第54名,同時名列綠色新聞周刊「綠色企業」能源事業類排名第一、以及全美排名第四。但沒有重視消防安全,E做得再好,公司一樣倒閉。

消防安全絕對是企業永續經營必須重視的環節,政府在ESG的推動上,是否應該增加一些力道在消防安全上。

其實公司漠視安全,因火災造成倒閉,老闆是咎由自取,但可憐的是這些火災往往伴隨著罹難者的家庭破碎,消防同仁付出生命、血淚的代價,實在是非常令人不捨。

更讓人遺憾的是重大人命傷亡的火災發生後,多數企業(工廠)並不會因此倒閉,老闆一樣可以安居樂業,但罹難者家庭卻因此破碎,這些不重視安全,不願事前做好PLAN的企業(工廠)老闆,你晚上真的能安心睡的著覺嗎?。

真的衷心期盼,Plan before, better than pray afterward.(事前計劃,勝於事後祈禱),這樣的願景能早日到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林金宏的消防天地」臉書粉專:原貼文連結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闢謠!烏山頭水庫浮力光電「使用清水清洗」 清潔劑濃度遠低法定標準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專欄投稿】影響力投資重回在地社區!「地方導向」的中小企業更具永續價值

【專欄投稿】影響力獨角獸10年暴增10倍  下一個Nvidia在永續產業?

【專欄投稿】影響力獨角獸10年暴增10倍 下一個Nvidia在永續產業?

【專欄投稿】混合金融難做大?將永續原則納入投資決策 重建制度才是關鍵

【專欄投稿】混合金融難做大?將永續原則納入投資決策 重建制度才是關鍵

【專欄投稿】「投1塊賺10塊」大商機!調查報告揭氣候調適投資「三重紅利」

【專欄投稿】「投1塊賺10塊」大商機!調查報告揭氣候調適投資「三重紅利」

【專欄投稿】AI與顧客導向如何幫企業Impact-Market Fit!改善影響力衡量

【專欄投稿】AI與顧客導向如何幫企業Impact-Market Fit!改善影響力衡量

【專欄投稿】是「真金」還是「漂綠」?BlueMark公布影響力投資基金成績單

【專欄投稿】是「真金」還是「漂綠」?BlueMark公布影響力投資基金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