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me惜食APP-1鍵下單,100元買到餐廳福袋

許多餐飲業者會將沒賣完的菜品丟掉,變成廚餘。根據環保署公布的數據,全台累積下來一年的廚餘量高達五十二萬噸。葉柏軍為了解決這些浪費,設計能買到餐廳未販售完餐點的APP,讓APP的會員能透過手機訂購店家剩食餐點,希望藉此減少廚餘量。



節儉個性 不捨食物浪費

Tasteme創辦人葉柏軍大學時唸物理系,曾在美國留學的他,當時看見許多甜甜圈、貝果店將沒賣完的商品直接丟掉,心裡一直默默地覺得很浪費。回台工作三、四年後,在決定轉換跑道的期間,注意到台灣餐廳也將賣不完的餐點丟棄,讓他回想起在美國時看見的景象,決定盡自己一份心力改變這類處理食物的模式。

為實踐他的想法,他親自拜訪台北市一百蝦家餐廳,帶著簡報,一一向店主講解他想讓明明還能吃的食物找到有緣人、減少廚餘的想法。雖然剛開始只有十分之一的店主理解並支持他的構想,甚至有遇過把他當成收廚餘的推銷業務,拿起掃把就要把他趕出門,但僅僅這十分之一店主的迴響,便成為他繼續這個計畫的動力。

「我一直告訴兒子要做正向的事。」葉柏軍的母親說,她也非常贊成兒子創業,因為她認為兒子做的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除了心意上的支持,葉柏軍的母親也和兒子一起一間間拜訪餐廳,業務出身的葉媽媽,希望傳授自己的業務經歷,在兒子的創業路上助他一臂之力。

Tasteme APP使用流程。
 製圖/洪子淇 
Tasteme APP使用流程。 製圖/洪子淇 

程式設計小白 從零開始設計APP

葉柏軍並沒有設計APP的經驗或技能,但對於APP的架構已經有初步構想,像是進入APP時,就會出現離自己最近的合作餐廳,以及最近上架、最熱門的餐廳;為增加消費者回來使用Tasteme的機會,葉柏軍也想到讓使用者先儲值T幣,並以T幣作為消費單位,避免預定沒有成功後續退款問題。消費者可選擇附近合作店家的福袋,在線上完成交易後再等取餐時間到,前往餐廳領取福袋。

葉柏軍和有一些程式設計經驗的國中同學,一同參考丹麥的剩食APP「Too good to go」,製作一個商家與消費者的供需平台,讓消費者能在APP上就加入惜食行列。因為經驗有限,他們花了整整一年邊學邊做才完成程式設計,且為了讓使用者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在程式公開發布前,葉柏軍與夥伴讓身邊親友測試APP的流暢度與使用方便性,希望由第三方替他們檢查出還能再改進的地方,透過吸收使用者的回饋,修正程式設計。

例如:業者確認訂購人拿到餐點後,該如何讓業者確認訂購人身份?該如何用簡單快速的方式確認訂單完成?最後的解決方法是,訂購人拿到餐點後,店員將訂購人的訂單「滑掉」,使其狀態顯示已完成,光是這一個小小的步驟都讓團隊絞盡腦汁。

Tastme創辦人葉柏軍及共同創辦人林柏耀。 圖/Tastme團隊提供
Tastme創辦人葉柏軍及共同創辦人林柏耀。 圖/Tastme團隊提供

一鍵預定良食福袋 餐餐都驚喜

「不要讓商家覺得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葉柏軍在設計Tasteme的運作模式時,既要達成讓食物方便上架、又要配合當天剩餘食物種類, 加上如果讓商家需要每日修改菜單資訊,對商家來講也會是人力與時間的成本,他認為「福袋」的模式是對於商家來說最省時省力的方式。

使用者可以在APP地圖上看見附近哪裡有配合商家,並確認商家是否有庫存食物或當天是否有剩餘。即便商家每天製作的食物品項不同,只要透過福袋的方法售出,就能減少上架商品的人力成本,也因為每天的福袋內容物都不同,能夠呼應到Tasteme惜食嘗鮮的「嘗鮮」部分,帶給消費者驚喜感,同時讓消費者嘗試他們不會主動嘗試的食物。

訂單分為預定排隊與庫存直購,是為了因應店家每天能提供的良食福袋數量不同而做出的彈性政策。若是預定排隊訂單,須待店家接受訂單才可前往領取;但若是庫存直購,下單後直接去拿即可。

葉柏軍和商家談好,良食福袋內容物價值大約一百元,他不希望食物過多反而讓消費者吃不完,造成二次浪費。APP並不會將福袋內品項詳細寫出,避免部分消費者抱著「貪小便宜」的心態,會因為商家提供的食物單價高就瘋搶,或是因為不喜歡吃就不訂購。

Tastme創辦人葉柏軍母親向民眾介紹團隊。 圖/洪子淇攝影
Tastme創辦人葉柏軍母親向民眾介紹團隊。 圖/洪子淇攝影

購買良食福袋 業者與消費者雙贏

目前合作的商家在大台北地區已有兩百多家,APP的會員人數已達五萬多人。蔬食餐廳「綠原品」是Tasteme第一間合作餐廳,當時葉柏軍找上綠原品時,業者非常認同良食福袋的理念,便決定加入成為合作夥伴。葉柏軍說,綠原品濾掉菜品的湯湯水水後,一餐就有四公斤的廚餘,加入Tasteme一段時間後,未售出的餐點被Tasteme使用者帶回家,綠原品的廚餘量清零,不但替店家回收一些餐點成本、也減少許多請業者回收廚餘的費用。

良食福袋對商家來說也是一種行銷,因為訂購人在拿到餐點前無法挑選,訂購人可能會拿到他不曾嘗試的餐點、或是店家新品,透過福袋能讓訂購人接觸到更多過去沒吃過的品項,增加曝光度與接觸率。

使用者方面,有名使用者是外送員,同時也是母親,除了照顧孩子外,家中還有長者要扶養。一次葉柏軍使用Tasteme領餐時遇到這位使用者,便詢問她使用想法,她表示,因為使用Tasteme領取到的餐點比用原價購買相同內容物還省了許多,讓需要掌控家庭支出的她來說輕鬆了不少。

Tasteme良食福袋。 圖/Tastme團隊提供
Tasteme良食福袋。 圖/Tastme團隊提供

盼良食福袋成生活

YouTube頻道「夠維根Go Vegan」是一個長期推廣蔬食、環保的團隊,他們在今年九月將使用Tasteme的過程與心得拍成影片,將使用感受分享給觀眾。其中一名成員-白龍表示,他們當初會拍攝這個題材是因為認同APP的理念,不但能幫助需要的人,還能減少食物浪費,一舉兩得,加上許多合作餐廳就在台北,其中一家也包括他常吃的素食自助餐。

即便影片已經上架兩三個月,白龍還是會打開APP逛逛,他認為介面和操作都非常流暢,但還是需要更多人關注才有機會增加更多餐廳點。

「我不想讓節儉變成一件很low的事」隨著團隊的努力以及KOL分享,Tasteme會員人數不斷增加,目前會員人數已達六萬,葉柏軍與團隊也開始尋找不同類型店家合作,例如飲料店、量販店等,擴展更廣的客群。

葉柏軍也說,未來想在APP中加入「養成遊戲」,讓使用者可以把打開Tasteme變成每天例行公事;T幣制度的誕生就是葉柏軍希望使用APP的會員能夠不斷地用下去,因為一次至少要買八枚T幣,為了用完代幣,使用者便會打開APP看一下附近合作店家、久而久之便成為習慣。

「共享循環經濟」是葉柏軍對Tasteme的期許,每個人需要良食福袋的原因都不一樣,可能是經濟有困難、也可能只是想要減少浪費,但福袋可以用一樣的方法為環保做出貢獻、同時解決自己的問題。他也希望循環經濟能夠被推廣出去,並成為社會大眾的日常,當有需要時便能用最少的碳足跡,將需求最大化,既能夠解決自身問題又能替環保盡一份心力,人人都可以成為環保小尖兵。

採訪側記

實際使用過Tasteme APP後發現,從點餐到取餐的流程非常順利,實際拿到的餐點種類豐富、而且很新鮮,完全不會讓人聯想到是剩食商品。用不會過度高昂的價格讓消費者將沒賣完的商品帶回家,不但省了荷包,也多少讓商家回收一些成本,同時減少廚餘量,可說是多贏局面。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一鍵下單 Tasteme讓你惜食又嚐鮮)。

延伸閱讀

>>受損水果沒人要-剩食APP揪糕點店、冷凍公司來救

>>大學生創業0廢外送-「環保裝餐,當天收回洗淨」

>>致理未來超市冰箱 告訴你蔬果一生

>>食物分享地圖 科技促進食物就近分享

>>食材與包裝「零浪費」 實踐環保不困難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作者文章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最新文章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