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二手塑膠袋縫成時尚錢包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使用低溫熨燙技術。 
 圖/摘自「Bago - recycling plastic bag lab」臉書專頁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使用低溫熨燙技術。 圖/摘自「Bago - recycling plastic bag lab」臉書專頁

台灣人每年用掉一百五十二億個塑膠袋,而每個塑膠袋平均被使用的時間只有十二分鐘。秉持著減塑的精神,吳儀庭等人創立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使用手工技術,將不起眼的塑膠袋,重新製作成時尚有形的錢包。

不起眼塑膠袋 變身精美錢包

「資源是有限的,不要做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畢業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的吳儀庭、高小涵及何仙尤,秉持著環保及減塑的理想,在2016年畢業製作時,創立了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她們將平凡、不起眼的塑膠袋,重製成時尚、有形的錢包,賦予塑膠袋新的生命。

2016年畢業後,她們雖然各自有工作,但仍然希望Bago這個品牌能一直陪伴大家,於是她們利用下班後及假日的空檔,在工作室裡一針一線的縫製錢包,並將商品放到實體店鋪販售。

「希望可以賦予塑膠袋二次生命的延續」,儀庭解釋道,Bago這個品牌名稱,由bag結合go,bag是取自於塑膠袋的英文plastic bag,而go則有著「繼續」的意涵,因為他們希望塑膠袋被丟棄後,可以有被二次利用的機會。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將平凡的塑膠袋,重製成時尚的包包。 圖/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提供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將平凡的塑膠袋,重製成時尚的包包。 圖/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 提供

塑膠袋變錢包 低溫熨燙無汙染

蒐集、清洗、裁切、熨燙,縫製,每一個步驟都是精工細活。從一開始的蒐集、挑選塑膠袋就是一門學問,不是所有的塑膠袋都可以重製成錢包,「拉扯時會產生很清脆聲響的塑膠袋就不適合」,儀庭解釋道,因為塑膠袋太硬表示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過多的硬化劑或色素,熨燙時有可能會釋放出有毒氣體。

接下來的步驟一樣不能馬虎,清洗與裁切相對容易,而熨燙則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高溫燃燒塑膠袋會釋放出有毒物質,例如戴奧辛等,為了安全無污染,他們反覆嘗試。

「就是一直嘗試啊」,在不斷地嘗試與實驗後,最後花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她們發現使用五十到七十度的低溫熨燙技術,不但可以避免產生有毒物質,也能讓布料維持原本的花紋,柔軟不變形。

「每一個塑膠袋錢包都是獨一無二的」,格紋、原點、條紋等各式各樣的花色陳列在眼前,塑膠袋錢包最特別之處,莫過於它的多變,Bago塑膠回收再製所採用手工縫製錢包,透過她們巧手的拼貼,原先不起眼的塑膠袋,一個個變身成為了繽紛、多彩的錢包。

畢業製作得獎 轉型為真正品牌

原先只是畢業的專題製作,沒想到Bago受到許多的師長、同學的鼓勵,更在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中獲得傳達設計獎,於是她們才決定將Bago上市成為真正的品牌。

但從畢業專題製作到品牌真正上市,其實並不容易,Bago面臨到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因為所有的包包都是手工縫製,而Bago目前只有三個人在經營,人手不足導致沒有辦法大量生產,也因為實際的出貨量不多,很難找到願意幫忙生產的廠商。

一開始她們找到的第一家廠商,成本昂貴,而且客人反應品質不佳,後來輾轉經過親戚的介紹,換了一家新的廠商,才解決成本過高的問題,品質也大有改善。

秉持著減塑的精神,何仙尤、高小涵、吳儀庭希望能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 圖/林鉦翰 攝影
秉持著減塑的精神,何仙尤、高小涵、吳儀庭希望能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 圖/林鉦翰 攝影

堅持永續理想 改變消費習慣

從一開始學生創業的經驗不足,到真正上市後的生產人手不足,Bago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她們沒有想過要放棄,即使是兼職,她們也想要將品牌經營下去,因為她們希望讓「設計可以和社會接軌」,透過創業來解決社會問題。

「消費者選擇商品時,永續經營不該只是加分的選項,而是必備」,小涵說道,她們期待能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希望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能把「環保」及「永續」等概念當作選擇的標準,而品牌在經營商業模式時,也應該思考如何為地球與環境盡一份心力。

採訪側記

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向民眾募集被丟棄的塑膠袋,再重新熨燙、縫製成為錢包,我們才發現原來平凡、不起眼的塑膠袋,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兼具時尚與環保的錢包。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其實經營一個品牌並不容易,「Bago塑膠袋回收再製所」原本只是一個畢業專題的作品,真正轉入市場後也遇到不少困難,儘管如此,她們還是一直堅持下去,精神令人佩服。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袋袋相傳 Bago 把塑膠袋變錢包)。

延伸閱讀

>>廢青不廢 用設計顛覆對廢物的想像

>>咖啡渣成金,養胖有機蔬果

>>全國首件棉質雨衣 賀拉碩的綠色革命

>>塑膠袋回收再製 發揮永續精神

>>海洋垃圾的重生 Subs拖鞋走出環保新路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最新文章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廢貝殼變身建材! 創新混凝土如何解決淹水難題?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

行道樹變美妝原料?藥用植物大花紫薇 研究證實花朵能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