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種樹更固碳!土壤、枯枝才是陸地碳匯主力 封碳更多也更久

氣候行動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這項研究發現挑戰長期以來關於地球儲碳方式的假設。

法新社報導,研究的作者群表示,這項發現對於「形塑未來氣候」政策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捕捉與儲存非常重要。

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約有1/3儲存在陸地碳匯(carbon sink),這些碳匯與海洋一起吸收過多的溫室氣體,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

然而森林正面臨威脅。由於全球暖化、疾病、野火和大規模土地開墾,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減弱。

近期一些研究顯示,地球的碳儲量正在增加,但仍不清楚這些碳分布於陸地生態系統的情況。其中一個主要的未知數是碳在樹木及其他植物等植被,和腐木及土壤等非生物物質之間的分布。

研究作者表示,深入了解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生態系統面臨不同的環境威脅,封存碳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為釐清這個問題,國際科學家團隊就1992至2019年間,全球木本植群中儲存碳的變化進行全面評估。

這項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發現,這段期間累積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以非生物有機物質的形式封存在土壤、枯木和水壩與掩埋場等儲藏所中。

研究指出「大部分的陸地碳儲量都是以非生物物質的形式封存,因此比過去認為的更持久」。

與研究一同發布的聲明指出:「這些碳庫的存續時間遠長於生物質,意味著陸地碳儲存比先前假設更穩定。」

這些發現與早期研究形成強烈對比。過去的研究估計,陸地儲存的碳約有70%來自活的有機體或生物體。

由於氣候變遷和毀林,亞馬遜(Amazon)部分地區已從碳匯轉變為碳排放源,其他受到壓力的地景也正在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數千年來一直被封存在凍土中,但隨著當地氣溫上升與野火肆虐,極地苔原也已轉變為二氧化碳排放源。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保衛國家級濕地!高雄楠梓仙溪移除2000公斤外來種植物

保衛國家級濕地!高雄楠梓仙溪移除2000公斤外來種植物

配合2026碳費開徵 環境部:7月起CO₂不再是空汙、「正名」回歸溫室氣體

配合2026碳費開徵 環境部:7月起CO₂不再是空汙、「正名」回歸溫室氣體

碳捕集再+1!英國攜手義大利能源巨擘 啟動利物浦灣碳封存計畫

碳捕集再+1!英國攜手義大利能源巨擘 啟動利物浦灣碳封存計畫

最新文章

邁向永續深水區!2025地球解方攜手產官學 探索8大關鍵議題新策略

邁向永續深水區!2025地球解方攜手產官學 探索8大關鍵議題新策略

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

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

綠光保荔枝?照射綠光能幫荔枝除蟲 蟲害降至2% 還能減少農藥和人力

綠光保荔枝?照射綠光能幫荔枝除蟲 蟲害降至2% 還能減少農藥和人力

跟著大阪世博體驗未來社會!無紙無現金 還有無人電動巴士、洗澡機

跟著大阪世博體驗未來社會!無紙無現金 還有無人電動巴士、洗澡機

只需1/12的時間!AI垃圾包辨識小幫手 準確率可達95%、抓違規丟垃圾更省時

只需1/12的時間!AI垃圾包辨識小幫手 準確率可達95%、抓違規丟垃圾更省時

AI救老櫻花樹!日本麒麟推「櫻花AI相機」 能判斷樹齡、評估健康狀況

AI救老櫻花樹!日本麒麟推「櫻花AI相機」 能判斷樹齡、評估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