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業黃昏裡的勇氣:「見書店」在逆勢中打開文化空間與對話!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一間「獨立書店」應該是什麼模樣?隱身在街角巷弄中、牆上貼滿很多標語的海報與旗幟、小小的空間展示著非主流的書籍。獨立書店就像一個地方社區與一種價值信念的名片,讓文化不只是內容商品,而是讓人可以深入探索與交流的生活歷程。

不同於一般人對獨立書店的印象,基隆海洋廣場邊的「見書店」,位在基隆鬧區的黃金地帶,被微風大樓的流行連鎖品牌圍繞著,與快步調的商業語言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區隔。身為基隆少見的書店之一,店長楊雅萍輕鬆地笑了笑說「實體書業現在是黃昏產業,以前大家還說是文化重工業」但她在書業卻斷斷續續走了超過20年,在過程中讓這些被看作是厚重又難賣的書籍,長出了不一樣的樣貌。

「見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到有專櫃展示著關於海洋文化的書籍,回應了基隆地方的文化特色。 圖/劉潔謙攝影
「見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到有專櫃展示著關於海洋文化的書籍,回應了基隆地方的文化特色。 圖/劉潔謙攝影

走過黃金時代 「主流」與「獨立」之間的互相補位

楊雅萍回想起實體書業的輝煌時代,她踏入了誠品的行列,在誠品基隆店還在的時期,她就是第一批元老員工,「當時是2000年,光哈利波特單集1天就可以在基隆店賣出300本」。但隨著時間遞移,實體書市場不再熱烈,各家誠品書店也開始推出「暢銷排行」來拉抬業績。

身為退役的誠品人,楊雅萍反思大型連鎖書業與獨立書店的關係,如果大書店是用大數據找出市場走向、幫人找到需要的書,街角的獨立書店就是在傳遞某種信念與堅持,讓不是暢銷的書被看見,保有出版的多元性。

相較於主流書店主打的暢銷書目,獨立書店能讓很多小眾的出版品有被看見的機會。 圖/劉潔謙攝影
相較於主流書店主打的暢銷書目,獨立書店能讓很多小眾的出版品有被看見的機會。 圖/劉潔謙攝影

楊雅萍認為過去誠品的書業經歷讓她學到了很多專業,但她另外在美術教室教畫的經歷,卻也讓她深感人們其實缺乏開放與交流的文化空間,「在畫畫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對身邊周遭的事物沒有什麼印象與感受,反而對動物園或大型的厲害動物才有感。」楊雅萍心想,需要讓大家多一點觀察、對身邊事物有感,進而可以互相交流。

見書店就在這樣純粹的起心動念下創建起來,楊雅萍說當時的選點也回應了她的初心,希望這一個顯眼的位置,能讓大家可以輕易走進來,也可以發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交流。

從「客座店長」到「讀書日」 在小小書店空間裡長出大大的想像

見書店發動的「客座店長」計畫,也是在空間開放與交流過程中,激盪出有趣的文化火花。楊雅萍說書店會出店刊,特別去紀錄來到書店的人,也衍伸出邀請他們來店裡做些什麼的大膽想法──「如果你事件書店店長,你想做什麼?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搬進來,都不會衝突!」楊雅萍自信地說著。

番茄少女就是令楊雅萍印象深刻的客座店長,身為一個導演就把巡演搬進了書店,辦了放映會和小型的工作坊,除此之外,番茄少女也將過去辦展的圖片和劇作內容,在見書店裡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展覽。就在與客座店長一來一往的互動中,楊雅萍說像是把外面更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帶到了基隆這個地方。

見書店會出版自己的店刊,裡面有很多店員帶讀者走讀基隆在地的景點和美食,讓店刊也作為一種交流與對話的媒介。 圖/黎育如攝影
見書店會出版自己的店刊,裡面有很多店員帶讀者走讀基隆在地的景點和美食,讓店刊也作為一種交流與對話的媒介。 圖/黎育如攝影

見書店也借鏡了苑裡掀冊店的做法,把書店空出來的時間與空間做更多元的利用,見書店的「讀書日」就是把特定時段開放給地方的學生來使用、讀書。他們試行頭幾次就獲得了迴響,像是店裡原先就會提供簡單的點心飲料,但有地方居民知道計畫後,就想提供雞排給學生們;還有來到書店的人知道有這個計畫,就主動想提供免費的教學資源,幫學生輔導課業。

「空間開放了,就會有人想要一起來幫助你成就一件事!」楊雅萍對這種效應感到驚喜,因為維持了空間的開放性,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願意付出,只是找不到地方付出。

把人帶出書店再帶回書店 閱讀隨時都可以發生!

「在地人看我們,大概就是有一個地方會一直辦活動吧?」楊雅萍想像在地人對見書店的印象大概是如此,因為見書店也常常把人帶出書店,舉辦走讀和市集的活動。

楊雅萍認為透過書籍和文字,可以讓人內化文化的意涵,但文化的本質就是人生活的軌跡,「閱讀文字以外,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閱讀一個人、閱讀天氣、閱讀浪?早在這些變成文字之前,人就在閱讀了!」所以對於她來說,文化不只是透過門進到書店空間裡,同時也可以傳遞出去,在不同的地方被看到,而活動也能再把人帶回書店,回到交流與對話的初心。

見書店同時也是文化部的百大文化基地,「獨立書店」就是其中一個分類項目,在政策願景之下期待據點能永續營運、持續發展文化內涵,並能進一步串聯地方社區,先由基地開始成為擴散能量的重要點。對此,楊雅萍也認為獨立書店有很多書做為知識載體,她把見書店定位成一個火種,讓書裡的知識想法可以變成一個個有趣的行動與計畫,有時候就默默扮演起了醞釀地方創生的角色。

楊雅萍回想2023年疫情尾聲,當時中國禁止台灣的柚子進口,造成了台灣柚農的重大損失,「當時其實很少人知道原來基隆有生產柚子,只是基隆緯度高,熟成時間較晚,比較不具中秋節慶的競爭力,所以基隆大多都是佛系經營種柚」她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養成了很多不灑藥跟化肥的無毒柚,當時他看見了柚子市場的艱困,立即發揮了自己在書店養成「找亮點、看見本質」的魔法,連結了各方資源,製成了基隆特製的地方柚子酒款,讓地方的食農文化,在危機時刻以嶄新姿態重生。

楊雅萍笑稱自己是思想的過動兒,總是有很多點子跑出來。在柚子滯銷期間,開發出了一款屬於基隆在地的柚子酒。 圖/黎育如攝影
楊雅萍笑稱自己是思想的過動兒,總是有很多點子跑出來。在柚子滯銷期間,開發出了一款屬於基隆在地的柚子酒。 圖/黎育如攝影

對文化的堅定與勇氣 看見自己真實的樣貌

經營獨立書店讓楊雅萍養成了「多工」的特質,為了替小書店找資源,她學會了很多寫計畫、標案、接案的斜槓能力,生活雖然充滿不定,但她也樂觀的說「8年了,經歷過的事,打不倒你的都使你更堅強!」

楊雅萍回憶起疫情期間,實體店面落入蕭條的那段日子,卻有一段暖心的經歷持續帶給她勇氣。她說當時基隆八斗高中的老師帶著一群學生來逛書店,幫每個人買飲料、讓每個人在現場看書,學生看完書後,老師竟然自掏腰包幫每個學生挑的書結帳,老師說是想要支持實體書店能撐過這段時間,持續經營下去。

楊雅萍感受到的這股「勇氣」,其實也漸漸從見書店擴散至基隆其他地方。像是基隆在這幾年間也開始出現了1、2間獨立書店,有些書店主也會來請益見書店,他們就像攜手並進的行業,像是現在魚曰二手書店就還存活著,「見書店的行動或許帶來地方一些勇氣吧,即使沒有書業相關背景,也可以從我們這邊得到一些能量,知道這可以是一個選擇。」

見書店的二樓一隅,在獨立書店的空間裡打開了各種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也給了更多文化人不一樣的勇氣。 圖/黎育如攝影
見書店的二樓一隅,在獨立書店的空間裡打開了各種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也給了更多文化人不一樣的勇氣。 圖/黎育如攝影

而回歸到見書店本身,楊雅萍感受最深刻的仍舊是「勇氣」也讓她在這間獨立書店裡,看見了自己的模樣。「會發現自己為了文化,會有很多堅持,甚至要懂得拒絕誘惑。」她說其實不乏資源想要讓見書店吸引更多觀光客、或是異業結合的合作邀約,在她心裡資本與文化是不衝突的,但是文化若要轉譯變現、變得太著重數字,反而會走上歧異的路,所以她也在過程中時時探問自己「想要的文化究竟是什麼?」讓她堅信在當代資本結構中,文化也有另一種可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沒有紅綠燈、不用電、事故很少!為何「萬事皆好」的圓環在日本不受歡迎?

沒有紅綠燈、不用電、事故很少!為何「萬事皆好」的圓環在日本不受歡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最新文章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