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去墓仔埔、琴壞了自己修 -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優質教育

位在南投仁愛鄉的高山上,奧萬大森林深處的一所國小,每個稚嫩的臉龐,下課標配是手拿一把提琴,此起彼落的琴聲是日常語言;每到週五傍晚,原民學童們收著書包不是準備回家,而是跟著王子建,搭著他的小巴士繼續下山學琴、上課進修。年復一年,孩子們的身份從小學生變成了大學生;不變的是,兩位創辦老師 —— 王子建、陳珮文對「親愛愛樂」弦樂團的堅持與執著。

兩位創辦老師-王子建、陳珮文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兩位創辦老師-王子建、陳珮文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走過十多個年頭,他們的腳步並不止步於課後輔導,兩年前還籌措資源成立「親愛音樂藝術實驗教育機構」。堅持不以身份、資質篩選學生,付出行動援助弱勢家庭的教育環境,用音樂帶給學童們與眾不同的人生風景。

學音樂不為勝負 透過學琴認識自己

2017 年,由國中小、高中與大學混齡組成的「親愛愛樂」,遠赴奧地利參加國際青少年音樂節(Summa Cum Laude Festifval in Vienna),首次參賽就奪下當年度優勝第一名的好成績。

令隨行採訪記者們訝異的是,公佈成績的當下,這群孩子沒有因奪得冠軍變得激動狂喜, 反倒是完賽後,孩子們手持提琴在街頭即興表演,當地民眾熱烈的掌聲回應,更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歡笑。

原來,當初出國參賽,所有團員們就不抱持著勝負、得名的心態,只專注把他們心中真實的感動傳遞出去。

「因為我們一直在教孩子的是,音樂是要傳遞感動,第一名是宣布的當下就過去了,但感動會留下,」王子建談起這段歷程,滿是驕傲。

在親愛愛樂內,看不到「比較教育」,更多的是「陪伴」與「同理心」。王子建回想到,因秉持不挑選學生的原則,在樂團營運初期,充滿挑戰:程度好的學童容易驕矜,反之跟不上的,容易感到挫敗。

因此,他們建立起「母雞帶小雞」的機制,大人不主動介入、指導,而是透過學長姐、優秀同學的帶領與交流,讓團員們瞭解自己,更認識彼此的差異、進而相互提攜。

親愛愛樂最想教給孩子的不是音樂、不是技巧,而是一種精神。學會認清自己,是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婦,帶給孩子們極為重要的一堂課。

「現有的台灣教育體系,給孩子們過多的自信心」,王子建解釋道,若一昧地給予信心,不僅沒法幫助孩子認清現實的限制與困難,遇到挫折就容易站不起來。對身處在偏鄉、資源不充沛的孩童們來說,只要持續累積簡單的成果,也能長出自信與成就感。王子建期望讓孩子們及早明白,認清自己,是幫助自己找出實踐與努力方法的第一步。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從社區陪伴到職涯培力 辦校創造更多可能

親愛愛樂的成立,緣於於當時是美術老師的陳珮文在拉琴,一位原民學童好奇發問:「我可以學嗎?」,意外開啟了課後輔導小提琴的文化大門。

慢慢地,陳珮文發現原本容易焦躁的孩子,因為練琴變得專注;原本下課沒去處的孩子,看著學長姐學琴很有趣,就跟著留下來一起學習。

市面小提琴家教時薪收費最低也要數百元,但為了不增加孩子們家庭的經濟壓力,親愛愛樂不收學費,由王子建夫妻一肩扛下所有支出。但小提琴的需求年年增加,王子建與陳珮文開始到處募集舊琴,還自己想辦法學起怎麼製琴、修琴,沒費用租借場地,就帶著孩子們去墓仔埔練琴。而他們努力解決困難的動力,源於對孩子們的「放不下」。

「孩子我們帶在身邊,比較不用擔心他們路會走偏,」他們看見許多社區內的弱勢家庭難以提供孩子們陪伴,也因為社區需要、孩子們需要,他們就越認真地投入這項志業。

這也使得從僅有 4 名原民學童,擴大逾 90 位學生,年齡更是橫跨小學生到大學生,間接催生出南投親愛村的響亮名號——「南投小提琴村」,也誤打誤撞走出實驗教育的雛形。

親愛愛樂從原本的課輔時間,一路延伸到供餐、供住宿,還教起孩子們木工,從頭到尾地製琴;肚子餓想吃料理,就學著自己捲袖下廚烹飪。鼓勵孩子們從生活實踐行動,過程中發現除了音樂以外,孩子們還有許多不同的天份。

王子建與陳珮文因此有了自己辦學校的念頭,終於在 2019年的南投中興新村創立國中學制的實驗教育機構。不以國文、數學主科掛帥,改為音樂作為主軸,兼具實用技能課程,像是木工、烹飪等課程,探索更為多元的興趣與技能。

親愛愛樂從原本的課輔時間,一路延伸到供餐、供住宿,還教起孩子們木工,從頭到尾地製琴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親愛愛樂從原本的課輔時間,一路延伸到供餐、供住宿,還教起孩子們木工,從頭到尾地製琴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疫情擋不住熱情 音樂劇展現團員創作實力

舉辦售票音樂會,是親愛愛樂每年重要的大事,但疫情的衝擊,讓成果發表延了又延、也少了主要挹注樂團經費支出的來源。但這些挫折並不中斷孩子們的創作熱情,王子建與陳珮文更鼓勵孩子們從個人編曲改成嘗試集體創作,共同構思旋律與故事性。

於是15位橫跨國中至大學的混齡團員們在沒有老師的介入下,從生活常聽到的故事取材,催生出親愛愛樂首齣音樂劇 ——《Lawa的彩虹橋》,故事說著一位名叫 Lawa的小女孩,為了醫治重病的祖母,踏上冒險而成長的故事。

「其實好幾年前他們(團員)就在嘗試做這件事情,但這是首次一首歌曲從頭到尾,孩子們必須要學會瞻前顧後、兼顧(樂曲)時間長度,還要想辦法增加感動。」王子建高興分享。

過去部落內流傳著「笨蛋才去學琴」的說法,因為對於許多原鄉家長們來說,具有生產力的技能才能挺胸說話,學音樂則是不被認同的;直至今日,愛樂樂團陪伴的孩子們,幾乎一路完成大學學業,並順利找到職涯方向,這亮眼的成果,日漸消彌了不看好的負面聲浪。

但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婦想做的不僅僅只有小提琴辦學,「30年是一個循環」,他們想透過多年的行動跟生命教育實驗,見證孩子們能走出原民社經弱勢的循環,更是有朝一日,他們會願意選擇回到原鄉,為當地挹注新的改變可能。

「我們一直在教孩子的是,音樂是要傳遞感動,第一名是宣布的當下就過去了,但感動會留下。」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我們一直在教孩子的是,音樂是要傳遞感動,第一名是宣布的當下就過去了,但感動會留下。」 圖片來源/親愛愛樂提供

延伸閱讀

重建20年起家厝,陳彥翰接棒陳爸精神,催生「2.0」版孩子的書屋

「有父母才能叫家嗎?」走過愛的蠻荒 文國士陪伴弱勢少年找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循環農業新價值!農業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露營實用小物

循環農業新價值!農業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露營實用小物

2023年廢棄塑膠達253.9萬噸!環境部設下2025年減量目標

2023年廢棄塑膠達253.9萬噸!環境部設下2025年減量目標

國土計畫法上路倒數計時!7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已完成

國土計畫法上路倒數計時!7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已完成

紙吸管掰掰!日本星巴克、7-11都改用生物塑膠吸管 兼顧環保與使用感

紙吸管掰掰!日本星巴克、7-11都改用生物塑膠吸管 兼顧環保與使用感

最新文章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