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有父母才能叫家嗎?」走過愛的蠻荒 文國士陪伴弱勢少年找愛

2022/09/15 洪郁真

電視劇《走過愛的蠻荒》於近期熱映上演,劇中主角的原型,正是文國士。已經不只一次,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

電視劇《走過愛的蠻荒》,劇中主角的原型-文國士 攝影/張皓婷
電視劇《走過愛的蠻荒》,劇中主角的原型-文國士 攝影/張皓婷

都說人生如戲。文國士的父母是思覺失調患者,在他8歲那年進入療養院。唯一的依靠是扶養他長大的奶奶,隔代教養與外界的歧視,文國士身上有著大人不能理解的傷。

如今,身份成了陳綢兒少家園生輔員的文國士,更懂得遺落在社會之外、無法趕上學校進度、飽受他人標籤歧視,那些與他曾經相仿的孩子,生活成長的每一天。

曾經以為不被愛,文國士叛逆張狂,與世界為敵,直到研究所畢業後,他決定到偏鄉教育找解答,成為TFT為台灣而教的協助學校學生口中的「國國老師」。後續他走過花蓮、屏東、台東⋯⋯發現自己不只想當位老師,文國士知道,曾經受傷的孩子們,少的,其實更多。

文國士的父母是思覺失調患者,在他8歲那年進入療養院。唯一的依靠是扶養他長大的奶奶...
文國士的父母是思覺失調患者,在他8歲那年進入療養院。唯一的依靠是扶養他長大的奶奶,隔代教養與外界的歧視,文國士身上有著大人不能理解的傷。 攝影/張皓婷

有父母,就叫家嗎?文國士:「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全台超過2000位兒少,被長期安置於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當孩子受到不當對待,社工評估原生家庭無力照顧,或孩子觸犯輕罪經司法評估需要心理和行為輔導,被政府要求進行家外安置,直到原生家庭有能力再將孩子接回,但真實的情況往往是,他們回家無望,只能在機構間輪轉。缺席的父母角色,只能由如同南投陳綢兒少家園的安置機構扮演,給孩子一個家。

但什麼是家?有父母才能叫家嗎?「有好的照顧者,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文國士說。在機構裡生輔員不只照料孩子日常生活、求學就業,更重要的是透過日常陪伴與關心,重新塑造孩子的行為與未來方向。

因為自己一路走過,文國士清楚不被外界理解的傷痛。行為偏差的孩子,往往從小熟悉打罵的權威管教,聽過各式各樣的道理,急著說教,只會把他們推得更遠。「問題學生本質上是被問題纏繞的學生。你要怎麼要求一個沒被愛過的孩子自愛?」文國士說。

來到機構的孩子,曾在關係受過的傷,只能在關係裡復原。年輕時,文國士抽菸、打架、飆車,發洩無法處理的憤怒,幸好在最挫折無力時,遇到幾位好老師接住自己,高中班導鍾新南老師就接起了他。

看見文國士抽菸,他不劈頭說教:「抽菸對身體不好!」,而是溫柔詢問為什麼想抽菸,最近是否有去醫院探望家人,花時間傾聽文國士的需求與情緒,不帶價值與預設,看見了憤怒失序背後的失落。曾經被人同理過的生命經驗,文國士更懂得如何陪伴。

有回,一位曾是詐騙車手的少年對他說「做詐騙賺錢很快,不像打工那麼辛苦欸。」文國士不舉起正義大旗,叨念:「怎麼可以違法詐騙!」,反而看見孩子對賺錢的期待及工作中的挫折,再從孩子在乎的議題,例如家人。提醒他如果繼續犯罪被關,可能在獄中與家人天人永隔,讓孩子自己停下來思考,企盼夢想與未來,「畢竟沒有人不要幸福的啦!」文國士說。

曾經被人同理過的生命經驗,文國士更懂得如何陪伴。 攝影/張皓婷
曾經被人同理過的生命經驗,文國士更懂得如何陪伴。 攝影/張皓婷

不靠成績見證改變 給愛等待孩子在乎自己

但給愛並不容易,來到安置機構的孩子生命經歷特別辛苦,缺乏自信與歸屬感,有些還有過動症、心智障礙、情緒障礙或自殘等課題,需要更高品質的陪伴。「生輔員同時要照顧四到六位學員,有的機構甚至超過這個人數。」文國士苦笑。

安置機構也與學校不同,沒有成績可以明確簡易量化孩子的改變。有些孩子遭遇家暴或嚴重忽略,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或保護自己,卻常被外界期待進入安置機構能「迅速改善」十幾年來累積下的生命課題。

曾有位孩子情緒起伏特別激烈,被人多看一眼就想找人打架,難以適應團體生活。文國士花時間寫信給孩子,傳達關懷與期待:「我會跟他分析,你這樣因為他人一舉一動做的反應,很像被電擊就跳起來的青蛙欸!」

孩子嘴巴嫌手寫信噁心肉麻,卻也從關愛中找到自重與改變的動力。幾個月過去,文國士看見火氣一上來就動手的孩子,開始努力地控制情緒,甚至把手中緊握的滅火器往地上一扔,主動離開衝突現場,找沒有人的地方發洩。文國士感動回憶,那一刻是孩子巨大的進步。「孩子知道,有人在乎自己,因為他不想讓你失望啊。當孩子知道有人重視自己,才會更想努力。」他說。

然而,只有每日陪伴的生輔員,能一路看見孩子幾個月內的轉變和軟化。從一周打架七次,到一周打架三次。無奈這樣進步的速度,對很多人來說還不夠。武裝許久的殼,好不容易透了光,卻可能因為一次血氣方剛的舉動,就被判定無教化可能。文國士感嘆:「安置機構內是最需要時間陪伴的孩子,卻很少有大人願意給他們更多時間,等待改變。」

儘管深曉一切,耐心等待,文國士不是沒有與孩子有過衝突。雙方面對面情緒緊繃時,他選擇自己先控制下來:「好,你很生氣,我也很生氣,那我先離開,你好好休息,我們都冷靜後再來談好嗎?」親身示範給孩子看,因為重視彼此,不暴力處理,也能有不同的態度處理問題。

唯有體驗過,才能懂得,「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也是文國士期待,當孩子踏出陳綢家園的校門,能帶走的一件事。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也是文國士期待,當孩子踏出陳綢家園的校門,能帶走的一件事...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也是文國士期待,當孩子踏出陳綢家園的校門,能帶走的一件事。 攝影/張皓婷

延伸閱讀

重建20年起家厝,陳彥翰接棒陳爸精神,催生「2.0」版孩子的書屋

練琴去墓仔埔、琴壞了自己修 -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塑膠瓶罐可以重複利用,台塑生醫「洗衣精智慧補充站」,讓永續行動輕鬆落實在日常。 ...

預防醫學落實對土地的照護,洗衣精智慧補充站為地球減少「塑」縛!

2023/03/27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條文授權海委會可多面向針對海洋事業...

提升海洋意識!「海洋產發條例」初審通過

2023/03/27
學生製作水獵機器人,用以蒐集水面垃圾、漂浮物甚至海洋廢棄物等,藉此讓孩子們瞭解聯...

AI科技教育成果!學生製作水獵機器人清理垃圾

2023/03/26
SDGs Art 2023 藝術家暨貴賓。(左起)資深拍賣官陸潔民、藝數網藝術家...

【倡議圈活動】SDGs Art 2023低碳藝展 呼應永續生態急迫倡議

2023/03/25
2023第九屆台灣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

永續智庫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 全球碳智能正夯!卻高達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2023/03/25
帶有橘紅色外表的紅魚肉質鮮嫩,是歐美國家喜愛食用的魚種之一,正面臨保育危機。 圖...

俄羅斯無視「紅魚保育協議」持續捕撈,紅魚數量難以回復

2023/03/25

最新文章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 圖/張皓婷攝影

接住迷途中的青春生命-逆風劇團成瑋盛撕下「壞孩子」的標籤

2023/03/01
胖胖樹王瑞閔與他的小小熱帶雨林植物園。 圖/王瑞閔提供

打造熱帶雨林的快樂天堂-「胖胖樹」王瑞閔賺錢幫植物找家

2023/02/15
喝起來完全不像野草做的椿萱野茶,有著相當甘甜的茶感,主要香氣以堅果調性為主,成分...

現代野草生活/野草也能製作抹醬、巧克力!三玉號讓「吃草」很有趣

2023/02/08
EMBERS主廚郭庭瑋期盼透過每一道料理的食材選擇,打造台灣未來的永續樣貌。 圖...

用食材訴說土地與文化-EMBERS 郭庭瑋:做台灣味,是因為希望台灣長成那個樣子!

2023/01/31
主事梯田山民宿的阿達,同時也是一名策展人。 圖/蔡昇達提供

將山林視為「我們」創造梯田山民宿 蔡昇達:接受自然裡所有的隨機

2023/0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