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20年起家厝,陳彥翰接棒陳爸精神,催生「2.0」版孩子的書屋

優質教育

編按:隨著開學,許多家庭忙著陪孩子買課堂材料、安排課後行程、提醒用餐時要確實防疫......這些日常光景對弱勢孩子卻遙不可及,他們因家庭失能、家暴或貧窮,連好好長大都成難題。

本月《倡議+》特別邀「孩子的書屋」接班人,陳爸的大兒子陳彥翰擔任客座總編,分享孩子的書屋深耕知本地區20年的看見,如何陪伴弱勢孩子與青少年找回自信,長出力量翻轉自己的命運。也藉此思考,接住一個受傷的孩子,需要哪些支援網絡?

2019年,「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意外驟逝,外界一片譁然惋惜。年僅28歲的陳彥翰接棒父親的工作,扛起重責。3年後,他帶領孩子的書屋迎來創辦20年,為起家厝「建和書屋」展開募資計畫,「透過募資計畫,我們想把孩子的書屋真正的精神重新向大家訴說,不忘最初的本質。」陳彥翰說。

「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意外驟逝。年僅28歲的陳彥翰接棒父親的工作,扛起重責。 攝影/張皓婷
「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意外驟逝。年僅28歲的陳彥翰接棒父親的工作,扛起重責。 攝影/張皓婷

今年3月,孩子的書屋發起《下一個20年,建和書屋重建集資計畫》,在各界響應下,僅僅一個月又一天就順利達標。孩子的書屋透過群眾集資,梳理起家厝「建和書屋」20年來累積的故事,同時希望讓更多人理解,孩子的書屋不只是陪伴孩子的課輔班,還是「社區的書屋」。

2006年建和書屋在陳家巷口落成,成為孩子專屬空間。 孩子的書屋提供
2006年建和書屋在陳家巷口落成,成為孩子專屬空間。 孩子的書屋提供

從受傷的孩子開始,看見受傷的大人

1999年陳爸陳俊朗帶著兩個孩子返回台東建和部落,看見許多單親、隔代教養或經濟弱勢的孩子缺乏照顧、時常餓肚子,因此敞開自家庭院邀請孩子們下課後來寫功課、聽故事,確保這些孩子有人陪、有飯吃。

一開始有些居民不明白陳爸的目的,書屋的作法彷彿隱約暗示部落現有教育不足、做法不佳,一度引來不解質疑。但陳爸沒有灰心,他帶著孩子彈吉他、打球,做運動,用陪伴和身教讓他們不至走偏。

陳爸的付出始終有個人在旁看著。就住在附近、居民極為敬重的部落耆老 Paktaw Mumu主動找上他,願意提供閒置透天厝,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所去處。2006年,「建和書屋」在陳家巷口落成,成為孩子專屬空間,「孩子的書屋」終於被社區真正接納。

「我跟夥伴坦承,我知道陳爸心中的藍圖想往哪個方向去,但我不知道怎麼做,請大家發揮專業幫忙我,給我建議。」 攝影/張皓婷
「我跟夥伴坦承,我知道陳爸心中的藍圖想往哪個方向去,但我不知道怎麼做,請大家發揮專業幫忙我,給我建議。」 攝影/張皓婷

20年來,以建和書屋為起點,他們看見每個受了傷的孩子背後,也有一位受傷的大人。

曾有次書屋舉辦社區音樂會,一位部落婦女騎著腳踏車搖搖晃晃而來,已喝醉的她走向鋼琴,坐下來就彈起動人音符。居民們輕聲談起那位婦女,年輕時很有才華,卻因遭人欺騙的坎坷情路,在家鄉失意潦倒,如今終日酗酒。

這些發生點滴故事,陳彥翰期待重建後的2.0版書屋,不只是孩子們更理想的教學環境,也能與社區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從建築設計到功能使用,書屋想走進社區更多。未來落成後的書屋,一樓大門,將會朝社區道路敞開,居民可輕鬆走入,參與書屋大小事,也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文化;面向道路的L型兩側牆面,也改以大片通透落地玻璃,裡頭的大小事,居民全都看得到;書屋所在是卑南射馬干部落,有豐厚的卑南文化,青年打獵後或許能在此料理,居民也能夠來使用書屋、下廚,作為另一個公共空間。「我們想讓大家一起,讓社區就是孩子的學校。」陳彥翰說。

重建後的2.0版書屋,不只是孩子們更理想的教學環境,也能與社區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孩子的書屋提供
重建後的2.0版書屋,不只是孩子們更理想的教學環境,也能與社區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孩子的書屋提供

打造書屋前進軌道 不再一人倒,全部倒

一直以來,陳爸作為孩子的書屋的大家長,總是走在團隊前頭,像太陽一樣給予大家能量,因此陳爸2019年突然離世,團隊與孩子們失去依靠,也頓時失去方向。

剛接班時,陳彥翰曾希望自己像陳爸一樣堅強,要扛起所有責任,但經歷過撞牆陣痛期,熟悉法律制度思維,畢業於財經法律系的陳彥翰想通,他的任務是將孩子的書屋運作體制化,建立起一套更有系統、有效率的法治團隊,取代過去領袖中心的人治模式,才不會重蹈覆轍,因為一個人,影響了全團隊。

放下心中的包袱,陳彥翰坦然接受自己的不懂,不再強撐,誠心低頭向身邊的夥伴求助,把沒經驗化為自己的優勢,「我跟夥伴坦承,我知道陳爸心中的藍圖想往哪個方向去,但我不知道怎麼做,請大家發揮專業幫忙我,給我建議。」謙卑且柔軟的溝通,讓團隊成員紛紛站起身認領工作,共同分攤這個大家庭的運轉,事情也一一轉動起來。

如果說過去陳爸時期孩子的書屋像火車頭,僅靠一位司機乘載眾人與任務前行「我不再像是火車頭,而是要為孩子的書屋蓋起軌道。」陳彥翰說。

陳爸創立孩子的書屋的初衷,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長大。 攝影/張皓婷
陳爸創立孩子的書屋的初衷,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長大。 攝影/張皓婷

從一位陳爸到很多陳爸,種下的種子在社區發芽

孩子的書屋走過20年,陪伴超過3000個孩子,硬體的改造,只是起點,陳彥翰要為下階段的書屋,打造一個孩子能盡情發揮的新教育模式。

陳爸創立孩子的書屋的初衷,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長大。但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發現陪伴並不夠。書屋之外,仍有許多心中受了傷,特別辛苦的青少年與大人,核心問題在於,原鄉部落在主流社會競爭下逐漸流失文化底蘊,導致缺乏自信與自我價值認同,只能向外尋求目標,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中苦苦追尋「他人的成功標準」。

孩子的書屋走過20年,陪伴超過3000個孩子,硬體的改造,只是起點,陳彥翰要為下階段的書屋,打造一個孩子能盡情發揮的新教育模式。 攝影/張皓婷
孩子的書屋走過20年,陪伴超過3000個孩子,硬體的改造,只是起點,陳彥翰要為下階段的書屋,打造一個孩子能盡情發揮的新教育模式。 攝影/張皓婷

陳爸與陳彥翰都認為需要回到體制、文化、經濟層面的翻轉,才能創造更多的選擇,這也是書屋從課輔班走向「自給自足」的產業發展原因。如今陳彥翰與團隊以大知本地區為核心發展產業轉型,推動就學、就業、就醫、就養等不同服務、期許以「知本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透過知道在地的本。從情感層面培植尊重、團結與自信心,改變根本改變設定的目標設定。

「我們想讓大家一起,讓社區就是孩子的學校。」陳彥翰說。 攝影/張皓婷
「我們想讓大家一起,讓社區就是孩子的學校。」陳彥翰說。 攝影/張皓婷

參與這些轉變的,還有陳爸曾經陪伴和陳彥翰一起長大孩子們,用不同的樣貌,帶著不同的期許回到社區,就像一個陳爸變成很多個陳爸,散落在部落各角落,串連成推動在地轉變的重要力量。

陳彥翰微笑說:從陳爸開始,孩子的書屋一直是看見需求就去做,團隊穩住孩子的過程看見需要穩住家庭,穩住家庭的過程發現社區的難題,以加法邏輯持續納入,從孩子的需求出發,用書屋的號召力,與更多人攜手前行。

陳彥翰微笑說:「從陳爸開始,孩子的書屋一直是看見需求就去做。」 攝影/張皓婷
陳彥翰微笑說:「從陳爸開始,孩子的書屋一直是看見需求就去做。」 攝影/張皓婷

總編推薦:

練琴去墓仔埔、琴壞了自己修 -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有父母才能叫家嗎?」走過愛的蠻荒 文國士陪伴弱勢少年找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富士山遊客太多!山梨縣擬增無軌電車接駁 減碳、紓解人潮

富士山遊客太多!山梨縣擬增無軌電車接駁 減碳、紓解人潮

最新文章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