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存亡之秋 領導者為核心使命自請減薪
比起害怕做錯事,敢做對的事需要更多的勇氣。--美國總統林肯
很多領導人面臨真正的挑戰時,常會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想要悄悄私下解決。就我的經驗來說,這種做法通常無法解決問題。而且,你可能變得不知所措、感情用事,無法客觀關照大局。
我發覺,碰到困難時最好記住,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組織領導人這個角色。在我的背後支持我的,包括具備整套哲學和價值觀的機構、 歷史和前例,以及一支盡忠職守的團隊。面臨令人憂慮的情況時,最重要的是,依循機構的核心使命與價值觀行事,這就如同在你的脊柱加入支撐的鋼骨。
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之後,當我們必須執行一項頗有爭議的決策時,遵循史丹佛核心使命行事的做法,成了相當有力的後盾。和我同甘共苦的是教務長艾奇曼迪,他主管全校學術發展與預算,也是我的左右手。我們仔細研究,不知道應該大刀闊斧砍掉主要預算,或是在接下來的10年內,慢慢忍受痛苦、減去數千筆支出?
很多同事勸我們,不要大幅削減主要那幾筆預算,而是減少花費捐款。然而,截至2009年春天,捐款金額蒸發了將近50億美元,超過原來的4分之1。眼見損失金額龐大,我們知道預算非砍不可。但是,我們懷疑逐漸縮減預算能否解決問題,更別提未來7年到10年,每年都得削減預算,感覺就像凌遲般痛苦。
危急存亡之秋 更需牢記核心使命
我們猜想,經濟復甦的腳步會很慢,因此選擇一次大幅削減預算。儘管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如此決定還是很冒險。如果經濟很快就回春了呢?我們可能受到指責,下的決策過於武斷。畢竟,隨之而來的裁員、凍薪、停止師資招募,將導致人才流失,讓我們的大學失去競爭力。
一旦我們決定承擔這個風險,下個階段的挑戰就來了。我們必須決定,要讓哪些人承受裁員的負擔。在這種經濟情況之下,被裁員的人恐怕很難找到工作機會。起初,我們考慮要求各單位縮減均等人員,以減少部分預算。但在執行前,我們深思熟慮學校的核心使命,有沒有任何領域,無論如何都不該縮減預算?
對一所大學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是:學生和老師。
因此,我們決定不裁減師資,不過我們已實行凍薪,以免學校聲譽受到重創,或是讓近10年在人才招募方面的努力前功盡棄。此外,為了顧及核心使命,我們也不能縮減給學生的助學金。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想別的辦法因應這個危機。
2008年初,由於景氣循環週期攀頂,我們宣布大幅增加助學金,增幅為史丹佛創校以來之最。凡是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學生,都能豁免學費。為了實現這項承諾,經常性年度開支必須額外削減2000萬美元。而且,情況比我們料想的還要糟,經濟衰退使許多家庭收入減少,難以負擔學費,需要申請助學金的學生更多了,每年我們必須多籌措500萬美元,這形成長達5年的陰影效應。
主管可以減薪 獎助學金不能斷炊
我們所下的決策,迫使行政人員接受裁員的衝擊,同時卻繼續提供助學金給學生,這實在是個痛苦的決定。遭到裁員的多數員工,已經在史丹佛服務多年,卻面臨遭到裁員的命運;然而,學生依然可以領取獎助學金,其中還包括尚未入學的新鮮人。讓我驚訝的是,沒有人反對這項決策,這反映出本校人員的奉獻精神和價值觀。
既然木已成舟,我們就得好好溝通,讓大家了解情況有多嚴重,才不得不採取行動。我們所認知的領導,就是帶頭行動、以身作則,因此我和教務長自請減薪10%,也請求各學院院長和副校長自願減薪5%。與整體財務狀況相比,儘管減薪省下來的只是杯水車薪,我們還是得以保住一些人的工作,也足以強調我們風雨同舟的事實。
現在回想起來,我可有任何遺憾?
沒有,我了無遺憾。但仍無法忘記失去人才的代價,畢竟有數百人因此失去工作。雖然我們增加遣散費,也補強了退休金方案,盡可能以同理心為考量,還是失去了一些好員工,讓他們受苦。
以學術界的標準來說,我們的行動算是非常迅速,至少可說是數一數二,這意味著學校得以早日復原,重新開始招募師資,甚至設法再次聘雇先前流失的優秀人才。裁員讓人痛苦,大家都不好受,但我們有大學的核心使命指導引路,相信這個方向是對的,便有勇氣持續前行。
• 本文摘自:《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