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2024/03/19 游擊文化:文/康舒雅

編按:

年輕的學子、年輕世代北漂、南漂前往異地求學工作,在那些農村裡,誰才是留下來的人?同時代的人,伴隨著台灣都市化的發展,不少人早已移居城市,但這群濱海老農卻選擇留在家鄉,年華老去的他們,正如何面臨生活的挑戰?解決長輩出行難題的大眾運輸,對於這群長輩而言,卻連走出家門一步都顯得困難重重!

現為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生的康舒雅,在《留下來的人》書籍中,回到故鄉台西村,深入關照偏鄉高齡者的生命紀事,指出移動不僅是物理位置的改變,更是建立社群、產生關係的方式。


0
台西村地處偏遠,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 圖/shutterstock

「移動」成為高齡者的共同挑戰

儘管每位高齡者的身體條件不一,所面臨的艱辛自不相同,然而歸諸於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的移動性限制,則是台西村高齡者共同深刻體會的老化面向。

事實上,台西村高齡者的移動方式,延伸而言是移動倫理的探討。移動系統(mobile system)的組成,包括基礎設施與各種科技物的物質安排,牽涉了複雜的物的參與、社會關係與實踐。

台西村地處偏遠,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疫情下的班次調整,使高齡者的生活安排發生了變化,他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時間投入、事項安排與替代方案。像米仔這樣難以出行的高齡者,她的相關需求得仰靠金錢支用或兒女支援。移動課題顯然在社會的制度設計不足之下,成為一項私人必須自行調整、自我解決的課題。

為什麼這些不便於行者的日常移動需要,沒有納入公共討論,擬出適切的方案?

這些差異的移動圖景,指出了人類社會中權力、權利與資源分配的不平等,位處邊緣的高齡者如何移動至他方獲取生活所需,是一項嚴肅的政治性課題。在進行相關政策設計時,不應將高齡不便於行者視為「異常者」,而必須將移動作為人類的基本權利,考量到所有狀況的需要,將其視為普遍經驗,並且體認:「每個人都是仰賴公共領域的環境才能順利移動。」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另一方面,移動也是一種產生關係的方式(a way of relating),人們透過穿梭在各個地方之間,串連起關係與意義網絡。因而,移動的限制,不僅使高齡者難以滿足自身的日常機能,還令他們無法參與村內的社交網絡、被排除於群體之外。

0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圖/shutterstock

鄉下地方常被視作人際關係稠密的場所,人們想像高齡者在熟悉的鄉間度過晚年,也總是語帶慶幸:「幸好他們(高齡者)還有人在身邊互相照顧,還可以四處走走。」在身體機能運作如常的狀態下,長期培養的夥伴與鄰里關係,確實能為高齡者的日常穿針引線,在交換食物、幫忙簡單勞務與三兩言談裡獲得社群的安全感與支持。然而,社交生活仍須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必須透過勞動、採買、祭儀等方式現身於公共場合,因此,移動能力受限者便可能逐漸從原有的人際網絡中脫落,消失在公眾視野。

就算不能出門……,口耳相傳就能被庄內人牢牢記著

樹仔、全仔與米仔等人,各自有程度輕重不一的身體狀況,也因個性、習慣而開拓出不同的生活模式。老化是漸進式的過程,病痛的症狀既普遍、又零碎,似乎難以歸納為單一現象,但環繞其中的課題無非是日常生活的打理、以及人如何參與在集體裡,這些在在都攸關老者的生活品質與自我認同。其中關鍵的環節在於移動的條件,移動提供人們互動的機會,是人們彼此之間交織關聯、穿梭往來的線路基礎。

不再出去走動的米仔,以及其他同樣閉鎖家中的高齡者,在自己「本應在場、而不在場」的情境中,與社群產生距離感。米仔如今對庄內事已一知半解,無法到處走動搜集信息、交換感情,隨著移動範圍逐漸限縮在自家區域,構築米仔內在世界的一部分,也靜悄悄地崩落了。

幸而,只要仍被眾人惦記、關心,關係即有存續可能。庄內人長久維繫的交情,並不因一方身體受限而硬生切斷。米仔過去長年的勞動生涯中,累積了不少好夥伴。除了雀仔,米仔的幾個交好夥伴偶爾也會登門拜訪。透過她們的眼耳口鼻,米仔也能夠了解外面發生了什麼事。

用話語和關心替代移動,建立起高齡者的網絡

0
本文摘自:《留下來的人》。 圖/游擊文化提供

在高齡者失去主動連結的能力以後,替代性的移動線路打造,成為高齡者能否持續參與社會的重要課題。每每當我坐在一旁,聽著老人家談天說地一下午,從誰誰誰現在情況怎麼樣、最近哪塊田發生了什麼事,到誰去世了、年輕和誰做工時實在很氣他的作為……等等五花八門的閒碎事件。看見他們逐漸從抑鬱轉為舒展,便忍不住想:人們需要的,只不過是在對話中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而已。

在這些互動往來中,彼此熟知的情境、人物與地方,通通可為話題,幾十年的交情成為堅實的對話基礎,幾人之間不斷來回確認彼此還在意的事、還關心的人。在只有同年代共艱苦過才能意會的情境裡,空氣中流轉的氛圍與他們單獨向我解釋時的狀態,截然不同,他們在言詞的拋接中肯認了彼此的存在。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閱讀

「老了等於要減少勞動」撥開刻板印象背後對死亡的恐懼

作者文章

台西村地處偏遠,公車顯然是其中最關鍵的移動設施。 圖/shutterstock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2024/03/19
隨著年齡漸長,高齡者負擔的勞動會逐漸降低強度、減縮空間範圍,但勞動與否並非與實際...

老了等於要減少勞動?撥開刻板印象背後對死亡的恐懼

2024/03/13
示意圖。圖/pixabay

帶著中華民國國籍漂流日本 失去故鄉的台灣人

2019/04/11
圖為辜寬敏。報系資料照

遊走於台日中政治舞台的「密使」--辜氏家族

2019/04/07
葡萄園的老闆非常樂於接待輪椅朋友,特地預留一大片空間,讓大家可以輕鬆地在園裡移動...

用旅行改變社會 讓更多輪椅朋友能一起出來玩

2018/12/22

最新文章

2022年上市及上櫃女性董事共2,233人,占15.6%,十年來增加861人。示...

上市櫃女性董事10年增861人 但仍低於男性 僅占15.6%

2024/04/28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

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圖說/日月光投控擁有全台灣唯4的「燈塔工廠」,更打造出全球第一座鑽石級低碳封測廠...

年霸榜永續模範生!日月光「4支箭」加速永續共好未來

2024/04/25
高達七成五上班族想要投入ESG相關工作,認為不但薪資高,且發展潛力大。 圖/sh...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2024/04/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