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延長食品「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 目標年減4百萬噸剩食

日媒報導,為減少食物浪費,日本消費者廳有意延長目前有關食品保存的「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圖為日本百貨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 圖/unsplash
日媒報導,為減少食物浪費,日本消費者廳有意延長目前有關食品保存的「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圖為日本百貨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 圖/unsplash

日媒報導,為減少食物浪費日本消費者廳有意延長目前有關食品保存的「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學者認為,在確保食品安全前提下,此舉對減少食物浪費會有一定效果。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目前在食品外包裝上標示的「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預料未來將延長。隨著食品製造及包裝技術日趨進步,提高食品保存安全性,消費者廳最快將在2025年度修正推算相關保存期限的標準。

延長「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的目的,主要是為減少因過期遭廢棄的食物浪費。

日本定義的「賞味期限」指的是能享用食品美味的期限,並非過期就立即不能食用。這類食品包括杯麵、罐頭、點心餅乾等。

至於「消費期限」則是食品一旦過期就建議不要食用的期限。這類食品包括便當、三明治等。

製造業者等透過試驗、觀察食品外觀及測試味道等方式,計算出「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然後在未滿1.0的情況下設定「安全係數」。

針對安全係數,消費者廳通告業者「希望以0.8以上來設定期限目標值」。舉例來說,如果到暫定「賞味期限」前的期間是100天,那0.8的安全係數意謂「賞味期限」為80天。

消費者廳有意以提高目前「0.8以上」目標值進行修正;如果安全係數能提高到0.85或0.9的話,那「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就能被延長。

消費者廳將從2024年度開始調查業者的安全係數設定方法等,快的話將在2025年度公布新的目標值,甚至也不排除廢除目標值的可能性。

之所以考量延長「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主要是現在相比過去更容易確保食品安全性。雖然食品容易因為氧化等變質,但現在製造時確保食品衛生的技術進步,能提高食品密封性的包裝技術也已普及。

跟改變期限標示同步進行的是推動打造減少食物浪費的機制。今年10月一場專家會議上,已針對評估透過法律上的措施推動捐贈食物到食物銀行及外食時打包剩餘食物展開討論,將在近期提出具體對策。

日本政府已宣示要把2000年度境內浪費的980萬噸食物,在2030年度前減少到489萬噸的目標。減少食物浪費是世界潮流,聯合國2015年通過的目標,是希望在2030年前達成每人食物廢棄量減半。

熟知食物浪費問題的日本女子大學教授小林富雄說,海外有些國家並沒有「安全係數」的觀念,日本設定「賞味期限」及「消費期限」的標準可說相當嚴格。

小林說,以確保食品安全性作為前提,「延長食品標示期限對減少食物浪費會有一定效果」。很多人誤解食品過了「賞味期限」就不能吃,「為了讓更多人正確理解標示內容,消費者的教育也很重要」。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春季多雨、農村空心化是主因!讓西班牙野火一發不可收拾 燒毀40萬公頃

春季多雨、農村空心化是主因!讓西班牙野火一發不可收拾 燒毀40萬公頃

燃油機車降稅2千元是「還稅於民」還是「空汙於民」?環團:減碳政策大倒退

燃油機車降稅2千元是「還稅於民」還是「空汙於民」?環團:減碳政策大倒退

猴子進城了!台北市近5年274件獼猴通報 內湖最多、北投也暴增10倍

猴子進城了!台北市近5年274件獼猴通報 內湖最多、北投也暴增10倍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最新文章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菜價太驚人怎麼辦?嘉義民眾自組「菜車團購」 直奔產地批發省荷包

菜價太驚人怎麼辦?嘉義民眾自組「菜車團購」 直奔產地批發省荷包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破壞袋你都怎麼丟?別再當垃圾 從掩埋場轉移出來比你想像的容易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小浪費成大問題!日本推AI冰箱、南韓強制堆肥 各國政府對抗食物浪費出奇招

失塑列車...塑膠汙染被嚴重低估 從嬰幼兒到成人每一階段都有健康風險

失塑列車...塑膠汙染被嚴重低估 從嬰幼兒到成人每一階段都有健康風險

飯店「變相漲價」?調查:近6成飯店需付費購買備品 最貴一套竟要680元

飯店「變相漲價」?調查:近6成飯店需付費購買備品 最貴一套竟要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