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違法仍被問!77% 工作者面試被問婚育計畫,女人迷揭台灣職場婚育、升遷、年齡歧視仍存在

根據調查,77%面試工作者會被問及婚育計畫。 圖/unsplash
根據調查,77%面試工作者會被問及婚育計畫。 圖/unsplash

74% 女性遇升遷歧視、77% 工作者面試被問婚育計畫!女人迷職場調查:婚育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問題待解。

台灣雖在 2023 最新性別不平等指數 (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中全球性別平等排名第七,且連續五年保持亞洲第一,透過女人迷《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揭露,職場中的性別與年齡歧視問題仍然存在。

白皮書指出 77% 的職場專業人士在面試中被問及私人的婚育計畫與感情狀況,這類歧視性詢問在面試中普遍存在,違反了《就業服務法》中的規定,導致求職者在婚育計畫上感到無法坦白交流,甚至影響到請假權益。對此,女人迷呼籲企業對管理層進行必要的 DEI (多元 Diversity、公平 Equity、共融 Inclusion)教育,減少職場中的婚育歧視現象。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此外,74% 的女性工作者認為升遷機會不公平,顯示出職場中仍然存在著對女性的性別歧視。這種歧視不僅表現在薪資上,還體現在晉升的機會上。這一發現與 104 人力銀行 2023 年報告台灣女性在「基層及中階主管」職位上的低比例(三成)相呼應,顯示需要進一步的行動來提升女性在職場中的代表性。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男性工作者也面臨著歧視,主要是在勞力工作分配的不公、職場認可度低以及容易成為玩笑的對象,凸顯了職場中對男性的刻板印象,亦表明需要從企業文化層面進行改革,建立尊重和共融的職場環境。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白皮書也揭露跨世代共融的挑戰,調研發現四分之一的員工對企業的跨世代共融表現不滿意。各年齡段員工面臨不同歧視經驗,例如從資淺員工意見不被重視,到中年員工晉升困難等。

女人迷呼籲企業主和人資工作者,透過實施積極的 DEI 策略,充分認識到性別和年齡歧視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將這些挑戰轉化為推動企業成長和創新的機會,以期在全球永續發展的舞台上佔據一席之地。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圖片|女人迷 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企業人才公平發展與永續治理方針。


本文授權轉載自《女人迷》(原文標題:即使違法仍被問!77% 工作者面試被問婚育計畫,女人迷揭台灣職場婚育、升遷、年齡歧視仍存在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台灣首創!媽媽幸福尾牙登場!為母職帶來前所未有的尊榮與支持

台灣首創!媽媽幸福尾牙登場!為母職帶來前所未有的尊榮與支持

日本超市遭熊入侵55小時!人熊衝突頻傳 政府擬修法放寬用槍限制

日本超市遭熊入侵55小時!人熊衝突頻傳 政府擬修法放寬用槍限制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週末冷氣團到!擎天崗水牛也怕冷 動保處、陽管處規劃水牛過冬方案

週末冷氣團到!擎天崗水牛也怕冷 動保處、陽管處規劃水牛過冬方案

最新文章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人工生殖法脫鉤代理孕母?修法急轉彎 醫界、同志團體也霧煞煞

人工生殖法脫鉤代理孕母?修法急轉彎 醫界、同志團體也霧煞煞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每10分鐘就有1名女性遭親友殺害...性別暴力猖獗 非洲最嚴重

每10分鐘就有1名女性遭親友殺害...性別暴力猖獗 非洲最嚴重

義大利「禁止海外代孕」新法上路 反對者批:中世紀法條

義大利「禁止海外代孕」新法上路 反對者批:中世紀法條

發票藏危機?熱感應紙恐增加乳癌風險 建議多用手機載具

發票藏危機?熱感應紙恐增加乳癌風險 建議多用手機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