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保全設施」擦亮小村-1個鐵窗,1則故事
走進椬梧社區,通往李萬居故居的小徑上,我們看見了幾間連棟式透天厝,每戶都裝著鐵窗,式樣素樸,這是昔日的「保全設施」。
略略細看,每面鐵窗材質不一,有黑扁鐵、鋁門窗和不銹鋼等等,大面積的鐵窗,隱約傳達著一則則城鎮身世的信息:其材質,反映出各個年代工業、經濟發展的景況;其樣式,則透露了屋主的偏好和個 性特質。
如何折射、呈現眼前社區的過去、現在,甚至參與它的未來?幾經思索,鐵窗,進入了我的視野。「每戶人家都有的鐵窗,正是訴說家庭故事的好畫布!」我這樣想著。故事鐵花窗的構想,於焉開展。
以鐵作為畫筆與顏料,我們畫出每個故事裡的轉折,每面鐵花窗的構圖與敘事,則用「手」的形象串起,每雙手,代表故事主角一顆柔軟的心,也代表每扇窗背後蘊藏著包含形塑故事的手、繪製出故事的手、焊接故事的手、協調事物的手及成就他人的手...等等,正是每一雙手,牽起椬梧的故事。
居民往往不覺得自己有何特別之處,或有何特殊故事可被挖掘,透過他人的眼光,他們才發現原來這些故事這麼動人!鐵花窗裝設完成後,看到生命故事被詮釋和呈現出來的樣貌,屋主們往往感動不已,原以為「沒什麼」的生命故事化為鐵窗後,才恍然體會其價值。這,便是「藝術X說故事」相乘而出的力量。
【兄妹情誼】、【素人水墨畫家】
在地素人畫家李寶源的家,有2面故事鐵花窗。
李寶源原本在臺北工作,前幾年退休後,擔心智能不足的妹妹無人照應,決定從臺北返鄉定居照顧胞妹。平日他喜歡以作畫來怡情養性,常以水墨,將鄉村生活、地景地貌 及兒時記憶描繪出來,堪稱椬梧素人水墨畫家。
名為「兄妹情誼」的故事鐵花窗, 以「牽手」為主意象,上方有平安符圖樣寫著「平安、保佑」,代表對家人的守護與祈福之心。鐵窗安裝後,我們邀請李寶源和妹妹合照紀念,他害羞地說:「可以不要牽手嗎?」我說:「當然可以!自在就好,你照顧妹妹的故事很感人!」
此時,他更害羞了,直說:「沒啦!就只是帶在身邊方便照顧。」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質樸的特質,不擅表達,卻用實質的行動展現對家人的深厚情感 。
改成和水墨畫家這面故事鐵窗合照時,李寶源一改害羞,露出認真的創作精神,這面窗圖樣結合握著毛筆的手和畫作。但想邀請他拿出水墨原作合影時,他很緊張的說:「我後來覺得畫不好,所以把那幅丟掉了!又重畫一幅。」兩面故事窗,涵蘊李寶源樸實、認真的生活態度
椬梧地、產、景
每個城鎮自有其特質,但我們未必熟悉。
在通往李萬居(台灣民主先驅)故居的巷弄,是社區的重要路徑,因此沿途的4面鐵窗用來敘說椬梧地區的身世,非常合宜。
椬梧地區主要有養殖業和農業,養殖業以養蚵、文蛤、白蝦為主;農業則多種植水稻、花生、蕃 薯及蒜頭等。產業型態造就椬梧地景特色,信遊椬梧,魚塭、濕地、農田交錯,映入眼目,是一幅優美的鄉村景象。
農漁而外,此地居民雅好詩詞、書畫創作,構成別緻的人文風貌,所謂「農忙時為農夫,農閒時為詩人」,含攝椬梧生活和文化底蘊。如今來到椬梧,李萬居故居和故事鐵花窗,彷如村之櫥窗,向遊客訴說椬梧歷史背景和常民故事。
用鐵窗焊出椬梧社區新活力
早年因遍滿椬梧樹而得名的椬梧社區,2020年因「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以鐵花窗重塑社區景觀,成為台灣爆紅的社造點,負責執行這項鐵花窗工程的,正是曾文昌與其帶領的永燊達金屬團隊。
學徒出身,曾文昌有感於鐵花窗是鐵工前輩留下來、足以見證台灣鐵工技藝的代表性作品,於是努力翻轉大家對鐵花窗的刻板印象,把過去視為是「老行業」的鐵花窗技藝,變成潮文創,手機架、花盆、 招牌、居家裝飾...,讓大家看到,鐵花窗的百變樣貌,其實可以很生活化。
這次參與椬梧社造的景觀計畫, 他帶領曾文賓、劉啟暘、邱建富、陳育嘉、陳昱豪、蔡冠維等公司成員通力合作,一共為社區製作了13幅作品,每幅都是由藝術家挖掘在地居民的生活,畫成圖稿,再由他們製作而成,過程充滿挑戰性。
重新找回鐵花窗的美好時光
例如「廟前仔店」鐵花窗裡的稻穗,是把鐵條彎曲削尖再合在一起,做成一顆顆像橄欖球般的稻粒,再焊接而成,前後花了2名師傅5天的時間,做了近200顆,這不包括其他的圖案。
但曾文昌卻說,「我一看到圖就很開心,怎麼有這麼豐富的圖案可以讓我們去發揮,比看到『敬字亭』更開心, 因此我們是抱著在玩、享受製作過程的心情去做,每幅作品依徒弟的個性去發揮,有人大剌剌的,作品就很豪邁,有人心思細膩,作品就顯得非常細緻,個性完全展現在鐵花窗上,很好玩。」
曾文昌說,他寧可賠錢也不願意違背良心,若干年後他帶孫子來看,可以很驕傲地跟孫子說「這是以前阿公做的」;他也希望大家可以跳脫傳統的價值框架來看待新時代的鐵花窗,不在防盜,而在生活的美化,重新找回鐵花窗的美好時光。
•本文摘自:《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