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馬斯克拿出1億美元獎金-徵「全球抗暖發明人」

2021/04/29 中央社/矽谷帕羅奧圖22日

身價億萬的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近期表示,將提供1億美元獎金,給研發出能消除大氣或海洋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對抗全球暖化良方的發明人。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今天表示,將提供1億美元獎金,給研發出能消除大氣或海...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今天表示,將提供1億美元獎金,給研發出能消除大氣或海洋中的二氧化碳,進而對抗全球暖化良方的發明人。 圖/美聯社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執行長馬斯克說:「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即便發生大災難的機率只有0.1%,但我們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這太瘋狂了。」

馬斯克今年1月就宣布要拿出1億美元(約新台幣28億元)作為獎金,繼而在日前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訂出競賽規則。這項被主辦單位稱為「史上最高獎金」的比賽將持續4年,也就是2025年世界地球日。

這項XPRIZE除碳計畫(XPRIZE Carbon Removal)是要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每年從大氣中除去1000噸的二氧化碳。參賽者必須要能將碳封存至少100年。

馬斯克還在一段影片中說:「隨著時間流逝,我也願意再提高獎金。」

由於氣候暖化造成冰川融化、熱帶風暴威力增強,以及愈來愈多沿海地區出現「潮汐淹水」,也就是低窪地區的暫時性淹水,因此碳捕捉與儲存技術引起愈來愈多關注。

當各國致力減少碳排放的同時,科學家表示,除碳技術對於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的「碳中和」目標來說,也至關重要。

碳捕捉技術目前還不具商業利益,移除每公噸的碳要花費超過300美元,而當今全球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相當於500億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根據部分估計數據,在2050年之前,可能必須捕捉約100億噸的碳。

聯合國表示,除碳技術對於限制地球暖化和避免災難性的氣候影響來說是有必要的。但也有些環保人士說,專注在除碳上,反映出缺乏終止使用化石燃料的決心。

延伸閱讀

>>威廉王子創「修復地球獎」-上億獎金召集地球英雄

>>全球富豪社會責任-蓋茲盼聯手貝佐斯,抗氣候變遷

>>全球首富扛社會責任!亞馬遜創辦人擲3000億抗暖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根據世界城市文化論壇(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的數...

巴黎夏天「熱死人」 面對極端高溫花都如何調適?

2023/05/31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最新文章

Seaweed Generation機器人AlgaRay的示意圖(黃色魟魚外型)...

大西洋馬尾藻失控成災 新創公司擬用機器人將海藻沉入海底固碳

2023/05/31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巡護隊在海上巡航賞鯨時,若發現有異常情況會立即協助通報及蒐證。 圖片來源:海保署...

「友善賞鯨2.0」開跑 今年增標章考核、加大解說品質和海上巡護力道

2023/05/30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圖/freepik

GreenBiz 報告:2023全球綠色發展10大趨勢出爐!

2023/05/29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2023/05/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