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不只是堂課-台大盼學子,把責任永扛肩上
在永續風潮、社會責任成為新世代的重要關注焦點。作為台灣重要學府,台大校長管中閔接受《倡議+》專訪,談論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起心動念,及下一步的永續藍圖。
Q:為何會在此刻發布台灣大學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大作為一所大學,是社會的一部分,並不是孤立在社會之外。尤其台大受到台灣社會極高的關注,對於台大高度期待,不管學術、研究,也包括他在社會上能參與的事情,台大有責任讓社會知道所作所為。另方面,也是想讓校內師生,更理解台大所做的事情。
Q:過往台大在許多社會關注的議題都沒有缺席,這次有何不同?
以前多數時候,都是先講到某些事件,台大才跟進說明。譬如像新聞先報導了「實驗林跟原民部落攜手合作」的相關訊息。台大後續才跟進表示,曾參與協助哪些事情,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如剛剛提到,台大是社會的一部分,理想的台大實踐「社會責任」應該有幾項重點和原則。第一,主動、第二,進步、第三,自覺,還有一個更廣泛的目標,國際。
但什麼叫作主動??剛剛講說台大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台大主動去參與和社會相關、有助於改變社會、有助於推動永續的事務,都是台大本身就該有的責任。
事實上,就如同近來大家強調的永續。所謂「永續」也不會是少部分人的責任,是所有人的責任,台大身為社會的一份子,當然需要主動去做,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外界提醒台大,才開始進行。
而進步的意義,就是為什麼要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書》。剛剛提到台大做了很多事,但缺乏一個機會能夠完整整理。透過這樣的整理和爬梳,一方面提供我們自己檢視過去做了什麼,也能夠理解還有什麼東西做得不夠,哪些事情尚未完成,不一定是強迫,但需要要求自己持續進步。
第三項的自覺,是希望社會責任並非一堂課程,大家上完就好,或是如同作業報告,寫完就結束。而是希望透過《社會責任報告書》的發布,讓學校老師或同學都能夠「自覺」的把社會責任當作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只在特殊時候、特殊時間點才做的事,要內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往後出去工作、可能參與不同的事情,自然而然將社會責任融入在思考跟判斷。
最後一項重點:國際。台大固然是台灣最受關注的大學之一,但我們也認為,台大像是台灣的門牌。所以,外界總是關注台大能替台灣在外面、國際爭取光榮。從這項角度來看,台大過去所做、未來希望做的,都不僅侷限在台灣內部落實社會責任相關,有機會也有責任參與和面對全球國際的事務。
Q:為了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落實永續,校內是否也有所調整?
推動社會責任,大部分大家關注的事情其實都蠻類似。但這回,我們開始推動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首先,台大將校務辦公室轉設社會責任辦公室,開始統整相關事情,並仔細發掘社會責任相關資料,例如研究課程和永續、社會責任有關。過去這都已經存在,但缺乏匯整。現在還是初步階段,未來會想辦法做得更仔細綿密。
Q:您認為,為何大學高等教育也都開始關注永續、社會責任的議題?
永續關懷已經慢慢變成台灣社會共識了。從早年開始是少部分人倡議,到後越來越多人接受並重視,從社團、學校,包括媒體都更重視。今天當我們談論社會責任、永續治理,也進入到了大家都認為本該如此。甚至進一步思考,未來還要做什麼,這顯示台灣社會的進步。相關議題在過去10年,可能沒有辦法得到如此廣泛關注,現在幾乎變成全民共識。反過來說,當校園不重視、不關心,反而會變成異數。
Q:台大《社會責任報告書》的發布,有哪些側重重點?想藉此向大眾溝通哪些事情?
一般人談永續,立即聯想到的主要都是環境議題,這都屬於永續一部分,其實我們永續的議題,也是遵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這皆是屬於我們定義永續的方向。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書,是我們第一次的嘗試,也希望發布以後,並收集校內外各方面意見做為未來調整方向。這次也希望透過報告書的匯整,描繪台大未來發展的永續藍圖。
Q:許多大學、大專院校推動USR計畫都和周遭區域有所連結,台大如何定位自己?
當我們講跟原民部落的合作,顯然已經超過台北範圍,「台大公衛系所」進入東部山區協助當地的原民部落,甚至走到國際上。台大在社會責任的推動,從來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是地區性的定位。
剛剛提到的「從公衛走到國際間協助」,而校內的社團其實涵蓋全台灣各地,也包括外島甚至跨到國外地區,都是遠超過地域。台大除了依靠專業知識的支撐來實踐社會責任,相較於其他學校強調的在地,我們強調的「在地」已經等同全台灣。
例如,在全國水土防災的協助,也有許多學校、系所推動,但不像台大如此廣泛參與在全國各地的水土防災研究規劃,甚至將足跡擴散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越南、本國。落實的規模幅度,從來不是一個本地的城市,都是全島的。
換句話說,當大家理解了之後,往後自然而然一說到台灣在永續的推動,就會連結至台大招牌。而看到台大永續《社會責任報告書》就會更清楚,台大所落實的目標,一直都是整個台灣。行有餘力再把我們的力量往外推,希望未來可以到國際上、可以做得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