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憑ESG分數做投資,不是真正的永續投資 !
隨著新型態的永續基金的興起,越來越多投資人和媒體必須學習如何清晰分辨且避開「漂綠」(greenwashing)的企業,以找到真正值得投資的標的。這也就是為何目前許多「社會影響力指標 」(Social Return Investment, SRI)正大量增加中,以及歐盟也持續想替符合生態標準的企業或產品,標註「生態標籤」的原因。
而在這波新的趨勢中,永續投資市場也已經分流出不同的思維與途徑。未來真正的永續投資,將不只是簡單地僅依據一套ESG分數應用於投資組合中而已,而是要有更複雜、更精密的思考。
一般的傳統永續投資者,通常所做的就是避免觸碰特定領域的投資,例如: 菸草、武器、違反勞工標準和人權的企業,以及某些類型的化石燃料業,如動力煤等。因為這些領域的企業,會直接造成環境或社會的負面影響。
而至於其他領域如:石化產業、能源業,有些永續投資者仍是避開,而其他投資者則認為目前仍被廣泛使用和需要、是解決方案之一,因此仍可投資。
此處,我想強調的是,最大的關鍵並不在於避開所有這類汙染產業的投資,相反地應該是透過投資這類公司,更積極並深入了解公司運作,嘗試創造出更好的變革。這就是新一代的永續投資思維與作法。
以全局思維實踐永續投資
我認為在新一代的永續投資思維中,全局思維很重要。例如,長期的ESG趨勢和外部成本(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不平等情況惡化加劇等),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將會產生何種變化?新的ESG投資思維,將不再只是聚焦於眼前現下「得分最好」的ESG項目,而是要考慮更多ESG因素長期對公司營運和決策的影響。
舉例來說,在我們所有的量化策略中,如果兩支股票在獲利的金融潛力上具有相同的分數,那麼具更好ESG得分的股票,將具有更高的權重。
我們最根本的投資策略是,ESG的表現絕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與價格。例如,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數據隱私問題爆發之前,我們早已在估值模型中衡量過這項風險,並且反應在這家公司估價中。這與我們於醫療保健行業,完整涵括其醫療風險的定價方式,是相同的。
我認為,以全局思維的架構,把ESG的表現整合到投資流程中,有助於我們團隊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例如,在過去兩年的全球股票基金中,我們曾排除菸草和爭議性武器產業,依據全局思維與ESG考量,針對ESG評分較低的公司,調整約75%的估值。終而在2017年至2018間,即使這些公司原本ESG評分偏低,卻仍創造了高約22%的獲利優異表現。
不過,於此同時我必須說明,要將ESG納入調整投資,在應用上困難度極高。這也就是傳統永續投資者,何以選擇最方便的方式,以ESG分數為唯一考量,單純避開投資ESG表現「壞」的公司即可。對傳統永續投資者而言,採取全盤思維、蒐集大量資料,再依據ESG標準調整估價,這些都太複雜了。
新型態永續投資需要更多專業知識
此外,我也想說,新一代的永續投資思維,需要投入更多的專業資源和研究。而大多數時候,大學或職業培訓過程中,學員們是無法獲得如此精密的學習和訓練的。而在我們公司Rebeco則擁有各個範疇的專家,同時讓每一個人都參與,組成一個完整的投資團隊。以及,更重要的是Rebeco擁有大量ESG資訊,幫助團隊做出正確的風險判讀。
讓我用另一個例子來說明。例如,以兩家手機生產公司的碳足跡來做比較。第一家公司把所有的業務外包,若就該公司來看,它的碳足跡數值是偏低的。而另一家公司是垂直整合,它的碳足跡就明顯升高。如果大眾只從ESG數值來看,就會認為前者較後者為佳;殊不知這就是偏見與假象。因為製造一支手機其實產生的碳足跡是相同的。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若缺乏專業資訊,以及挖掘背後真相的訓練,我們就無法獲得妥適的研究了解這些問題,進行結構性的永續投資。
永續投資是成為一個積極的股東
以及,另一個我想倡議的概念,就是成為一個「積極的股東」(Active Ownership)。這是Rebeco公司過去15年來始終堅持的原則。例如,我們在多數投資機構尚未意識前,就在2015年即針對數據隱私主題展開深入研究。2019年我們也開始深入研究兩項主題「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care)和「人工智慧的社會性影響力」(soci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兩項主題都是具有前瞻性議題,且與新技術和永續絕對密切相關。第一個主題反映不斷上升的醫療保健成本,第二個主題則與長期的社會風險密切相關。研究這些主題,對未來我們於相關產業的投資判讀,具有重要功用。
而去年開始,我們也展開一項三年計畫,由我們公司的13位專家與214家公司,進行密切合作,長期密切追踪和衡量公司的各項進展。業界有些資產管理公司會聲稱他們每年與2,000家公司合作。在我看來,與這麼多公司合作,大概只能在常規會議中提出一兩個ESG問題,或者發送制式詢問信函而已。我認為,若要做真正永續投資,就需要積極扮演主動股東的角色,投入大量資源,蒐集資訊,長期追蹤與衡量,才能獲得可靠的投資依據。
以及,股東投票行為也很值得深入了解。根據研究顯示,多數被動型股東(passive shareholders)幾乎都是依據公司管理者的立場來投票,甚至與環境和社會議題相關的提案,也仍然採取與管理方相同的立場。我們卻認為,有些能夠促進友善社會和環境的提案,更能創造長期股東的價值。因此,去年我們未採取與管理方相同的立場,而在社會和環境議題上分別以72%和78%的比例,投票贊成這些股東提案。
投資基金自身的永續實踐
上述說明正帶到一個關鍵點:Walk the Talk。如果一個以社會影響力為號召的永續投資基金,它自身的產品或營運中卻沒有任何永續實踐(例如,我前段提到的投票行為),那麼這個永續投資基金如何能夠說服消費者自己是可信任的?消費者應該提出許多思考,來確定基金的可信度。
最後,我還要快速說明一個重點,那就是「標籤」(label)。由各機構發行的標籤是非常有價值的指南,就像蓋記認證一樣,對於散戶投資者非常有參考價值。目前永續發展的投資差異甚大,所以標籤的目的、執行方法、意義也就大不相同。例如,法國SRI標籤側重投資方法、流程和透明度。它是外部驗證的,因此企業必須證明擁有正確的數據、流程和程序,才能獲得標籤。而比利時的標籤,特別是那些「不適合投資」的標籤,對散戶投資人更具有說服力。
然而,即使有這些標籤做參考,資產管理者仍然需要自己做研究。例如,對於不遵守巴黎協議的電力公司,應該如何打投資分數?此時,透明的資訊就扮演著重要的功能,資產管理者乃能據以清楚地分析投資組合,執行永續投資的戰略。
本文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只會根據ESG打分數,不是真正的永續投資 !)。
資料來源:
Sustainable investing – how to avoid greenwashin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