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憂鬱症危機高,專家:預防自殺「一問二應三轉介」

老年人的憂鬱症狀,可從語言、行為、睡眠和胃口四方向觀察。 圖/freepik
老年人的憂鬱症狀,可從語言、行為、睡眠和胃口四方向觀察。 圖/freepik

台灣知名雕塑家朱銘驚傳久病辭世,享壽85歲。針對老年人可能因久病出現憂鬱情形,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可以從語言、行為、睡眠和胃口四大方向觀察是否有憂鬱傾向,如果症狀嚴重,應帶老人家就醫、介入治療。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71至80歲老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者占12.4%,包括活得愈久,對生活健康沒信心、環境不佳等,愈顯憂鬱。

蔡佳芬指出,老年人的憂鬱症狀可能比較沒那麼外顯,但可從四大方向觀察:

一、語言

如果經常說出「再活也沒有多久了」等負面、消極的話語,或甚至出現尋死的想法,就必須注意。

二、行為

有些老年人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可以從行為進行觀察。當想法低落時,行為也會跟著低落,因此觀察若過去常出門變得不愛出門,或是在家時常將窗簾拉上,不願意接觸外面世界;變得不愛社交,行為退縮,也可能是憂鬱症的前兆。

三、睡眠

出現失眠或是整天在睡等兩種極端情形,則可能出現憂鬱症狀。

四、胃口

老人家食欲下降且愈來愈瘦,應該特別留意。

蔡佳芬說,語言和行為表現是憂鬱症狀的核心情緒,但不易察覺,睡眠和胃口則是生理兩大觀察面向,值得留意。老人家一旦出現憂鬱症狀,可以先移除身邊的危險物品,避免一轉眼不在身邊時就發生憾事。另外,也要帶老人家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很多老人家是從其他科轉介來的。」蔡佳芬表示,如果老人家不願意就醫,可以趁老人家在慢性病回診時,先向主治的內、外科醫師說明,由醫師先開立輕微的抗憂鬱藥劑,再試圖規勸就醫。

蔡佳芬提醒,自殺防治守門「一問二應三轉介」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步驟。一開始可有技巧的詢問發現警訊,一旦發現警訊者是非專業人員,只要能夠陪伴、傾聽,就是非常好的回應。若發現問題超過可處理的程度範圍,建議找到適當資源轉介,就能降低自殺的可能性。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廢光碟煉金術!台灣鍱德轉廢為再生塑料材 HP、特斯拉都指名要用

廢光碟煉金術!台灣鍱德轉廢為再生塑料材 HP、特斯拉都指名要用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像在洗三溫暖!中國多地不僅高溫還高濕 熱到水泥路面爆裂、牆壁也流汗

像在洗三溫暖!中國多地不僅高溫還高濕 熱到水泥路面爆裂、牆壁也流汗

上物台東這次宜蘭?業者再提案蘭陽溪口蓋風機 緊鄰52甲濕地、水鳥保護區

上物台東這次宜蘭?業者再提案蘭陽溪口蓋風機 緊鄰52甲濕地、水鳥保護區

最新文章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最弱勢」變「生力軍」?心智障礙者也能是大缺工時代的潛力股

「最弱勢」變「生力軍」?心智障礙者也能是大缺工時代的潛力股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