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健康探測器」珊瑚-想像一個沒珊瑚的世界

珊瑚王國館的軟珊瑚缸。 圖/奧秘海洋提供
珊瑚王國館的軟珊瑚缸。 圖/奧秘海洋提供
無貧窮

沒有珊瑚會怎樣

在海底200米以淺,蘊藏著一座巨大的生態系統:這裡五彩斑斕,神秘卻又生意盎然。這裡是海洋中近四分之一不同物種的「廚房」,也是小魚、海龜和無脊椎動物們的避難所;這裡孕育了潛水客們夢寐以求的良辰美景,也滋養了漁夫們朝思暮想的豐富漁獲;這裡有著自然學者熱切探索的基因密碼,也有著人文學家迫切追尋的歷史遺跡,這座隱匿於海面之下的祕密花園,就是珊瑚礁生態群。

珊瑚礁雖然只佔海底面積的0.1%,卻提供25%的海洋物種生存所需。在生態中得益於珊瑚礁生態群的並不只有水下生物,它同時也提供人類發展觀光業與漁業巨大產值,創造近百億美元的收益。珊瑚礁同時也是人類的守護者,它能將波浪能量減少97%、浪高降低84%,是讓沿海社區獲得保護的天然防坡堤。人類可知最早的珊瑚誕生於五億多年前,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長壽的珊瑚並不會老化或死亡,這種獨特性也讓學者專家們迫切的想藉由研究它,解開生命的秘密,並期望將成果應用在醫學上,造福更多人類。

失去珊瑚礁並不只是失去可觀的經濟利益。沒有了珊瑚礁生態,也就沒有了多數人賴以維生的魚類蛋白質,對於糧食供應日漸緊張的情勢來說並不樂觀,而我們也將永遠失去多采多姿的海洋環境。

搶救珊瑚大作戰

珊瑚雖然使萬物生長,但它其實既敏感又脆弱。失去共生藻的珊瑚是「黑白」的:共生藻不但是珊瑚營養的來源及互利共生的終身伴侶,也是讓珊瑚色彩斑斕的因素之一。共生藻對於海水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海水溫度上升,它便容易一命嗚呼。當共生藻死亡或離開珊瑚,那麼珊瑚也就離壽終正寢不遠了。也因此,對環境變化敏感的珊瑚,可算是監測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是否健康的探測器,也是守護海洋的第一道防線。

颱風過後,岸上大批的垃圾流入海中,一堆的塑膠繩纏住珊瑚,造成右邊大片珊瑚共生藻的死亡。水中的漂浮物「海雪」,亂渾了水中的能見度。
 圖/程思迪攝影
颱風過後,岸上大批的垃圾流入海中,一堆的塑膠繩纏住珊瑚,造成右邊大片珊瑚共生藻的死亡。水中的漂浮物「海雪」,亂渾了水中的能見度。 圖/程思迪攝影

然而這30年來,珊瑚卻不斷地面臨生存危機。1998年與2010年分別發生了嚴重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這都肇因於海水溫度劇烈上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17年的報告也指出,世界上29個珊瑚礁遺址中,有21個正遭遇嚴重的危機。根據研究人員估計,全球珊瑚已較過去減少一半,若人類再不提出解決方案,到了2050年大概只剩10%的珊瑚能夠存活。

面對生態浩劫,研發解決方案刻不容緩。早在1999年,海生館便致力於發展珊瑚的繁養殖科技,藉由人為管控與數位科技的應用,創造出利於珊瑚生養的人工環境,以期能保育、修復物種,為自然可能遭遇的巨變預作準備。而2001年開幕的珊瑚王國館,也向外界顯現了海生館將活體珊瑚對外展示的專業技術。近年來藉由研究珊瑚的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已逐步開發出珊瑚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希望能夠在探索海洋生命奧秘、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和經濟效益等各種層面,喚起人類保護海洋生命的意識。

我們能做什麼?

即便近年來在科研人員與保育團體的努力下,珊瑚礁生態已漸有起色,但任何破壞對自然的生態都是不可逆的。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我們並不明白,危機離我們多近。環境滅絕、生態浩劫聽起來像是下一個世紀的人類才需要擔心的事,但隨著近年可感知的氣候變遷,科學家們對人類發出的預警,我們也必須自問:若不再做點什麼,人類,還有下一個世紀嗎?

守護海洋、守護珊瑚的方法其實是老生常談:減少垃圾、減少廢氣、減少汙染、減少消費。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我們還是可以一步一步慢慢開始。


我們還有時間,但我們快沒時間了

本篇文章出自《奧秘海洋》98期,原標題:想像一個沒珊瑚的世界

延伸閱讀

>>防止珊瑚加劇白化 夏威夷禁7成防曬產品

>>永續海洋生態 沖繩這間店用廢棄珊瑚烘咖啡

>>模里西斯漏油事件-層層「人禍」掀起生態浩劫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丹娜絲走後...市區倒塌樹木堆成山 專家提倡設「廢木料銀行」循環再利用

丹娜絲走後...市區倒塌樹木堆成山 專家提倡設「廢木料銀行」循環再利用

環保也吹起懷舊風?「酒矸」叫賣聲+復古三輪車 成功吸引居民主動資源回收

環保也吹起懷舊風?「酒矸」叫賣聲+復古三輪車 成功吸引居民主動資源回收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全台首處「行人優先區」再擴大!試辦大成功 道路設計巧思讓車輛自動降速

全台首處「行人優先區」再擴大!試辦大成功 道路設計巧思讓車輛自動降速

最新文章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台灣黑熊阿里曼重返山林!野放前首次實施負面制約訓練 盼減少人熊衝突

台灣黑熊阿里曼重返山林!野放前首次實施負面制約訓練 盼減少人熊衝突

基隆護蝠行動!劉銘傳隧道5至9月是台灣葉鼻蝠育幼期 全面停止開放

基隆護蝠行動!劉銘傳隧道5至9月是台灣葉鼻蝠育幼期 全面停止開放

蟲蟲「搭便車」危機...日本金龜子首度入侵法國 潛在威脅超過400種植物

蟲蟲「搭便車」危機...日本金龜子首度入侵法國 潛在威脅超過400種植物

適樹生存不適樹淘汰!颱風反而提供契機 汰換不適地、不適種行道樹

適樹生存不適樹淘汰!颱風反而提供契機 汰換不適地、不適種行道樹

塑膠干擾生理時鐘 研究:晝夜節律可能延後17分鐘

塑膠干擾生理時鐘 研究:晝夜節律可能延後1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