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海洋的健康探測器」珊瑚-想像一個沒珊瑚的世界

2020/09/11 奧秘海洋/文:王玠文、雷思瑜

沒有珊瑚會怎樣

在海底200米以淺,蘊藏著一座巨大的生態系統:這裡五彩斑斕,神秘卻又生意盎然。這裡是海洋中近四分之一不同物種的「廚房」,也是小魚、海龜和無脊椎動物們的避難所;這裡孕育了潛水客們夢寐以求的良辰美景,也滋養了漁夫們朝思暮想的豐富漁獲;這裡有著自然學者熱切探索的基因密碼,也有著人文學家迫切追尋的歷史遺跡,這座隱匿於海面之下的祕密花園,就是珊瑚礁生態群。

珊瑚王國館的軟珊瑚缸。 圖/奧秘海洋提供
珊瑚王國館的軟珊瑚缸。 圖/奧秘海洋提供

珊瑚礁雖然只佔海底面積的0.1%,卻提供25%的海洋物種生存所需。在生態中得益於珊瑚礁生態群的並不只有水下生物,它同時也提供人類發展觀光業與漁業巨大產值,創造近百億美元的收益。珊瑚礁同時也是人類的守護者,它能將波浪能量減少97%、浪高降低84%,是讓沿海社區獲得保護的天然防坡堤。人類可知最早的珊瑚誕生於五億多年前,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長壽的珊瑚並不會老化或死亡,這種獨特性也讓學者專家們迫切的想藉由研究它,解開生命的秘密,並期望將成果應用在醫學上,造福更多人類。

失去珊瑚礁並不只是失去可觀的經濟利益。沒有了珊瑚礁生態,也就沒有了多數人賴以維生的魚類蛋白質,對於糧食供應日漸緊張的情勢來說並不樂觀,而我們也將永遠失去多采多姿的海洋環境。

搶救珊瑚大作戰

珊瑚雖然使萬物生長,但它其實既敏感又脆弱。失去共生藻的珊瑚是「黑白」的:共生藻不但是珊瑚營養的來源及互利共生的終身伴侶,也是讓珊瑚色彩斑斕的因素之一。共生藻對於海水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海水溫度上升,它便容易一命嗚呼。當共生藻死亡或離開珊瑚,那麼珊瑚也就離壽終正寢不遠了。也因此,對環境變化敏感的珊瑚,可算是監測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是否健康的探測器,也是守護海洋的第一道防線。

颱風過後,岸上大批的垃圾流入海中,一堆的塑膠繩纏住珊瑚,造成右邊大片珊瑚共生藻的...
颱風過後,岸上大批的垃圾流入海中,一堆的塑膠繩纏住珊瑚,造成右邊大片珊瑚共生藻的死亡。水中的漂浮物「海雪」,亂渾了水中的能見度。 圖/程思迪攝影

然而這30年來,珊瑚卻不斷地面臨生存危機。1998年與2010年分別發生了嚴重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這都肇因於海水溫度劇烈上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17年的報告也指出,世界上29個珊瑚礁遺址中,有21個正遭遇嚴重的危機。根據研究人員估計,全球珊瑚已較過去減少一半,若人類再不提出解決方案,到了2050年大概只剩10%的珊瑚能夠存活。

面對生態浩劫,研發解決方案刻不容緩。早在1999年,海生館便致力於發展珊瑚的繁養殖科技,藉由人為管控與數位科技的應用,創造出利於珊瑚生養的人工環境,以期能保育、修復物種,為自然可能遭遇的巨變預作準備。而2001年開幕的珊瑚王國館,也向外界顯現了海生館將活體珊瑚對外展示的專業技術。近年來藉由研究珊瑚的生命科學,研究人員已逐步開發出珊瑚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希望能夠在探索海洋生命奧秘、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和經濟效益等各種層面,喚起人類保護海洋生命的意識。

我們能做什麼?

即便近年來在科研人員與保育團體的努力下,珊瑚礁生態已漸有起色,但任何破壞對自然的生態都是不可逆的。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我們並不明白,危機離我們多近。環境滅絕、生態浩劫聽起來像是下一個世紀的人類才需要擔心的事,但隨著近年可感知的氣候變遷,科學家們對人類發出的預警,我們也必須自問:若不再做點什麼,人類,還有下一個世紀嗎?

守護海洋、守護珊瑚的方法其實是老生常談:減少垃圾、減少廢氣、減少汙染、減少消費。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我們還是可以一步一步慢慢開始。


我們還有時間,但我們快沒時間了

本篇文章出自《奧秘海洋》98期,原標題:想像一個沒珊瑚的世界

延伸閱讀

>>防止珊瑚加劇白化 夏威夷禁7成防曬產品

>>永續海洋生態 沖繩這間店用廢棄珊瑚烘咖啡

>>模里西斯漏油事件-層層「人禍」掀起生態浩劫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倡議圈活動】號召樹光 向未來森林說聲Hi|種樹集資計畫

2023/11/28
「國際維修日」全台大串聯活動於十月起陸續舉辦維修教學活動,盼以修代買的動手修復概...

家電壞了先別丟!全台11家維修站一次看

2023/11/28
「熊良心生態團隊」於農曆7月29日,在池上鄉富興村北極玄天宮為野生動物們舉辦首次...

台東首辦!為路殺動物普渡 寵物飼料躍上祭祀桌 神明也樂見

2023/11/28
女性面對事業機會的選擇,仍經常被婚姻以及家庭責任的期望所限制。 圖/unspla...

性別刻板觀念仍存在!女人迷《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最新調查:41% 男性感受請育嬰假的社會壓力,超過女性 18%

2023/11/28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在《2023 OpView數據年會》公布台灣近5年...

2023年ESG年度回顧出爐!兩大永續話題 破90萬則討論

2023/11/28
巴氏銀鮈。 圖/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瀕絕台灣特有種「巴氏銀鮈」有救了?15公私單位進場烏溪護育

2023/11/28

最新文章

「熊良心生態團隊」於農曆7月29日,在池上鄉富興村北極玄天宮為野生動物們舉辦首次...

台東首辦!為路殺動物普渡 寵物飼料躍上祭祀桌 神明也樂見

2023/11/28
巴氏銀鮈。 圖/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瀕絕台灣特有種「巴氏銀鮈」有救了?15公私單位進場烏溪護育

2023/11/28
歐盟執委會發布數據,去年歐洲森林野火危害嚴重度是有統計以來第二糟。 圖/unsp...

野火吞噬90萬公頃森林…歐盟提「森林監測法」護生態

2023/11/27
因森林覆蓋率下降與全球氣溫上升影響下減少,導致熊闖入人類生活區域覓食。圖為示意圖...

虎頭蜂攻擊、黑熊闖營地...又是氣候變遷惹的禍嗎?

2023/11/27
歐亞水獺在金門的數量僅剩上百隻,金寧鄉慈湖魚塭卻發現有歐亞水獺遭「犬殺」。示意圖...

犬殺已6起!金門水獺持續減少 農業部公告禁餵浪浪

2023/11/26
夏威夷茂宜島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沼澤,因受乾旱影響,含鹽量爆增,沼澤水面變成桃紅...

夏威夷驚見桃紅色沼澤 科學家:極端乾旱讓鹽菌增加導致

2023/11/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