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鯨鯊助漁村脫貧 菲律賓Oslob不再靠捕魚賺錢

2019/10/23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菲律賓,漁民轉行的企業家提供了保護瀕危鯨鯊的資金,幫助其沿海社區脫離貧困,形成與生態互惠的成功模式。

「Oslob」村58名努力養家糊口的漁民,2011年成立了一家社區型潛水公司,主打鯨鯊旅遊,此後當地成為與鯨鯊共游的國際知名潛點,頭五年吸引了超過7萬5000名遊客,門票銷售額達1840萬美元(約新台幣5億6700萬元)。

在菲律賓,漁民轉行的企業家提供了保護瀕危鯨鯊的資金,幫助其沿海社區脫離貧困,形成...
在菲律賓,漁民轉行的企業家提供了保護瀕危鯨鯊的資金,幫助其沿海社區脫離貧困,形成與生態互惠的成功模式。 圖/Photo by NOAA on Unsplash

與鯨鯊共游爭議仍在 但明顯改善人與自然環境

在這裡,前漁民帶遊客上船賞鯨鯊、與鯨鯊一起游泳和潛水,這些活動並非沒有爭議。但現在科學家認為,這獨特的商業模式改善了社區的糧食安全、醫療保健和教育,同時也改善了違法盜獵鯨鯊的問題。

研究人員分析「Oslob Whale Sharks」(OWS),這間由177名前漁民與當地政府合作經營的企業,如何影響當地生計和環境,將結果發表在《海洋與海岸管理》期刊。

澳洲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海洋科學家洛威(Judi Lowe)與菲律賓漁業水產資源局的特哈達(Johann Tejada)共同主持這項研究。

沒有魚了有鯨鯊 捨破壞性漁法 小漁村邁向轉型

洛威說,宿霧省Oslob是全菲律賓,甚至是全世界最貧脊的漁場。在OWS創建之前,許多漁民難以餵飽或教育下一代,許多人甚至在颱風中失去了用棕櫚葉編織成的家。

OWS的其中一位主管、之前也是漁民的胡慕阿德(Jesson Jumuad)說:「捕魚時,我們每天的收入只有1.4美元,海流強勁的時候連一毛都沒有,有時一天一條魚都賣不出去。但現在我可以每天給家人豐富三餐,我蓋了一棟磚房,買了一輛摩托車,可以送女兒上學。」

由於多年來過度捕撈和破壞珊瑚礁,當地一直有糧食供給的問題。洛威說,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間,Oslob採用「muro ami」這種破壞性的捕魚法,由當地精英管理的船隊雇用兒童奴隸來捕魚。

30多艘每艘載著約350名船員的船停在不同地點,讓孩子們一起下潛形成人牆。他們用繩子岩石敲擊珊瑚礁,把魚趕入漁網。

「這種漁法摧毀了珊瑚礁,導致魚類資源減少,加劇了Oslob漁業社區的貧困」洛威說。

儘管貧困,但Oslob漁民與該地區其他村落不同,他們從未獵殺過鯨鯊。他們與這種能長到12公尺長的濾食動物有好幾個世代的連結,當鯨鯊碰到漁民釣魚的獨木舟,漁民會用一把磷蝦將鯨鯊引離漁網。

嚴格控管的鯨鯊旅遊業 收入留在社區

2011年,一位遊客付錢請漁民畫下岸邊的鯨鯊,想知道鯨鯊真正的外觀,靠鯨鯊賺錢的想法於焉誕生。

現在,當地漁民每年364天早上6點開工,帶領遊客賞鯨鯊、浮潛或潛水。餵食受到嚴格控管,只有最優秀的漁民才能成為專業餵食者,他們會在海流中以小獨木舟進行餵食。

「我們的研究發現,鯨鯊帶來的收入留在Oslob,為社區提供生計、糧食安全、醫療保健、教育和住宅,同時保護鯨鯊和珊瑚礁生態」洛威說。

鯨鯊旅遊利潤的60%屬於漁民,10%屬於當地Ta-awan村,30%則交由地方當局僱用海上巡守員,阻止盜獵和破壞性漁法。

鯨鯊效益顯著 海洋保護區資金也有著落

1998年起菲律賓禁止捕鯨鯊,但盜獵仍然持續,鯨鯊鰭仍在黑市上交易。

除了保護鯨鯊,鯨鯊旅遊收入也資助了Ta-awan和Oslob的旅遊和社區基礎設施、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計劃,並管理五個海洋保護區。

該研究發現,雖然外商和國家精英主導的潛水旅遊可能影響地方生計利益,但OWS模式顯示,社區潛水旅遊業可以不依賴捐款,為漁民和社群帶來巨大的報酬。此外,OWS還成功減少177名漁民的捕撈活動,幫助保護海洋環境。

同一個研究團隊也與鯨鯊科學家合作,研究餵食鯨鯊的影響,研究結果將於明年初發表。

原文標題:鯨鯊救了整個漁村 菲律賓Oslob的社區型生態旅遊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8年12月10日),How whale sharks saved a Philippine fishing town and its sea life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閱讀

國有地不開發 為讓黑琵野鳥有個家

華麗的詛咒 死去的海龜比你想的多6倍

Airbnb與海洋保護協會 召募科學志工前往南極考察

作者文章

生長於中高海拔的柳杉。 圖片來源:柳婉郁教授團隊提供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2023/03/24
新北資源循環教育基地中,共有四支智慧分選機械手臂,可辨識不同種類垃圾,並快速夾取...

新北引進「智能回收機器人」 藉機械手臂、光學辨識增加資收分類效率

2023/03/22
汽車空污是都市空污的一大來源,雖然部分地區有設立空品維護區,但範圍仍非常小。 圖...

研究:空污加劇停經婦女骨質疏鬆 腰椎骨質流失加倍

2023/03/21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於上週末驚傳倒閉。 圖片來...

矽谷銀行也是「氣候銀行」 倒閉風波重擊美氣候科技新創

2023/03/18
減少小包裝一次用旅宿用品成為國際趨勢。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飯店減用一次性備品 旅宿業建議「強制不提供」 環署草案暫緩上路

2023/03/17
近年來「麻雀變少」成為熱議話題。 圖片來源:中華鳥會提供

麻雀變少了嗎? 特生中心公布國家級鳥類指標 成亞洲第二

2023/03/16

最新文章

2023 世界地球日 迎戰世界變局 共創永續新秩序

2023/03/24
生長於中高海拔的柳杉。 圖片來源:柳婉郁教授團隊提供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2023/03/24
民眾聚集在大安森公園內的草地上野餐。 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無塑野餐,響應環保!台北杜鵑花季舉辦「100次野餐日」

2023/03/24
體育署結合光電發電設備,興建太陽能光電運動場。 示意圖/freepik

天候不受限!「光電運動場」打造綠色校園新風貌

2023/03/22
汽車空污是都市空污的一大來源,雖然部分地區有設立空品維護區,但範圍仍非常小。 圖...

研究:空污加劇停經婦女骨質疏鬆 腰椎骨質流失加倍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