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野放原生植物,培植台灣美景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土地。 圖/陳鴻文攝影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土地。 圖/陳鴻文攝影

按編:一隻蝴蝶就能影響全世界、一座雨林的保存戰,也牽動全球環境氣候⋯⋯,當世界憂心疫情衝擊、烏俄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自然生態多樣性的議題也正悄悄成為風險之一。

保留自然生態不假外求,在台灣就有一位地景設計師,期待利用設計力量,讓生活中的景觀花園展現、留存台灣最有力的原生自然物種。因此,本月《倡議+》特地邀請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擔任客座總編。他透過台中花博、松菸「不只是圖書館」、台北西區門戶計畫、嘉義美術館⋯⋯,要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陽明山腰美軍俱樂部庭院、2018年年台中花博、台北松菸「不只是圖書館」的澡堂花園、嘉義美術館庭院⋯⋯,這些座落在全台各地的戶外景觀不再只有花團錦簇,恣意野放的生態綠意,是每一株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原生物種。

一手為台灣景觀注入野放風貌的推手,是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在台灣這座島嶼中,有一萬一千多種物種,而其中台灣才有的特有種,就占去一半」他說。「被用上的往往都是那常見的七、八十種,那其他的呢?」

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 圖/陳鴻文攝影
太研規劃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書原。 圖/陳鴻文攝影

20年前,這樣發問或許也不曾出現在吳書原嘴裡,直到2003年,他赴英攻讀地景設計,而後旅外工作,時常被國外同事問著:「究竟什麼是台灣風格?」與吳書原同輩年輕世代,在國際幾乎被問著同樣問題。答案找尋許久,他才在台灣這塊島嶼走過萬年、度過冰河時期的豐富自然物種身上找到。

2012年,他返台成立太研規劃設計顧問公司,將旅外多年的經驗帶回台灣,經手的美軍俱樂部改造景觀設計計畫,是第一個廣為被台灣大眾認識的作品。而後,他在台中花博展開的地景革命,更成為經典作品。

經典作品台中花博 看見台灣原生物種之美

當時,負責花博四大園區之一,他思考著,作為代表台灣花卉實力的博覽會,該以哪樣面貌面向國際?「台灣許多作品充滿了很多致敬。但致敬是沒有意義的,也無法代表自己。我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系,知道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吳書原心想。

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的吳書原,認為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 圖/陳鴻文攝影
出身農學院景觀設計的吳書原,認為台灣的自然物種和農業改良技術是最具特色的。 圖/陳鴻文攝影

那時他下了一項決定,當外界講究設計形式,關注該是流線或是追求國際樣式,或得要是風格俐落鮮明,他卻把目光放得更遠,「我在意的是能不能真正代表台灣這片土地。」他說。

他攜手農委會、植物園專業研究員,克服環境挑戰,將台灣高山海拔三千多公尺、平原海洋陸地,一起移地集結到展區呈現。儘管後來展區並未留存,但只有有機會說起台中花博設計案,吳書原總是一再從最初的起點開始,述說設計理念與和初衷。「就算後來消失了,也沒有關係,因為精神不死。」他說。

為何如此看重台灣自然物種,他的理由質樸有力。「還是一種認同,我在國外沒有靈魂,『特有種』這三個字多有生命力。什麼是特有種?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獨立於其他國家原汁原味,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吳書原說:「『特有種』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圖/陳鴻文攝影
吳書原說:「『特有種』這三個字的定義就是只有這片土地才有,是歷經兩、三萬年演化出來的豐富物種,都是台灣的國寶。」。 圖/陳鴻文攝影

兒時戲水、求學耕田 野放自然環繞生活

珍惜台灣物種的野放,不純然是來自吳書原旅外期間自我認同拉扯的結果,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在吳書原身上留下影響。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看似生活在熱鬧市區,但位處市郊的家,正好座落在沙洲、潟湖交界處,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以前的寒暑假期間,哪有現在這麼忙,孩子都在是野地中抓蜜蜂蝴蝶當標本」;庭院裡,也有媽媽種下的花花草草。「記憶一直都在,這些對我來說不陌生。」他說。

上了大學後,志向本來鎖定建築系所的吳書原,誤打誤撞選填進東海大學景觀設計系,「一查還是農學院!」他笑著解釋。有趣的是,大一入學後,每位學生都會被分配到約一坪的小地。這門學校規定必修的「勞動教育課」,大學不只讀書,偶而還得去東海大學牧場搬運牧草、清理牛糞,或是在農地中耕田施肥。野放的環境始終環繞。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 圖/陳鴻文攝影
成長在台南市,吳書原家旁就是水塘,自然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得「很自然。」。 圖/陳鴻文攝影

但如此「非典型」的養成路徑,吳書原面對的是一段景觀設計不被重視的歷程。吳書原回憶,出國留學前,台灣景觀設計是幾乎沒有專業,就是被當作「園藝」。早期的園藝、景觀設計也都落在農業領域,沒有人正視專業。

往往直到建築師完成作品,留下空地,景觀設計才有出場機會。侷限的自由創意,也難有精彩成品。「我們常常被當成種樹、種花的人,負責的工作就是填滿空隙,過程充滿挫折(depression)。」吳書原說。

是該趁年輕轉行?或是趁此放手一搏?吳書原選擇了後者。歷經幾近十年後,他帶著多年的經歷,為台灣地景設計生態,孕育全然不同的「新物種」。

吳書原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圖/陳鴻文攝影
吳書原以作品發聲,倡議台灣大眾看見腳下土地之美,原生物種的野放精彩。 圖/陳鴻文攝影

理想地景樣貌 保持原初不造作

建築、景觀、自然三者能夠合一嗎?吳書原認為,理想的景觀設計樣態,是完成呈現著土地原初的樣貌,不造作。「不造作」三個字擲地有聲,卻得仰賴著大量技術,尤其每樣植物,隨著風土時節,生長節奏全然不同,「設計並非只將大自然移植,需要抽離又組合。」他說。

儘管未曾特別大力主張、強調自身理念,但吳書原所做的每樣作品、每樣計畫的推進,心中都有一項重要命題,「我自己定位為『島嶼野派風格』,最終的表現還是植物。我每次的計畫,都是希望探索各種植物的可能,讓景觀中的植物構成都不一樣。」

儘管在花博已是採用物種的極致,「當時使用上頂多也就是七八百種,這一輩子做植栽探索,就算做到退休,還有一萬一千多種的數量,「多發現一種物種,就是最有意義的事。」他說。

「我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倡議。」吳書原說,他想藉著每件作品,喚醒大眾重新回望土地,看見腳下植物的精彩豐富,珍惜認真長出來的韌性與價值,並不是奇花異卉。「土地是和人最親近的,這些是我們需要珍惜的,台灣是寶島,替地球保存了許多的植物和物種。台灣是最大的保種室,許多因為冰河時期滅絕的物種,都在台灣留存。」

大自然是淘汰論,充滿多樣性(deviersity)和不可知的未來,自然、地形、氣候,這些都是台灣獨有的。「這是物種復甦的機會」,也是吳書原心中,從播種到發芽,一場正在展開的「台灣植栽群像的文藝復興」。

延伸閱讀

>>「如果有天植物不見了?」 董景生推動台灣方舟計畫,從高山到離島都是保種室

>>不種花的野花園-景觀設計師王文心 靠四季等花開

>>他為後代定存「大自然」-無牆博物館,不賺觀光財

>>是公園也是菜園-可食地景,爺奶、看護都來種菜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日本銀髮族不退休?65歲以上勞參率創新高 每4人就有1人在工作!

日本銀髮族不退休?65歲以上勞參率創新高 每4人就有1人在工作!

無煙烤肉新主張!營養師教你健康烤肉 環保還不發胖

無煙烤肉新主張!營養師教你健康烤肉 環保還不發胖

東京酷暑奪命!今夏252人中暑死亡 創歷史新高

東京酷暑奪命!今夏252人中暑死亡 創歷史新高

台南火車站前圓環終於說掰掰!行人地獄將變身「行人天堂」

台南火車站前圓環終於說掰掰!行人地獄將變身「行人天堂」

最新文章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

學生自造獨木舟、蜜蜂旅館 苗栗大山國小成第一所永久綠旗學校

學生自造獨木舟、蜜蜂旅館 苗栗大山國小成第一所永久綠旗學校

當葡萄酒遇上綠色革命:為何全球酒莊紛紛申請B型企業認證?

當葡萄酒遇上綠色革命:為何全球酒莊紛紛申請B型企業認證?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

植物診療師法初審通過 陳駿季盼上路10年培育3000名人才

植物診療師法初審通過 陳駿季盼上路10年培育3000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