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輟學成為日常-「遠山呼喚」赴他鄉栽種教育

過去的遠山呼喚就像社團,簡報時都貼照片,現在則是更講求管理和數字的企業 圖/陳軍杉攝影
過去的遠山呼喚就像社團,簡報時都貼照片,現在則是更講求管理和數字的企業 圖/陳軍杉攝影

編按:一場疫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能量。早在全球陷入大難前,早有一群年輕世代,走入世界,透過新世代的觀點和行動,獻上一己之力,他們是遠山呼喚

2015年,因為尼泊爾的一場強震,創辦人林子鈞蔡宛庭來到這裡,並催生出NPO遠山呼喚,投入當地兒童的教育援助。5年後,他們更將腳步再延伸,創辦「亞洲NGO人才學校」,協助尼泊爾、越南、緬甸等青年世代,找出自己的力量。

本月《倡議+》特地邀請遠山呼兩位創辦人喚擔任客座總編,透過兩人之眼,分享投入國際援助的歷程。

不到30歲,能做哪些事?遠山呼喚創辦人林子鈞、蔡宛庭,卻已走入尼泊爾,為幫助當地孩童教育,耕耘五年。對比同世代,人生突然的躍進,是一場地震,才讓兩人提早跨出了一大步。

2015年,尼泊爾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震,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國際愛心大量湧入首都加得滿都。那年,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還是台大大二經濟系學生,看著當地慘烈景況,跟著國際志工的腳步,走入台灣民眾鮮少關注的尼泊爾。

遠山呼喚開啟「教育種植計畫」,提供獎學金、營養午餐補助、英文和電腦課程等,降低孩子回到學校的經濟障礙。 圖/陳軍杉攝影
遠山呼喚開啟「教育種植計畫」,提供獎學金、營養午餐補助、英文和電腦課程等,降低孩子回到學校的經濟障礙。 圖/陳軍杉攝影

短暫的志工行程結束後,群山環繞的尼泊爾,彷彿召喚著他。他與未來的創辦人蔡宛婷,幾個月後重返當地,成立「遠山呼喚」,協助改善教育環境,成為台灣推動國際援助的新世代。

國土8成由高山覆蓋、經濟發展不佳的尼泊爾,向來是國際援助進駐的區域。強震後,各國資源湧入,救援隊、非營利組織在廢墟中穿梭,協助尼泊爾重建家園。不像中國、韓國提供經濟作物茶葉、咖啡栽種,林子鈞和蔡宛庭看見更多的,是那些災後無法重返校園的孩子。

抱著滿腔熱血,遠山呼喚最初的念頭簡單,缺錢給錢、缺用品給用品,哪兒資源少,資源就往那去。但隨著生活回到正軌、國際組織紛紛退場之際,看似回歸「常軌」的日常,學生卻依舊無法回到校園,接受教育。「離開校園,意味孩子未來的命運。女性要不早早步入婚姻、男孩則成了成為童工,這關乎了他們的一生。」林子鈞說。

為了真正改變當地生活,遠山呼喚就以「離開為目標」,培育在地團隊讓計畫能獨立運作。 圖/陳軍杉攝影
為了真正改變當地生活,遠山呼喚就以「離開為目標」,培育在地團隊讓計畫能獨立運作。 圖/陳軍杉攝影

以離開為目標 培育在地團隊

為此,遠山呼喚將眼光放遠,開啟「教育種植計畫」,提供獎學金、營養午餐補助、英文和電腦課程等,降低孩子回到學校的經濟障礙。更長遠的目標,「遠山呼喚要以『離開』為目標,讓當地自給自足。」蔡宛庭說。以終為始,不比頭一年全數投入第一線,林子鈞和蔡宛庭思考的是如何讓當地自主運轉、成長茁壯。

林子鈞形容:「我們開始從見樹到見林,見林到見山!」調整定位,是兩人發現,即便遠山呼喚在孩子身上使力再多,一旦他們離開了校園,生活又陷入同樣的輪迴。因此,遠山呼喚決定從「教育」、「社區」、「政府」三方串接網絡,目標也更聚焦在提供提供教育資源、資金,並以擴大參與為核心,解決當地孩童所面對的處境。

遠山呼喚成立至今五周年,當年就讀台大經濟系大二的林子鈞和蔡宛庭也畢業進入社會。 圖/陳軍杉攝影
遠山呼喚成立至今五周年,當年就讀台大經濟系大二的林子鈞和蔡宛庭也畢業進入社會。 圖/陳軍杉攝影

外來者初來乍到,「要幹什麼?能做什麼?」這是推動國際援助時,台灣團隊走入當地時最常遭遇的質疑。關於這樣的言論,兩人看得坦然,有時甚至借力外來者的特殊角色,卸下地方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解決問題。

例如,由於基礎建設不足,四散首都之外的學生若要上學,得翻山越嶺,急需一條接送學生上下學的公車路線。若循往常模式,多半是透過資金援助,一旦計畫結束資金用盡,就全數歸零。

一再提醒自己「以離開為目標」,為此遠山呼喚拋棄「金援」模式,而要養成地方的能量。因此,遠山呼喚鼓勵社區提案發想,並居中在學校、家長聽取意見,並與政府協調溝通,最後雙方共同分攤240萬費用,「即使哪天我們離開了,當地也能夠持續下去。」蔡宛庭說。

退居二線 從證明自己到催生「亞洲NGO人才學校」

五年來,遠山呼喚在尼泊爾的經驗,深信與其直接挹注資源,更該協力當地青年、社群發展,才能打造健康的生態圈,解決自身的問題。因此,去年遠山呼喚進一步將模式擴大,在10月成立「亞洲NGO人才學校」,招募印尼、緬甸、柬埔寨及越南等七個團隊,透過半年的線上培訓,展開五年期計畫,希望複製尼泊爾廓爾喀的經驗,改變當地生活。

新計畫的啟動,是「得益」於去年疫情衝擊後,不得不的突圍創新。蔡宛庭解釋,新冠疫情的發生,遠山呼喚無法前往尼泊爾,因而轉而思考,如何遠端提供援助,進而醞釀出人才學校的構想。「但好在歷經基礎建設不足的尼泊爾試煉,現在去其他國家,難度都低多了!」她笑說。

退居第二線,是長期觀察後的省思,也伴隨自我心境的轉變。「學生時代跟著志工團,前往當地援助,心裡難免有種想證明自己的方法行不行。」蔡宛庭說。「證明自己」的成分有時多了些,但現在兩人的自我放到在地人的需求之後。先是看到了地方需求,以解決問題為優先,自己反倒不是重點了。「我們不是表演者,而是搭舞台的人。」林子鈞說。

當每個人看待尼泊爾,環饒更多的議題、觀點,而不是聚焦遠山,才能讓當地找到逐步前進的可能。見山不是山,林子鈞和蔡宛庭站在尼泊爾群山裡,想餵養這片土地,長出茁壯的力量。

延伸閱讀

>>當我們嚮往在世界漂泊 他們卻被迫流浪掙錢

>>從被迫輟學到自願棄學 為何窮孩子不敢想未來?

>>用新台幣支持教育 扭轉貧童流浪的命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潔淨能源新星:氫能怎麼產生?為何有助脫碳?

潔淨能源新星:氫能怎麼產生?為何有助脫碳?

毛孩也能環保葬!雲林啟用首座合法寵物樹葬區

毛孩也能環保葬!雲林啟用首座合法寵物樹葬區

登富士山要變貴了!靜岡縣也擬開徵入山費 最少每人3000日圓

登富士山要變貴了!靜岡縣也擬開徵入山費 最少每人3000日圓

糧食追不上人口增長!基因編輯能解救糧食危機?

糧食追不上人口增長!基因編輯能解救糧食危機?

最新文章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