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嚮往在世界漂泊 他們卻被迫流浪掙錢

Dendi四處工作掙錢,他笑稱人生就是旅行,就是一場流浪。圖/遠山呼喚提供
Dendi四處工作掙錢,他笑稱人生就是旅行,就是一場流浪。圖/遠山呼喚提供
無貧窮

10年前,為了10美金放棄未來10年的人生,我希望未來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那晚外頭很冷,村落寂靜的只剩木柴因燃燒撞擊的聲響,一群人圍坐在石板搭建起來不到5坪的小屋,圍著火爐取暖,聽完男孩用這句話結束他的人生故事,抬頭看見,火光映照著男孩削瘦且過於成熟的臉龐,他眼眸裡有說不出的期盼……。

他是Dendi,今年20歲,平時露齒大笑時,仍稚氣未脫,但每當話題提及生活、工作、未來,他的笑容就會迅速從臉上墜落,板起的臉孔在他年紀還輕的日子裡,留有嚴峻生活的刻痕;每當談及過去,他總輕描淡寫:「我做了很多工作啦,所以英文很好……。」

所以那晚我還是問了,那些在工作流浪前、那個他帶遠山呼喚到這通往聖母峰入口的村落--吉里鎮,背後的故事。

爐火在我們面前悶燒著,冒著嗆人的白煙,他沈默良久才願意開口。

「我15歲那年,毅然決然離開家鄉,當時在這裡可以從觀光客身上賺的錢一天比一天少,『聖母峰的入口』已經不再是吸引觀光客前來的金字招牌。所以我離開了,沒有高中學歷也沒關係。當時的我深信,只要能賺錢,就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啦,但如果重來,我會要我自己完成學業,盡可能的從中學習。」

日常的生活,除了協助家裡氂牛牧場的生意,他絲毫不了解學校還帶給他什麼意義。父母也無力供養他上學,當時的他便離開學校,在村落四處當挑夫、偶爾接登山嚮導、虛度時間。

直到有一天,他必須要依靠作弊來完成學力測驗的考試後,他徹底放棄學習,坐上往首都的公車,不再回頭……。

協助放牧工作,每天耗時2小時。圖/遠山呼喚提供
協助放牧工作,每天耗時2小時。圖/遠山呼喚提供

人生是流浪,邊流浪中邊自我學習

他四處工作掙錢,從夜市擺攤、夜店保鑣、建築工人、經銷商助理……在城市裡所有想像得到,能賺錢的工作,都曾看到過他的身影;高山村落的家鄉是他的起點,他笑稱人生就是旅行,就是一場流浪。

多數台灣青年的夢想是四處流浪,去認識全世界,然而在尼泊爾,多數青年的流浪漂泊,卻是日常,更是不得不的選擇;日常的工作裡,會說上一句英文,零錢是翻倍的賺,Dendi賺錢空擋時,會抓路上的外國觀光客當老師,從生活厘語到日常用語,他說:「只要有一點掙錢的可能,我都學;沒有老師,自己找。」

他撥弄了手中點燃火柴的木棒,看著火星閃爍,陷入一陣沈思。似乎很驚訝自己能用英文說出這些,隨即他打開手機,笑問我說螢幕裡中文字的唸法;此時的他為了爭取中國邊境公司開出的職缺,正抓緊所有時間學習中文。

「若可以回到學校,我最希望改變的是環境跟老師。」

「如果可以重來,在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中,我希望自己能專注學習到對未來能有幫助的事情。」蹲坐在火爐旁,炊煙從小屋縫隙飄往窗外,木窗看出去山景一覽無遺,裊裊上升的炊煙在星夜下顯得格外寂靜,彷彿Dendi吟唱著的人生,緩緩傾瀉到天際。

當時缺少唸書動機,直至工作後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圖/遠山呼喚提供
當時缺少唸書動機,直至工作後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圖/遠山呼喚提供

吉里鎮村落家庭所需要的,是教育

Dendi的家鄉--吉里鎮(Jiri),距離尼泊爾首都要搭7小時吉普車,沿途都是搖晃的泥土路。在1950年代是眾人朝聖聖母峰的必經道路,當時絡繹不絕的旅客曾為入口小鎮增添異地風情,更大幅提升在地觀光經濟來源;山城民族是雪巴人,歷代以來皆以山維生。但自鄰近城鎮盧卡拉從機場建立完成,多數觀光客不在自此經過,這個入口,反倒成了多數青年亟欲逃離生命選擇的出口。

踏進如牧場般大的學校,瞥見教室裡卻只有半數學生出席,村落小鎮的孩子在通往學校的路上,有的走到了牧場賺零用金,有的走到鎮上去做零時工,但多數家長會把孩子留在身旁,為家庭賺取微薄收入。這些孩子既看不見學校與教育的前途,也難以想像有另外一種,因為學習,進而能夠轉變的可能。

Jiri鎮上中學,孩子們要走1到1.5小時來上學。圖/遠山呼喚提供
Jiri鎮上中學,孩子們要走1到1.5小時來上學。圖/遠山呼喚提供

每天的公車站擠滿通往城市的人,一天一台巴士的人自村莊離開,這一去就是5、6年;其中有的去了首都,有的去到了國外;流動人力在尼泊爾是常態。根據2018年國際媒體報導的數字,平均每天都有1600位移工擠在機場大門,等待通往充滿機會跟希望的新生活。

留在國內的尼泊爾青年真的就沒有機會了嗎?

無法改變是源於不相信希望,也不相信現狀能夠被改變。但我們在地所遇見的青年,帶領我們相信,教育帶來的轉變,有機會成真。

2018年,遠山呼喚在地自主發起的組織Calls over Ridges Nepal正式得到尼泊爾政府的許可,因為一群青年投身這場行動,我們看見教育種植計劃在尼泊爾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可能,從需求探索、專案發想、設計到專案優化與延續執行,最後我們夢想到完全交給在地的夥伴經營;我們很幸運找到在地青年願意投身為自己國家、家鄉努力。

改變一個世代的選擇需要從現在開始,遠山呼喚在未來的5年10年,不需要由台灣人持續經營,而是真正的交給在地人長期經營。

而青年Dendi也投身並穿梭在這場行動中,從翻譯志工,到在地專案的需求探勘,他正在用他的方式,為下一代的教育與遠山呼喚一起努力。

回到村莊小學,Dendi在跟學弟妹們分享求學/職歷程,鼓勵孩子們要認真學習。圖/遠山呼喚提供
回到村莊小學,Dendi在跟學弟妹們分享求學/職歷程,鼓勵孩子們要認真學習。圖/遠山呼喚提供

山中木板屋流洩出關於雪巴青年的故事和遺憾,迴盪山谷的不只有裊裊炊煙,而是一整個年輕世代的願望在山谷徘徊,凝聚在山谷間,等待太陽升起的時候,雲霧散去,為更多山城的孩子,帶來希望的可能。

• 「遠山呼喚」募款計畫:https://pse.is/D2QEL


【遠山呼喚】

遠山呼喚(Calls over Ridges)是致力於前往世界貧窮區域,為學童扭轉教育環境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扭轉教育環境的同時,遠山呼喚協助每一個區域,創造屬於在地的教育NGO,讓在地人也能永久經營教育環境。遠山呼喚不做短期服務,堅持長期行動,渴望讓Made in Taiwan的教育成為國際品牌。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21.jpg

蔡宛庭

蔡宛庭,2017年台大經濟系畢業,並創立國際非營利組織遠山呼喚,致力為貧窮地區翻轉教育環境,並打造屬於在地的教育組織。

作者文章

當我們嚮往在世界漂泊 他們卻被迫流浪掙錢

當我們嚮往在世界漂泊 他們卻被迫流浪掙錢

最新文章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

有聲號誌變啞巴號誌?被閒太吵、被居民蓄意毀損 視障者過馬路好難

有聲號誌變啞巴號誌?被閒太吵、被居民蓄意毀損 視障者過馬路好難

導盲線畫虎爛?行穿線NG亂象...視障者行的正義還差一哩路

導盲線畫虎爛?行穿線NG亂象...視障者行的正義還差一哩路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望聞問切為社會治未病 馬光中醫把脈地方強健永續幸福

獵人英雄淪狗熊...王光祿案落幕後 原民狩獵權益仍無解

獵人英雄淪狗熊...王光祿案落幕後 原民狩獵權益仍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