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展望-2021倡議宣言:責任年代來臨!
![2021年啟動,今年《倡議+》攜手各方夥伴,將新年開始的企盼,落地為真正的實踐。 圖/pexels](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12/31/1/10473207.png&x=0&y=0&sw=0&sh=0&exp=3600&w=832&w=948)
一年前的此刻,新年的第一天,大家正做著什麼事呢?是才從前一晚熱鬧的跨年活動中酣夢醒來,或者與歡欣的和家人一同出遊;又或者看著各行各業蓄勢待發,大展身手。
誰都沒有想到,短短不到一個月,從台灣開始,全球的人們被迫戴上口罩,不起眼一片織布,竟成為稀缺品;國境的移動不再能夠自如,自由成為一份難得;架上的商品,明日就可能搶購一空。過去,縱使各界一再疾呼倡議永續世界的重要,人們始終不相信一味追求成長有其盡頭。歷經2020年,全球在生死當頭的疫情前,第一次深刻體會「地球終有限」的意義。
過去,始終無法理解永續的人們,現在終於知道,永續的意思其實很平凡、很日常,不過就是讓生活周遭陽光空氣水、土地自然,我們賴以生存的人事物,能夠延續百年、千年、萬年.....。
眾人曾經信奉的價值、手段,必需進行修正。從國際間到台灣社會,我們看見、聽見「責任」一字出現得更加頻繁。一向只提獲利的企業,開始將永續、將環境社會責任放入經營DNA;基金投資者人選擇投資標的,不只在意報酬率,更要在乎被投資者對環境社會的影響放入考慮裡;大學不只是知識的殿堂,教師、學生得暫時放下書本,走出教室外實踐社會責任;消費者挑選商品,多費一份心,就能為關心的環境和社會負責。
過去兩年,《倡議+》看見許多企業、社創團隊,在台灣各處角落沒有止步,嘗試提出解方、行動、倡議、關懷,那份期待台灣改變、共生共好的意念,終於在2020年相互匯流,凝聚成一股深具能量的「永續共識」。
在203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邁入最後倒數10年的此刻,《倡議+》在2021新一年度,也將視角關注「環境永續」、「社會實踐」和「企業責任」三大面向。可以預期的是,在環境面向,氣候緊急、綠色消費,將成為企業、個人日常不可迴避的主旋律;在社會面向,在數位浪潮不可再可逆,也需必須負起造成的「數位傷害」;而對於問題,再也無法置身其外的企業,加緊ESG的推動,更已成必要。
為此,我們邀請各行各業早在氣候行動、數位創新、地方創生、社會創新等領域的倡議行動家,包括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AI人工智慧協會創辦人杜奕瑾、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Impact Hub Taipei創辦人陳昱筑和張士庭、DFC Taiwan創辦人許芯瑋、小紅帽協會創辦人林薇、配客嘉執行長葉德偉、湛藍海洋聯盟陳思穎等人。他們將暢談2021必須關注,更必要展開行動的關鍵主題。
2021,《倡議+》攜手各方夥伴,將新年開始的企盼,落地為真正的實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