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永續是生活方式-台灣青年用「SDGs」與全球溝通

2020/07/14 李硯墨

2015年,聯合國發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實施5年後,2020年朝國際社會實踐SDGs的目標,進入最後倒數10年關鍵時期。

這股關注SDGs的熱潮,也吹進企業、學校、青年世代。「亞太青年永續發展訓練計畫」(APYE)台灣區負責人曾華翊,致力推動青年青年與國際接軌,將國際脈動及新知傳遞給大專學子,培養台灣的國際人才,也跨入永續發展領域,創辦「台灣青年永續行動家學院」,串連青年一同加入,讓永續理念在生活中就能落實。

「台灣青年永續行動家學院」定期舉辦永續小聚,促進青年跨域交流。 圖/曾華翊提供
「台灣青年永續行動家學院」定期舉辦永續小聚,促進青年跨域交流。 圖/曾華翊提供

打造屬於台灣人的永續組織

「台灣青年永續行動家學院」在今年3月29日正式成立,選在青年節成立蘊含對「青年世代」的期許。而相對過去在APYE是讓台灣人知道各國在永續發展的努力,曾華翊成立的學院,是屬於台灣人的「永續發展」社會組織。

學院宗旨,「自國際交流為出發點,希望台灣因國際交流,能夠更認識永續發展。」曾華翊說,SDGs在近幾年成為顯學,國際交流變得簡單了。「永續」這一詞彙,讓他開啟與世界合作的機會。這也是他成立學院的初衷,期待台灣青年從交流中體驗文化衝擊,並用不同以往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的家鄉。

另一方面,希望用更多元方式呈現「永續」。或許有人會認為「永續」是企業責任,不關我的事;也或許有人認為永續發展目標是2030年的事,覺得還是一件遙遠事,「如果有這些觀念就可惜了,將錯過參與台灣社會影響力發生的機會」,因此希望透過多元、輕鬆的「小聚」方式,讓台灣青年意識到,SDGs不再是遠在天邊的名詞,而是與生活習習相關的共同話題。

永續發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進行永續發展的宣揚過程中很有趣!」曾華翊所創學院定期每個月會以SDGs的單一個目標為聚會主題,邀請各領域專家擔任引言人,號召社會青年、或對該議題有興趣的大學生進行討論,取名「小聚」,簡言之就是一個聊天聚會罷了,「17個目標的故事分享,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曾華翊總是掛著笑容談論一個看似艱深的議題。

「其實很簡單,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曾華翊強調。例如5月小聚主題談「減塑」,邀請新時尚創辦人帶領青年「動手做」,將塑材循環設計成戒指、項鍊等飾品,時間適逢母親節,以此飾品為禮物,簡單就讓「永續」融入生活中。

曾華翊提代表APYE高雄籌備團隊,邀請韓國組織代表與台灣青年交流。 圖/曾華翊提...
曾華翊提代表APYE高雄籌備團隊,邀請韓國組織代表與台灣青年交流。 圖/曾華翊提供

又如今年6月適逢畢業季,學院舉辦永續職涯探索系列講座,打破社會認為永續是NGO責任之迷思,提醒永續其實已經是一個工作職涯的選項,透過技嘉科技等企業的實務分享,讓莘莘學子一探永續產業和永續相關職業的前景與風貌。「比較像是從職涯角度跟你說永續工作面貌,以及工作實踐所需的永續技能,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是可以被申請的,永續不再只是條文上的東西。」

學院目前以線下活動為主,從下扎根,讓「永續」這樣一顆小種子,若能種在大家心裡,因而做出小小改變,「就能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型態了。」曾華翊樂此不彼地分享「小聚」一整年的主題規劃,話至「國際合作」更是眼睛發亮、如數家珍,在在顯露對「永續」源源不絕的熱情。

向世界提出解方 創造國際連結

不過,曾華翊的學術專業與永續發展八竿子打不著,又是如何結下不解之緣?這得將時間回溯至2015年9月,那一年聯合國正式發表SDGs,也是在那一年,曾華翊秉持著對世界的好奇心,開啟與國際的連結,也是接觸「永續發展」的啟蒙。

曾華翊大學主修企業管理,夢想能在國際環境裡工作,但評估即使在外商企業也得奮鬥一段時日才有機會,與其被動等待,還不如主動想辦法跟外界連結。

2015年7月大學畢業後,他放棄報考研究所,接受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AIESEC)的邀約,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與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同聚一堂,腦力激盪地策畫解決馬來西亞社會問題的提案。

馬來西亞AIESEC團隊合照。 圖/曾華翊提供
馬來西亞AIESEC團隊合照。 圖/曾華翊提供

曾華翊與團隊經田野調查後發現大馬食物浪費嚴重,因此發起六周的「剩食計畫」,直到2016年6月,決定回台灣,並將該計畫交由團隊繼續執行。雖然計畫已經交接,但在馬來西亞的那一年,卻持續影響曾華翊迄今的人生方向。

「印象很深刻,SDGs發表後,以青年組織代表身分獲邀參與大馬政府的研討會,討論公部門或私部門可以為永續發展做哪些努力。」國際工作的經驗,也讓曾華翊開始思考,在一個全球關注的議題中,台灣的青年能扮演什麼角色?他又能為台灣創造的價值是什麼?

「永續發展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讓我們跟世界有進一步交流,就是單純的交了一個外國朋友,然後分享不同國家在食衣育樂的發展。」台灣目前因為政治打壓而無法真的很國際化,「我無法改變大環境的限制,但我可以主動出擊,用我的方式,為台灣創造更多國際連結。」

找出和跨國夥伴溝通的語言

曾華翊常參加青年活動、有著在馬來西亞與各國共事的經驗,「這是我的資源,我希望可以有所發揮」,因此在學院尚未成立之前,透過APYE舉辦多場小型交流活動,將身旁有志一同地朋友們串連起來,「在此之前,他們可能彼此不認識,但因為永續,有了連結;也因為串連,而透過分享,更進一步知道減塑是怎麼一回事、或者知道該如何為氣候變遷發聲。」

曾華翊(圖右一)前往菲律賓Asian Youth Forum交流。 圖/曾華翊提...
曾華翊(圖右一)前往菲律賓Asian Youth Forum交流。 圖/曾華翊提供

「這就是我認為的永續發展!」曾華翊強調,「永續」是一種溝通的語言,在跨國組織裡,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但是我們可能都關注同一個議題,而這議題就開啟了兩個原本不認識的人們,可以就此進行對話、交流,「所以我最喜歡SDGs的第17個目標-全球夥伴(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永續發展不該只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曾華翊而言,永續發展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也不是一個10年後回報聯合國的國際準則,它只是你我各自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而曾華翊選擇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生活型態,迄今依然樂此不彼地努力著。

延伸閱讀

>>張良伊「為永續站第一線,為地球做好Plan b!」

>>村落重生「好深活」!原民田裡養文化,粒粒皆傳承

>>迎向高風險世界 如何培育「永續青年」為未來加值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塑膠瓶罐可以重複利用,台塑生醫「洗衣精智慧補充站」,讓永續行動輕鬆落實在日常。 ...

預防醫學落實對土地的照護,洗衣精智慧補充站為地球減少「塑」縛!

2023/03/27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條文授權海委會可多面向針對海洋事業...

提升海洋意識!「海洋產發條例」初審通過

2023/03/27
學生製作水獵機器人,用以蒐集水面垃圾、漂浮物甚至海洋廢棄物等,藉此讓孩子們瞭解聯...

AI科技教育成果!學生製作水獵機器人清理垃圾

2023/03/26
SDGs Art 2023 藝術家暨貴賓。(左起)資深拍賣官陸潔民、藝數網藝術家...

【倡議圈活動】SDGs Art 2023低碳藝展 呼應永續生態急迫倡議

2023/03/25
2023第九屆台灣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

永續智庫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 全球碳智能正夯!卻高達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2023/03/25
帶有橘紅色外表的紅魚肉質鮮嫩,是歐美國家喜愛食用的魚種之一,正面臨保育危機。 圖...

俄羅斯無視「紅魚保育協議」持續捕撈,紅魚數量難以回復

2023/03/25

最新文章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 圖/張皓婷攝影

接住迷途中的青春生命-逆風劇團成瑋盛撕下「壞孩子」的標籤

2023/03/01
胖胖樹王瑞閔與他的小小熱帶雨林植物園。 圖/王瑞閔提供

打造熱帶雨林的快樂天堂-「胖胖樹」王瑞閔賺錢幫植物找家

2023/02/15
喝起來完全不像野草做的椿萱野茶,有著相當甘甜的茶感,主要香氣以堅果調性為主,成分...

現代野草生活/野草也能製作抹醬、巧克力!三玉號讓「吃草」很有趣

2023/02/08
EMBERS主廚郭庭瑋期盼透過每一道料理的食材選擇,打造台灣未來的永續樣貌。 圖...

用食材訴說土地與文化-EMBERS 郭庭瑋:做台灣味,是因為希望台灣長成那個樣子!

2023/01/31
主事梯田山民宿的阿達,同時也是一名策展人。 圖/蔡昇達提供

將山林視為「我們」創造梯田山民宿 蔡昇達:接受自然裡所有的隨機

2023/0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