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媒合青年才藝與老人需求 好幫打造青銀好生活

2019/04/12 生命力新聞

【記者林容伊、簡琬真、王薏慈/台北市報導】

由丹木有限公司所創立的「好幫Hopen」團隊利用網路平台媒合年輕人的才藝與老年人的需求,讓青年陪伴長者過日子。曾有青年夥伴到一位患有憂鬱症的長輩家中作伴,憂鬱症長輩與一般長者不同,對於生活缺乏幹勁,因此青年夥伴從生活瑣事著手,花了一整天陪伴長輩清理冰箱。在看著滿滿的冰箱整理乾淨後,長輩的心情突然變得很好。儘管只是清理冰箱這種小事,同樣能讓長輩感受到陪伴的溫馨,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團隊創辦人黃以馨(左)、共同創辦人宋慧宏(中)與團隊志工Lee On(右)一同為...
團隊創辦人黃以馨(左)、共同創辦人宋慧宏(中)與團隊志工Lee On(右)一同為長者打造陪伴服務的平台。攝影/林容伊

媒合年輕人才藝 陪伴老人度晚年

好幫團隊創立一個線上媒合服務的平台,為在退休後而感到失落孤寂的老人做服務。他們讓年輕人在網路上主動提出自己的才藝與時間,再依照老年人的需求去做搭配,使雙方在團隊的媒合之下,能夠形成「青銀共生」的充實生活。

目前好幫團隊已經媒合約120組的案例,大概有四百多人在他們的服務之下受惠。他們發現老人需要的並不是出遠門,其實只是最簡單的「陪伴」。好幫團隊透過舉辦一系列的群體活動,讓老年人在參與活動時,能夠自然地說出心裡的故事,以及真正的需求。雖然現在有很多講座可以讓老人去聽,但卻少有講座能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及故事。共同創辦人宋慧宏說:「老人家其實心裡有很多故事跟聲音,但很少有講座會去傾聽他們的想法。」

好幫曾辦理一場歌唱活動,讓一群青年人陪伴老年人一起唱歌說故事,而某位老奶奶點了一首「最後一夜」,在開唱前講了三句話就哭出來,因為那是她最喜歡的歌,也是她和她先生合唱的最後一首歌,講完後開始演唱,當時氣氛瞬間渲染全場,所有人都一邊聽一邊落淚。

經歷那次講座的經驗,讓黃以馨及宋慧宏印象深刻,並且有了更多為長者付出的心意。宋慧宏說:「可能我們還沒有辦法體會失去親人的感受,但是透過活動可以讓這些老人有抒發心情、交流人生故事的機會。」

好幫團隊透過活動帶領長者一同寫下熱汽球造型的願望卡片。好幫團隊提供
好幫團隊透過活動帶領長者一同寫下熱汽球造型的願望卡片。好幫團隊提供

學習服務老人 年輕人反思與家中長輩相處

好幫的青年夥伴Lee On在好幫服務之後,開始會去思考如何與家中的長輩互動。她說:「因為對外人總是比較有耐心,就會想說,我對外人這麼好,怎麼回到家中,長輩沒說兩句就不耐煩。」她認為,在外跟陌生的長輩說話,其實就像是練習跟自己的爺爺奶奶相處的感覺,因此,透過服務可以間接促進與家人之間的關係。

好幫團隊陪伴過經典的案例之一是位已退休的伯伯。他在退休前擔任已故總統蔣經國的秘書,雖然現在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養老,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朋友,但是較親近的家人多數不在身邊,所以經常會感到孤寂。宋慧宏說:「就算他全世界都有朋友,但他還是感到很寂寞。」雖然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去教他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但他有一個小時都在說他每一個朋友的故事。

Lee On也陪伴過這位伯伯,她發現其實這位伯伯只是想不斷地找人說說話,她開玩笑說:「他就只差存款還沒拿給我看而已。」Lee On和伯伯聊過一、兩次後,看見伯伯的心情越來越開朗,體會到別人這種心境上的轉變,帶給她成就感,並且有持續服務的精神與動力。

宋慧宏領悟到家人的重要性,將爺爺、奶奶和家人的舊照片集結成冊,把回憶全收錄在這本...
宋慧宏領悟到家人的重要性,將爺爺、奶奶和家人的舊照片集結成冊,把回憶全收錄在這本子裡。攝影/林容伊

翻轉長照概念 每人都有責照護長者

創辦人黃以馨是醫療背景出身,碩士畢業就在國際藥廠工作,且具有多年生醫工作經驗,看了許多在人生盡頭被病痛折磨的例子後,希望能翻轉大眾對於老年生活的想像,及早規畫退休生活,減少長輩被照顧的時間,同時打破大眾對醫療照護的概念,她認為照護長者的責任不應該單落在醫療專業人員身上,或是受到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應該由女性來承擔。她說:「照顧長者是全民的事情,不再是某個社會刻板印象角色該做的事。」

在青銀交織的概念背後,其實不只希望老人能有更充實的晚年生活,也希望年輕人能夠藉此學習到一些經驗,黃以馨說:「有些人在和老年人相處過後,反而更能加強自身的專業。」以廣告業者為例,除了家人外,他們可能平常比較少和老年人互動,但是透過這個服務,長期下來卻能真正了解老年人的想法,進而推廣出真正符合老人需求的產品。「在非親屬角色之間的互動下,才能真正地坐下來,慢慢了解彼此的想法。」黃以馨說。

整體而言,黃以馨希望好幫能夠帶給社會大眾一個「正向的、善的循環」,透過團隊的媒合服務,讓使用者在過程中能夠體會「非醫療人員、非女性角色,也能成為一位照顧長者的最佳人選。」同時,也希望能夠改變一般人對長照問題的觀念。

延伸閱讀

以村子的力量挺媽媽 讓育兒不再困難

行動理髮師 不辭千里剪頭毛

小草書屋 用愛陪伴孩子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原文標題:青年陪伴老年度日 好幫創青銀生活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62歲的創業 「長者人力銀行」再創安可職涯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作家齊邦媛:我才80歲,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5%的社會創新實踐 我的熟齡生活我設計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開平餐飲學校的一次惜食實作課程,由林峻佟主廚示範結合惜食概念的料理。 照片提供/...

吐司邊做餅乾、魚鱗也入菜!主婦聯盟推惜食教案 打造「明日惜食主廚」

2023/09/26
南湖山椒魚。 照片來源/游崇瑋,發布於臺灣生命大百科

「台灣山椒魚之父」呂光洋 78歲仍堅持為了山椒魚登上高山

2023/09/05
瑞芳高工今年的比賽陣容,左一為教練葉怡君。 照片提供/葉怡君教練

瑞芳高工揪弱勢孩打校隊!一起念書練球,攻進全國冠亞

2023/08/29
圖/freepik

浪浪樂活醫療室-零撲殺浪浪,靠義診培育獸醫人才

2023/08/22
老同學們一同出門踏青。 圖/擷取自老同學日間照顧中心臉書官網

7旬長輩「新生報到」老同學中心-上課延緩失能!

2023/08/14
芒草心提供無家者一個友善且溫暖的住宿環境。 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無家女性「馨」住所-從街頭到中繼站,再重返社會

2023/08/04

最新文章

面對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陳玉敏強調,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非常重要,兩者相輔相成,...

解放母雞也能吃好蛋!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為動物爭福利

2023/10/01
吳淑美和兒女在2021年加入小螞蟻教育關懷協會的團隊。 圖/吳淑美提供

為什麼事發當下不說?小螞蟻教育關懷協會教兒童認識「不舒服的時刻」

2023/09/28
陳蔚爾渴求有一天,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這麼多的眼淚和勇氣才能好好過下去,可以回歸平靜...

MeToo 事件是集體創傷 導演陳蔚爾勇敢發聲

2023/09/20
圖/女人迷提供

女人迷張瑋軒:企業落實多元共融DEI理念,別讓受害者一個人

2023/09/01
陳佳萱曾受邀參加歐盟中心辦理的青年之聲氣候變遷論壇。 圖/陳佳萱提供

永續青年陳佳萱-前進「缺水」帛琉,聰明「留水」

2023/08/23
在傳承的路上,以歌舞為筆,將傳統與現代交織成有血有肉的美麗篇章。 圖/古玉峰提供

古玉峰銜接傳統與現代,賽德克族青年唱自己的歌舞

2023/08/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