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DFC教育革命 讓孩子活用知識解決周遭問題

2018/12/25 社企流/文:廖偉如

師大英語系畢業,修畢教育學程投入教職的許芯瑋Kate,原本只要安穩的走著正規教職路,方能讓人人稱羨,然而Kate卻義無反顧的投入體制外的教育行動,展開另類的改變台灣教育計畫。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簡稱DFC(Design For Change),核心概念為I can。最初是由印度河濱學校創辦人Kiran校長推廣的活動,提倡讓孩子活用所學的知識,並發揮創意,解決周遭的各種問題。台灣區發起人Kate受到啟發後,決定投身翻轉教育的創意革命。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 DFC)台灣發起人...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 DFC)台灣發起人許芯瑋。 記者王騰毅/攝影

數年前,Kate在師大附中擔任英語老師,一邊帶入外面的知識,一邊也將學生帶出教室長見識。直到有一天,Kate發現身為老師,面臨家長各種不同的要求—有的希望孩子安份學習即可,有的認同孩子投入改變社會,Kate開始思考兩種併行的可能性。之後,她找到了河濱學校的校長Kiran。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好事」,就是教育的極致了。DFC正是為創意教育所生的設計,它搭建起知識到行動之間的橋樑,為了改變問題而設計方法,並解決教師在教育現場遇到最迫切的問題—大多數的孩子都對念書「無感」。然而,當孩子親自實踐設計後,會發現自己與社會是有關聯的,就會開始主動學習,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

感受(Feel)

「如果你回到國小,有人告訴你,學校教室外面的走廊又淹水了,你該怎麼辦?」

Kate以開放性問題,開啟DFC的創意初衷,其實就是來自對生活有所感受。DFC邀請孩子發揮同理心,感受身邊的問題,挖掘想改變的現況。

想像(Imagine)

Kate提到,「非常好」、「還有沒有?」這兩句話在設計思考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傳達出正向回饋的重要性,以及更多點子發想的機會。DFC也鼓勵孩子針對不同的問題,想像解決問題的情境,並發揮創造力,激盪出各種解決方法。

實踐(Do)

「有沒有一個可能性,讓我們在教育中,看待成功或失敗,不是用『到達終點』的方式?」DFC強調實踐的過程,在感受與想像之後,勇於實踐的當下才知道有無辦法解決問題。

分享(Share)

最後不管是失敗或成功,DFC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讓每個孩子所做的事情,都能成為一個值得分享的故事。

Kate表示,DFC的四大步驟分別為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圖/社企流提供
Kate表示,DFC的四大步驟分別為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圖/社企流提供

Kate認為自己在台灣推動DFC的過程,也必須要經歷這四個步驟,成為自己的DFC行動。雖然DFC在台推廣的過程困難重重,同時面對體制外與體制內教育的掙扎,但Kate轉換念頭,認為自己等待的人始終是自己,唯有自己主動踏出第一步,教育才有機會改變。

在Kate的努力之下,目前已有上百個DFC的故事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她以孩子們的故事持續證明自己所推動的事情是對的,「必須有人開始去做,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沒有關係。」

未來,Kate希望台灣每一所學校都可以像河濱學校,在既有的教育體制中,能夠擁抱孩子的創意思考。而最後的期待,是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不斷嘗試的自信心,對Kate而言,這就是最棒的「I can」環境。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你回到國小,有人告訴你,學校教室外面的走廊又淹水了,你該怎麼辦?」康樂國小的孩子們做到了!他們發現淹水原因在於學校排水孔堵塞,所以運用課本所學的虹吸原理與鐵絲,在一星期內通完全校的排水孔,讓師長們驚艷,多年來的問題竟在孩子們的巧手下順利解決。

在一個個故事分享的背後,Kate期待DFC的四大步驟能盡快感染全台灣的大人與孩子。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思考,並用行動解決,然後把解決過程分享出來,這就是Kate所引進的DFC,期望能為台灣教育注入新的創意活水,發起一場教育的溫柔革命—讓人相信,真正可以改變世界的,不是知識,而是知識後面的行動。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
在河濱學校,孩子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知道自己為何要念書,所謂「念好書又能做好事」,就是教育的極致了。圖/社企流提供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創意的初衷,來自於「對生活有感」—台灣DFC的教育革命 讓孩子活用知識、解決周遭問題

●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延伸閱讀

>> 社會企業以商業模式讓公益永續,同時也不能忘記當初的使命

>> 把社會學帶進設計領域,史丹佛銀髮設計競賽得主姚彥慈:「了解問題的過程,比設計本身更重要」

>> 當房屋淪為商品 這兩間企業重新定義空間-讓老宅擁有新靈魂、讓無殼蝸牛有家可歸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一起用設計改變世界 孩子也能成為倡議家

受夠了同學的脫序行為 小學生提出趣味解方

戶頭剩1千元 他堅持理念要做一輩子的教育

台灣教育落後世界趨勢 大學的迷惘從小學開始

社企流

社企流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教育訓練(實體活動)、人才培育(iLab育成計畫)等三大服務線整合個人消費者與企業CSR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與獲利,成為健全社會企業支持系統的領頭羊。
秉持「用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改善社會問題」,連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健全台灣社會企業支持系統和發展環境。

作者文章

一間位在波多黎各的新創公司 PROduce,開發出一款食材配送 app,提供消費...

「你想吃什麼,我才種!」 波多黎各解決食物浪費有新解

2022/09/29
當生活被小鬱亂入怎麼辦?台灣女孩讓憂鬱症變可愛,伴現代人走過低潮 圖/小鬱亂入

不怕哀傷憂鬱說出口!台灣女孩創「小鬱亂入」 憂鬱症變可愛

2022/08/23
圖/摘自CleanRobotics粉絲專頁

你回收丟對了嗎?「AI垃圾桶」做第一關守門員

2020/04/14
長者可以透過 VR,感受與寵物互動的樂趣。 圖/MyndVR 粉絲專頁

嘿!再年輕一次! VR裝置助爺奶回到「小時候」

2020/04/01
女性上街抗議政府對生理用品課稅。 圖/Sonny Barthley

向「月經貧窮」宣戰!蘇格蘭供免費衛生棉照顧學生

2020/03/08
在決定設計這款給無家者的帳篷之前,她們也曾討論過要改善環境污染或水源品質的問題,...

想當太空人!高中女孩自學程式—打造太陽能帳篷

2020/03/04

最新文章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 圖/張皓婷攝影

接住迷途中的青春生命-逆風劇團成瑋盛撕下「壞孩子」的標籤

2023/03/01
胖胖樹王瑞閔與他的小小熱帶雨林植物園。 圖/王瑞閔提供

打造熱帶雨林的快樂天堂-「胖胖樹」王瑞閔賺錢幫植物找家

2023/02/15
喝起來完全不像野草做的椿萱野茶,有著相當甘甜的茶感,主要香氣以堅果調性為主,成分...

現代野草生活/野草也能製作抹醬、巧克力!三玉號讓「吃草」很有趣

2023/02/08
EMBERS主廚郭庭瑋期盼透過每一道料理的食材選擇,打造台灣未來的永續樣貌。 圖...

用食材訴說土地與文化-EMBERS 郭庭瑋:做台灣味,是因為希望台灣長成那個樣子!

2023/01/31
主事梯田山民宿的阿達,同時也是一名策展人。 圖/蔡昇達提供

將山林視為「我們」創造梯田山民宿 蔡昇達:接受自然裡所有的隨機

2023/0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