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青年與大麻距離越來越近-「網購關鍵字」就能買到

2023/08/09 聯合報/ 沈能元 、 李奕昕 、 王聖藜 、周辰陽

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品項,大麻去年至今都是第三名,但占比已從11.5%,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2.1%。由於取得大麻更加容易,恐危害青少年健康,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長期吸食者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如從青少年階段吸食,成癮風險更達17%。

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品項,大麻去年至今都是第三名,但占比已從11.5%,增加到...
教育部統計學生藥物濫用品項,大麻去年至今都是第三名,但占比已從11.5%,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2.1%。 圖/Unsplash

除了校園響起大麻警報,警方也發現四年來國內查獲走私及栽種大麻重量激增四倍,施用人口不僅成長,且明顯有年輕化、白領化現象,加上泰國去年六月宣布大麻合法化,在網紅、素人上傳體驗影片的催化下,更讓前往旅遊的年輕人躍躍欲試。

女大生:系上有一半學生吸食

一名20多歲女大學生因長期吸食大麻,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和她說話、喊她名字。李俊宏表示,該個案自17歲起接觸大麻,至今三、四年,和朋友外出聚會,常是揪團吸食;但更驚人的是,個案坦承,系上約有一半學生吸食大麻。

李俊宏說,大麻造成大腦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調控異常,出現幻聽、幻覺,且吸食者罹患思覺失調症機率比一般人多6倍,他們也有較高機率出現暴力行為。

戒斷不適 出現憂鬱、焦慮症狀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青少年使用大麻,可能造成智力商數(IQ)下降,記憶及學習能力降低,而大麻帶來的幻覺作用常造成知覺異常,也是引發交通事故等公共危險傷害的原因之一。

許多青少年以為吸食大麻不會成癮,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表示,門診常見大麻成癮患者多為30歲以下,男女都有,大都旅居國外,使用大麻至少半年以上,回國停用後,出現憂鬱、焦慮等成癮症狀。

 圖/聯合報製作、提供
圖/聯合報製作、提供

泰國合法化 青少年吸食敲門磚

衛福部「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統計,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濫用狀況日趨嚴重,從2018年通報39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20人次,近兩年因疫情人數下降,但今年到五月已通報140人次,較去年同期117人次,增加近二成。

張祜銘提醒,國內年輕族群喜歡至東南亞旅遊,泰國於去年六月大麻全面合法化,可能成為青少年吸食的敲門磚,政府應及早防範;李俊宏則表示,在知名網路購物平台上,只要輸入「哈們」、「放鬆」、「草本」等關鍵字,就可能買到大麻相關製品。

延伸閱讀

>>在媽媽肚子裡吸毒 毒品家庭的孩童悲歌

>>來自廢墟的少女 一碗麵的夢想如何實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倡議圈活動】號召樹光 向未來森林說聲Hi|種樹集資計畫

2023/11/28
「國際維修日」全台大串聯活動於十月起陸續舉辦維修教學活動,盼以修代買的動手修復概...

家電壞了先別丟!全台11家維修站一次看

2023/11/28
「熊良心生態團隊」於農曆7月29日,在池上鄉富興村北極玄天宮為野生動物們舉辦首次...

台東首辦!為路殺動物普渡 寵物飼料躍上祭祀桌 神明也樂見

2023/11/28
女性面對事業機會的選擇,仍經常被婚姻以及家庭責任的期望所限制。 圖/unspla...

性別刻板觀念仍存在!女人迷《2023 多元共融白皮書》最新調查:41% 男性感受請育嬰假的社會壓力,超過女性 18%

2023/11/28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在《2023 OpView數據年會》公布台灣近5年...

2023年ESG年度回顧出爐!兩大永續話題 破90萬則討論

2023/11/28
巴氏銀鮈。 圖/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瀕絕台灣特有種「巴氏銀鮈」有救了?15公私單位進場烏溪護育

2023/11/28

最新文章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並將氣候變遷課程納入教育體系中。 圖/Unsplash

歐美中小學生的氣候課程上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也不可少

2023/11/13
為求學生安全,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被限制出教室。 圖/Unsplash

上廁所都來不及…中國「課間圈養」誰偷走下課10分鐘?

2023/11/10
兒福聯盟今(2日)公布2023年「台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微...

校園霸凌新議題 兒盟:每3兒少就有1人被「微歧視」

2023/11/09
讓學生對氣候變遷有感,是實踐氣候教育的第一步。 圖/蔡宗儒攝影、陳靖宜設計

培養兒少氣候行動派 台灣老師推「有感」氣候變遷教育

2023/11/09
「蘿蔔刀」在校園風行,不少家長擔心有安全隱憂。 圖/劉明岩攝影

蘿蔔刀不到50元 卻可穿破水果…國小爆紅家長憂心

2023/11/07
Foodeast培訓新二代與第一線老師,走入校園推廣文化。 圖/Foodeast...

曾對自己的文化感到疏離…新二代成立Foodeast 用美食和桌遊認識東南亞

2023/10/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