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

科倫拜校園槍擊發生當時的新聞畫面。圖/美聯社
科倫拜校園槍擊發生當時的新聞畫面。圖/美聯社
無貧窮

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校園槍擊血案,兩名學生艾瑞克.哈里斯和狄倫.克萊伯德持槍掃射師生,造成12名學生及一名教師不幸身亡,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隨後即自殺身亡。

事發16年後,狄倫.克萊伯德的母親以加害者親人的視角,敘述了克萊伯德一家案發前的生活與案發後所受的煎熬及內心歷程,也還原了一部份不為大眾所知的科倫拜事件真相。為了解兒子為何犯下如此慘絕人寰的凶殺案,她求助無數學者專家,期間也發現兒子在案發前1、2年便一直有憂鬱及自殺傾向。

本文取自書中的第一部,在槍擊案發生的1個月後,狄倫的母親在他的房裡發現兒子另一面的蛛絲馬跡,震驚的她開始體認到自己的兒子一直以來所隱瞞的事情;而一封讀者的來信,也揭開了許多青少年擅於向父母隱瞞事情的真相,讓人擔憂的是,文中所描述的事情你我都不陌生……


在剛返家的那段日子裡,我們手忙腳亂地整理,總算重拾家的模樣。但狄倫的房間仍是警方搜索後的樣子,他的東西撒在夾層樓面上,床單被扒光的床墊倚著樓上欄杆。

他死後一個月,我開始每天到他的房間去,收拾幾樣東西,直到百感交集受不了,不得不逃離為止。我尤其會到浴室洗臉台前徘徊。他的梳子上還卡著幾撮金髮,我們買給他的電動刮鬍刀中,仍滿是鬍渣。

無法再繼續收拾下去的原因,不只是悲慟欲絕。每當我清潔某處或洗一籃髒衣服時,我都在摧毀狄倫留下來的痕跡。想到自己一手將他抹去,我就感到非常心碎。我也擔心每次清垃圾,都會讓我喪失瞭解他人生最後幾小時究竟發生什麼事的機會。調查人員已帶走一切相關物品,我卻仍在殘骸中找尋答案。

我相信他沒有抽菸 卻在抽屜發現一包香菸

他的想法感受我仍一知半解,我也想不通為何我一手拉拔大、深愛的孩子,會涉入如此慘無人道的血案。他的心境要做何解釋?會不會他體內有毒品,只是驗屍時沒發現?會不會是受外在因素影響?或許有黑道介入?就算艾瑞克一手策劃一切,拗狄倫加入好了,但狄倫又不笨,若他不想蹚渾水,大可想法子脫身。為什麼他沒這麼做?是不是艾瑞克逼他或威脅他。拜倫甚至還曾認真地問,狄倫會不會被附身了。一個月前,這麼荒唐的念頭我肯定會一笑置之,但在這個新現實中,惡靈附身似乎也說得過去。

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發生當時,許多員警包圍在校園周圍,保護學生安全。圖/法新社
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發生當時,許多員警包圍在校園周圍,保護學生安全。圖/法新社

由於沒有目的,我只好在狄倫的房間駐足好幾個鐘頭,想憑直覺找出一直纏繞心頭的問題的答案。我在他的抽屜發現一包香菸,嚇了一跳。在他過世前不久,我才在他身上聞到菸味,劈頭質問他是不是在抽菸。他一臉惱怒地瞪著我說:「我才沒那麼蠢!」聽起來就像是他對抽菸嗤之以鼻,我也相信了他。從他抽屜裡的香菸來看,他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

我還在狄倫的藥櫃中發現了一瓶幾乎空空如也的聖約翰草(St. John's-wort),這也很令人難過。

前幾個月我曾多次巡視他的浴室,確認他有打掃乾淨,可是我竟連查都沒查看藥櫃。聖約翰草是健康食品店和藥局買得到的天然抗憂鬱草藥。這無疑是鐵錚錚的證據,可見狄倫已經鬱鬱寡歡到想藉藥物來解憂的地步。從瓶身的有效期限可知他買很久了。

他隱瞞了許多事情 但我卻一點都沒有發現

我開始體認到自己有多容易受騙。在我們收到的信中,有許多來信者坦承自己還是青少年時隱瞞父母的非法行為,他們大都是成年人:性交易、吸毒、偷竊。其中有些軼事挺逗趣的--青少年耍蠢走偏,但結局皆大歡喜(有位來信者小時候曾在自家屋頂被警察抓個正著,當時還沒穿褲子)。但故事大都是以悲劇作結,當事人多年來也痛苦地隱忍不語。

科倫拜校園槍擊發生當時,校園內的監視器拍到的畫面。圖/路透社
科倫拜校園槍擊發生當時,校園內的監視器拍到的畫面。圖/路透社

我們的朋友也開始不約而同地向我們表白。幾乎每位訪客都告訴我,他們青少年時期瞞著父母做的事:喝酒吸毒、搭車去拉斯維加斯、多年來在藥局順手牽羊、年紀差很大的男友。科倫拜事件發生後,一名友人終於鼓起勇氣,向父親(以及我們)坦承,他小時候曾受鄰居猥褻數年。我不禁納悶世上每個人是怎麼看我的:這麼嚴重的事,他爸竟沒發現?

我們還收到了一封信,郵戳上的日期為1999年4月27日,我徵求作者同意後,在此附上原文,不過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姓名和地名已經修改。這封信是辛蒂.沃斯寄來的,她是一名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女士。湯姆從小就認識他們家,多年來也一直保持聯絡。我們兩人都很欣賞沃斯一家;他們事業有成,生活幸福美滿,是其教會的中堅分子--絕對是好人無誤。我一向很訝異他們竟能如此親密、鶼鰈情深。

我們讀了以下這封信,真的很傷心,也很憂心:


親愛的湯姆、蘇、拜倫:

很抱歉寫了這封長信,但我要說的話實在一言難盡。我希望藉由我的故事,可讓你們感到些許慰藉、平靜,也可讓你們更瞭解為何狄倫隱而不語內心的痛苦及憤怒。

爸媽在我14歲時搬到科羅拉多州。幾乎打從一開始,我就飽受一群男生騷擾,他們叫我「海豚妹」,因為我有個長鼻子。他們會在學校走廊上尾隨我,大唱影集《慧童與海豚》(Fipper)的主題曲。他們會把用過的棉條及護墊放到我的置物櫃,偷走我筆記本中夾的信。練足球前,他們還會在男生更衣室朗讀我尚未寄出、寫給家鄉朋友的信。騷擾變本加厲,嚴重到我被足球員強暴。他向他朋友吹噓,要是不看我的醜臉會做得更「爽」。

直到數天前,我才終於告訴爸媽這些事。我想讓他們知道,也想讓你們知道,為何我一直守口如瓶。或許這樣可幫助你瞭解狄倫沒把困難告訴你的原因。

受人騷擾侵犯,我感到無比羞恥。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可以告訴你們年輕人受苦都會怪自己。我相信我一定是有什麼問題,人家才會這樣對我。我希望爸媽心目中的我是最棒的。我以為要是把我的遭遇全盤托出,他們就會跟我一樣,認為我有瑕疵、醜陋不堪。

當時我太年輕、太困惑,不知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是犯罪。我以為如果告訴別人,就會被欺負得更嚴重。我默默隱忍痛苦,忍了3個月左右,期間變得越來越憂鬱。正當我打算自我了斷時,我遇到了救我一命的人。

肯是個長相奇特、外向開朗的小夥子,跟別人也有些格格不入,可是他似乎一點也不以為意。他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我,和我成了朋友。過了幾周,我覺得和他在一起夠安全,便把一切都告訴他。

這個溫柔體貼的14歲男孩十分善解人意,邊聽邊把哭得唏哩嘩啦的我摟入懷中。肯長大後成了牧師。他是我的牧師,永遠都是。

狄倫理當也要有此際遇,應該要有個朋友、同儕陪在他身邊,帶領狄倫遠離憤怒及憂鬱,而非搧風點火 。

請瞭解這點。這個朋友不可能會是父母,不會是湯姆和蘇你們倆,也不會身為哥哥的拜倫你。對孩子而言,長大成人、跟家人分開的過程十分艱辛,有苦難言時也很難向父母或手足求助。

我全心全意相信狄倫現在已到上帝身邊,我們將再度見到他,與他團圓。

我愛你們。我們愛你們。我們會幫你們振作起來。

辛蒂

在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中逃出的學生聚集在天主教會為罹難者守夜祈禱。圖/美聯社
在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中逃出的學生聚集在天主教會為罹難者守夜祈禱。圖/美聯社

霸凌、被強暴…若孩子決意隱瞞 旁人難以察覺

這封信我和湯姆讀了許多遍。湯姆認識辛蒂一輩子,我也認識她超過20年。我們的孩子曾一起過生日。我們從來不曾想過她竟有過這等煎熬,曾遭人霸凌或強暴,也難以想像她差點就自我了斷。

過一、兩周後,我們和她大受打擊的父母談這件事。對此他們也感到無比震驚。

圖/城邦文化提供
圖/城邦文化提供

除此之外,辛蒂的信也讓我們瞭解到,只要孩子決意隱瞞,不管父母、老師、同儕盯得多緊,都有可能察覺不到孩子內心的苦楚。我自己曾在大學體系任教多年,很清楚年輕人愛偷偷摸摸來,藏起6瓶裝的啤酒,在停車場暗地卿卿我我。但我卻想也沒想過,孩子竟會隱瞞像強暴這麼天大的事,或像自殺念頭這麼嚴重的感受,尤其是對沃斯這樣的父母噤口。每天都有新衝擊讓我明白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多危險,實在令人難受。

讀了辛蒂的信後,我好想和狄倫聊聊。你來我往的談話,彷彿背景音樂般,不斷在我腦海反覆播放,令人聽得精疲力竭。事件剛發生後,寄宿在露絲和唐家的時候,醫生開給我一份抗焦慮藥物處方,我只服用過一次。焦慮平息卻讓我的悲傷全湧上心頭,我哭個不停,彷彿水龍頭轉到「開」的位置卡住。在那之後,我決定不靠藥物,與自己的情緒共存。

我開始體會到,試圖逃避困惑或悲傷,或將其甩至身後,一點意義也沒有。最好的方法是只能盡量熬過去,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盡我所能去瞭解關於兒子我所不知道的一切。


【關於作者】

蘇.克萊伯德(Sue Klebold)是1999年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凶手之一Dylan Klebold的母親,其子奪走了13名無辜者的性命後舉槍自盡,造成一樁撼動社會的滔天悲劇。案發後15年間,悲痛自責難當的她,為了解兒子所作所為、其隱而未言的憂鬱症、精神疾病及暴力之間的關聯等,竭盡全力爬梳相關資料,積極參與預防自殺的活動。作者曾在社區大學擔任行政人員,亦曾於精神病院從事藝術治療。

• 本文摘自:《我的兒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59.jpg

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創立於1987年,創立之初以〈Q&A〉以及〈商業周刊叢書〉書系,成為專業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之後陸續增加社會人文、文學小說、法律政治、科普、藝術設計、生活風格等不同路線,逐漸成為多元、綜合型出版公司。

作者文章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廚房用具怎麼挑?15種廚具選購攻略大公開 教你一次買對不浪費

廚房用具怎麼挑?15種廚具選購攻略大公開 教你一次買對不浪費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最新文章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彈藥庫變身生態教育基地!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帶動、提升生物多樣性

彈藥庫變身生態教育基地!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帶動、提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