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面對難民危機 我們打造遊樂場,贏回孩子笑容

2020/01/16 眼底城事/文:Cony Chang

敘利亞內戰帶來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這不僅是歐洲的課題,也是全球人類社會的課題;包括歐洲各國相繼關閉國界瑞典難民收容所的兇殺事件法國加萊「叢林」的拆除衝突,以及比利時爆炸案,諸多事件反應著難民議題背後涉及複雜的人權、邊境、主權、國家安全、社會包容等等層面。難民營的空間政治,也被視為當代最棘手的都市空間議題;更加殘酷的是,逃離敘利亞的400萬難民人口當中,超過一半是18歲以下的兒童。敘利亞男孩屍體俯臥在土耳其沙灘上的照片,赤裸的呈現了兒童在戰亂下毫無抵抗力量的脆弱。(延伸閱讀:瑞士攝影師 Magnus Wennman 鏡頭下敘利亞難民兒童的逃亡旅程)

兒童一起參與遊樂場的建造過程。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兒童一起參與遊樂場的建造過程。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身為全球公民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如何回應當前現況?又該如何期待未來?

一個成立於英國倫敦的NPO組織-Catalyst Action,由三位20幾歲、具有都市設計與建築背景出身的年輕人創始,以建築行動作為促使社會正向轉變的觸媒。針對難民議題,他們用專業提出了一個答案:「為在難民營的敘利亞孩子們打造一座『他們自己設計的』遊樂場,讓孩子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事情-玩!」。這個行動背後是激進而溫柔的政治倡議是:「在脆弱的空間,為最脆弱的群體,打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

遊樂場。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遊樂場。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Catalyst Action與許多單位合作,包括位於黎巴嫩Bar Elias地區的難民營、在地從事教育提供的Kayan基金會、社區發展單位(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Projects units, CDPu)、貝魯特美國大學市民參與、社區服務(CCECS),一起與收留在難民營中的兒童共同設計他們心目中的遊樂場,「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發想設計過程與建造過程、激發創造力,他們才會對這個空間產生歸屬感與安全感。」

特別的是,這個建築案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募集成本,並邀請國際志工一起參與兩階段Design-Built工作坊。以木材為主要材料,第一階組裝木造架構,第二階段與兒童一起討論、組裝細部的遊戲元件,使用如菜籃、繩子、輪胎等許多當地容易取得的物件,並與孩童一起組裝、上色。整個遊樂場有三個主題空間:運動、休息以及學習。更在完工後,邀請Free Style Sports Team Da move 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籃球營。

兒童用畫畫的方式呈現他們心目中的遊樂場。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
兒童用畫畫的方式呈現他們心目中的遊樂場。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完工後的籃球營。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完工後的籃球營。 圖/摘自CatalystAction官網

今天,這個遊樂場提供難民營超過300名兒童每天的玩樂,它的名字為:「兒童的微笑(IBTASEM)。」兒童在這裡得到的,不只是玩樂本能的發揮,更是重新想像未來的勇氣。

兒童的微笑(IBTASEM)是Catalyst Action 成功的試驗計畫,這個計畫因為他的獨特性,反應著Catalyst Action的專業定位與中心原則:空間因使用者而產生靈魂;建築過程應為特定的群體與狀況,設計解決方案,成為轉變的觸媒(延伸閱讀:為何難民營需要建築師)。

面對家園因戰火而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們,「我們一起來打造一個屬於你的空間吧。」那是最溫暖的回應。

專案介紹相關連結: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gZv2J8c4E

Archdaily: CatalyticAction Designs Playgrounds for Refugee Children in Bar Elias, Lebanon

Architecture in Development: Playgrounds for Refugees as Emergency Response

本文轉載自《眼底城事》(原文標題:兒童的微笑:面對難民危機,我們打造遊樂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眼底城事

《眼底城事》是由一群對城市空間與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熱愛城市生活,關心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透過共同書寫的方式,從城市規劃專業走進真實社會中。

作者文章

尚具有經濟價值的廢品於凌晨的康定路上進行販售。 圖/蕭芳伃攝影

從「垃圾」到「商品」-城市的垃圾去哪了?

2023/05/16
無殼蝸牛合作社營運空間外觀(由左而右: LH제기동、LH강북、달팽이집 미아) ...

打破租金天花板!韓國如何快速增加可負擔租賃住宅?

2023/05/11
英國倫敦「超低排放區」。 圖片來源: Transport for London,...

地方政府快跟上!打造三大「淨零排放」綠生活的國際城市案例

2022/09/12
數位科技與公共空間的互動與連結。 圖/school of sustainabil...

當我們因為網路越來越宅-如何用「科技」讓人出門

2021/05/05
東協廣場上禁止席地而坐的標語 圖/楊盛宇

看不見的外國人:文化讓我們對他視而不見?

2021/04/16
位於鹿特丹的土耳其老人居住團體Orkide,外觀與其他住宅無異。 圖/punke...

閒置空間合法佔領!-荷蘭的居住正義「佔屋行動」

2021/03/18

最新文章

瑞芳高工今年的比賽陣容,左一為教練葉怡君。 照片提供/葉怡君教練

瑞芳高工揪弱勢孩打校隊!一起念書練球,攻進全國冠亞

2023/08/29
圖右為南島魯瑪社執行長馬躍.比吼。 圖片來源:南島魯瑪社提供

以日常小事為師-將「部落日常」寫成全母語教材

2023/08/16
圖/聯合報製作、提供

青年與大麻距離越來越近-「網購關鍵字」就能買到

2023/08/09
先天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病變和眼球震顫的視障人士王士朋,透過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徜徉...

陪視障孩游書海-「視障電子圖書網」擁4.2萬本書

2023/08/02
圖/多寶藝術學堂提供

多寶藝術學堂-陪泛自閉症孩創作、過好每天的日常

2023/08/01
照片來源:四季藝術學校

教育機構也是B型企業-培育永續人才,也能獲利

2023/07/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