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青少年遭遇歧視是常態?學習表現與性向是主因

2018/08/27 倡議編輯室

回想你的國中時期,曾經有過「被歧視」的經驗嗎?最新出爐的調查指出,超過7成的少年表示,其兒少成長過程曾受歧視,理由從學業表現、家庭背景到性傾向都有。


年底縣市長選舉倒數100天,各黨參選人為搶下百里侯寶座,現任市長宣傳政績爭取連任,挑戰者提出牛肉吸引選民支持,在兒少及青年的需求方面,除催生及就業議題外,鮮少被參選人重視,大選前夕,青年代表、台少盟與兒童權利公約民間監督聯盟發表了一份調查,根據2100位15~35歲青年做民調,有兩大發現:一、「被歧視」是成長過程的常態。超過7成的少年表示,其兒少成長過程曾受歧視;二、青年對政治體制的信任感不及格,只有40分。

發現一:「被歧視」是成長過程的常態

參與調查的青年表示,成長過程持續或間斷的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公正的歧視對待有超過7成,最常發生的年紀依序為12~15歲(約國中階段,70.4%)、未滿12歲(約國小階段,60.2%),16~19歲(約高中大學階段,37.5%)略低。整體最常受到歧視或遭遇不合理、不公平的對待的因素為:學習成就與學業表現(76.1%)及性傾向與性別特質(68%)。

圖/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圖/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圖/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圖/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發現二:青年對政治體制不信任,分數不及格

此次調查青年對政治體制的信任程度只打40分,6成認為公民政治參與空間並不足夠,9成認為不友善。在政治體制部分,聯盟建議可提升進用青年擔任地方政府首長的比例,降低治理團隊成員的平均年紀、設置青年議會……等措施,以提高青年對於政治機構的信任感。在公民政治參與空間不足方面,以年底的選舉來說,18歲青年走進投開票所,僅能領取全國公投票,卻不能領取其他九合一地方選舉的任何一張選票。雖然台少盟借鏡世界各國皆以18歲為投票年齡的主流經驗,早於2005年底開始研議推動降低投票年齡運動,積極主張投票年齡不應成為台灣青少年參與公民社會的阻礙,但18歲青年的「選舉權」、「被選舉權」等公民政治參與權利仍持續缺角。

行政院青年事務唐鳳政務委員表示,從調查中發現青年對於政治體制的信任感雖然只有40分,但其實台灣在公民社會表達意見的空間這一塊,在亞洲中可以算是領導者的角色,包括開放政府及網路空間政治參與的透明度。但政府的確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兒少青年的表意空間,讓調查所顯示出的落差可以減少,如此才能加強政府與民眾間的信任感。此外調查中舉凡提升兒少表意權、落實性別平等、杜絕體罰等,都不會是一蹴可幾的。由於文化的改變不是由上而下立刻就可以改變的,畢竟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不一樣,當一個人的生命經驗中沒有這種溫暖、共好的東西,只有過往權威式的、家父長式的體驗,那麼他勢必得先克服自己內在的衝突。但他個人對於這些改變抱持著相當樂觀的態度,由於世代正在快速交替與流動,接下來社會主流的觀念、文化主流的翻轉,都只會更快速。因此我們還是要正向看待這些現象應該如何運用更有創意與積極的做法來解決。

超過7成的少年表示,其兒少成長過程曾受歧視,少年示意圖。 記者周永受/攝影
超過7成的少年表示,其兒少成長過程曾受歧視,少年示意圖。 記者周永受/攝影

兒童權利公約民間監督聯盟葉大華召集人綜整回應,從這次台少盟發布的「友善兒少青年安全空間指標」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15~29歲的兒少與青年們有一些共通的議題與困境需要社會全體一起面對。她表示台少盟過去長年檢視全國性選舉時政治人物所提出的競選政見,總是發現非常欠缺提出針對12~29歲兒少及青年族群的友善政見,可能因為既不是首投族也不是家長票的緣故。但從這次調查中顯示12~29歲的兒少及青年的需求非常多元,她呼籲未來的縣市首長們應該更加重視這份友善兒少及青年安全空間的指標,畢竟這些兒少就是未來的公民與家長。各縣市首長如能強化青年政策與預算的投資,也較能加深青年對於政府體制的信任感。

更多調查內容請見台少盟網站: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1052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世界本來就不公平?陪孩子一起面對現實

這所大學全世界高中生擠破頭 他卻選擇休學

她在捷運責罰小孩 被制止後卻哭了

餐盒打開剩菜一堆 學童有苦說不出

作者文章

2020年5月舉辦於台北的挪威國慶遊行,是台挪民間交流的一大里程碑。

【倡議圈活動】數位外交送祝福 「台挪友好」加溫

2021/05/18
疫情警戒後升級,民眾上班途中就算在室外也全程戴著口罩。 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安疫生活」-非常時期,保有五正念

2021/05/17

【倡議圈活動】露德為「愛」點燈,為疫情祈福

2021/05/14

【倡議圈活動】永續聯盟+1,中山學力搭5%設計力

2021/05/12

【倡議圈活動】女力講堂「生涯發展最加分的EQ」

2021/05/04

【倡議圈活動】走吧!5月30日到部落美術館走走

2021/05/03

最新文章

盧彥勳擔任「我愛牛奶」計畫公益大使,鼓勵小朋友把握當下,勇敢朝著夢想努力。 圖/...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2023/04/10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