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我讓他有工作,終究比不上給他尊嚴

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無貧窮

那天,林立青到了一位更生人的家,這人整個月不洗衣服、房子亂七八糟、爬滿蟑螂,在惡劣的環境裡喝酒。人生被困在工地的他,只有每個月的那一天會醒著,還會把家裡打掃乾淨……


那是一個更生人的家,所有的牆面似乎都有一層厚厚的灰垢,多年前的亮光漆更突顯了壁癌和牆面的歪斜。我來這裡純粹是因為他借了我的工具,約好今天歸還。

工地和這個社會沒有人理他,連他哥都放棄再度踏入這裡。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工地和這個社會沒有人理他,連他哥都放棄再度踏入這裡。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工地和這個社會沒有人理他,連他哥都放棄再度踏入這裡,我踏入此處,也感到空氣的混濁與沉悶。整個社區都充斥著壁癌和不同程度的悶臭,巡邏箱歪斜、爬著蜘蛛。我照著他哥的簡訊來到此處,還不曉得電鑽已經被他拿去賣掉了,換取過年期間的麵包。

按了電鈴,他開了門便順手拿起幾把刀子,招呼我進門坐下後,自己磨起刀來。這種場面我見多了,欠債者或許是要威嚇,或許是要逞強,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下的自我防衛。我笑他在客人面前磨刀,他悶悶的,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眼神看我。

「我帶開工紅包來給你,去買咖啡來吧!」我拿出一個紅包給他。

他傻了一下,說:「這兩百給我吃飯,咖啡你請。」

我又拿出一張百元鈔,說:「大杯冰拿鐵不要糖。」

他倒是尷尬起來,神態怪異地壓低聲音對我咬起耳朵,「隔壁鄰居跑來要錢,我就磨刀給他看……」接著便跑去樓下買咖啡。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這個房子灰濛濛的,還在用那種垂下來的控制開關切換燈泡與燈管,怎麼看都覺得老舊不堪。有一台破舊的砂輪機倒著,就是他剛才磨刀用的。或許這個環境已經被遺棄。一個聽到電鈴就要啟動砂輪機嚇走來客的人,還有可能重返社會嗎?

他回來時,興沖沖地對我說:「我順便拿了一堆奶球、糖球和糖粉。」他炫耀著戰利品,「還有咖啡棒,可以拿來當筷子。」照例,他買伯朗喝,剩的零錢當他跑腿。

「幹,過年真的不知道要幹啥。」他悶悶地說:「你們工地放這麼多天!」

「今天開工,你不來,」我倒是懶得客套,「大牌到紅包還要我幫你送。」

「哎呀,忘了忘了,明天我自己去工地。」他把紅包裡的錢抽出來,袋子還給我。

我問:「我的電鑽呢?明天一起帶來工地?」

「那個……我借朋友了……」他突然站起來說:「我有好東西給你,讚的!」

電鑽這種東西和砂輪機、破壞鎚一樣,屬於隨時都可以拿去二手市場變現的工具,好用又大量,並且銷贓容易。剛剛在房子裡面,我已經察覺電鑽不在視線中,想來應該是凶多吉少。

我拿紅包換了衛生紙暖暖包

「林ㄟ,這些好東西給你。」他拿出一堆小白兔暖暖包,還有幾串衛生紙,「這是社會局社工來找我的時候給我的,好東西。」說著拿了一包暖暖包,當場打開後,拿出一件T恤搓起來,一邊說著:「你整天喝冰的,要在身上放一些,才不會感冒。還有那些衛生紙,你拿幾包走。」我愣住了,沒想到來這裡可以拿到零零落落的衛生紙和暖暖包。

接著他又跑到房間裡去,喊說:「再等我一下!」

他回來的時候,拿著幾排大賣場的電池。「這都是社工給我的。」同時指了指牆上的背心,說:「那天社工還給我這件背心。這些東西給你帶一些走……」

我離開的時候,感覺真的非常奇怪:手上提著一個工地米袋,裡面裝了四、五包衛生紙和十來個暖暖包;原本給他的紅包袋換成放了兩排三號電池。他還跟著走到我車旁,對我說:「下次我跟社工說我想煮飯,再把沙拉油給你。上次我要他拿去給三段的老伯伯……」

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他的確有回到工地工作,但依舊是閒散度日,依舊是懶懶的那個死樣子。年輕的工程師管不住他,倒是對我的要求,他還會虛應一下,就這樣餓不死也吃不飽地撐著、撐著。在工地待久了,最後總能學會一、兩招技能,真有急需人手時還是有點用,雖然終生不可能有什麼翻身的機會,但至少能穩定待下來度餘生,和我見到的其他粗工一樣。

後來和一個社工討論他的事,我原先是笑鬧著當作蠢事說出,她卻正色告訴我:「總比他想拿個東西謝你,卻什麼也拿不出來好吧!」

那時候我驚覺,眼前這個女孩子居然對這種環境習以為常。我並感到訝異:她要有多大的意志才能踏入那房子,面對一個磨刀霍霍逞威風的男子?而對於一個瘋言亂語、活在過去的男人,又要如何定期將這些物資送達他手上?

隔天,我問了那個粗工關於社工的事,他倒是對我有問必答,緩緩說出他的社工對他很好,固定時間會去看他,有時候會帶些肉乾、奶粉,有時候拿衛生紙和電池、手電筒、印有政府活動的衣服和帽子等東西給他。

「有嫁尪啦,哩賣亂想!」他指著我說:「豬哥咧,無通亂來!」接著亂七八糟地說那個社工女生三十多歲,可以當他妹妹,很有愛心,連狗都愛,「我跟她說隔壁棟有人真可憐,她會讓我送東西過去。上星期還拿一包狗飼料給我。政府不多請這種人沒天理……」

只有那一天,他會醒著,把家裡打掃乾淨

我很清楚他困在工地的原因是開車撞死人,出來後只能租間破舊的房子。他說他終身不能考照,也不可能從事保全等工作了。他不願意多說過去,只喜歡聊起各地的美食──那些他念茲在茲、吹捧上天的美食,其實都只存在他的回憶中。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其實我沒有怎麼認真在聽他說話。我和他的對話反反覆覆、顛顛倒倒,毫無重點,只有混亂的過去和無法核對的記憶,貧乏而虛空的形容詞彙。即使是整天指揮他的我,也不願對他再多理解一點,畢竟隨之而來的對話內容是我早已聽過數遍的,有時候還帶著一些無謂的廢話。

我們都當他整天廢話,但因為工地找人不易,便將就著用,至少他還知道人名和工具的位置、名稱。

他每個月固定有一、兩天請假不上工。就算那些物資不多,但每個月固定在那一、兩天的下午,會有人到他家去,隨機帶給他一些物資,那些東西不見得是他想要的,卻值得他期待。他哥哥告訴我,他可以整個月不洗衣服,可以整個房子亂七八糟、爬滿蟑螂,可以在最惡劣的環境裡喝酒──但每到那一天,他會醒著,他家裡會很乾淨,他哥哥也願意在「那一天」晚上去找他。

殘酷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殘酷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攝影/賴小路,寶瓶文化提供

我知道,社工要去的那一天,他會先打掃、拖地,也絕對不會在那一天磨刀。

明明我讓他有工作,但終究比不上給他尊嚴。


• 本文摘自:《如此人生》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林立青真誠、平實地在書中寫出生活在社會幽微角落的人與他們的故事。圖/寶瓶文化提供
林立青真誠、平實地在書中寫出生活在社會幽微角落的人與他們的故事。圖/寶瓶文化提供


【關於作者】

林立青有很多身分,包括一名在工地第一線與業主、公部門與工人間周旋的監工;但拿起筆,他就成了一名細膩觀察社會家與暢銷作家。林立青的第一本著作《做工的人》為工地師傅發聲,而在甫上架的第二本著作《如此人生》中,他描寫了更多生活在社會暗角下的人們,從八大行業工作者、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到失業廠員……等等。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70.png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作者文章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一位巡山員面對山林亂象的無奈告白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巡山員在刀口上討生活...面對山老鼠,他們能做什麼?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跨國家庭難題...台越混血少女看不懂中文 為何仍要獨自上法院?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東南亞移工吸毒犯罪上法庭 司法通譯該同情或無情?

最新文章

1天1000元換來的明天...弱勢少年為家計奔波 卻難逃交通困境、貧窮循環

1天1000元換來的明天...弱勢少年為家計奔波 卻難逃交通困境、貧窮循環

從不一樣的「加油」迎接2025!媒體倡議到行動落地  支持DEI最美加油站

從不一樣的「加油」迎接2025!媒體倡議到行動落地 支持DEI最美加油站

被剝削的惡性循環...移工發聲求自行保管聘僱文件 盼政府正視仲介亂象

被剝削的惡性循環...移工發聲求自行保管聘僱文件 盼政府正視仲介亂象

失聯移工合法化引爆爭議!勞動部座談一面倒反對轉正

失聯移工合法化引爆爭議!勞動部座談一面倒反對轉正

「加油」響應國際身障日!扶輪社齊聚陽光加油站 倡議DEI多元共融

「加油」響應國際身障日!扶輪社齊聚陽光加油站 倡議DEI多元共融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