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贏回人生主導權 三問劉軒褚士瑩

2018/06/05 吳思萍

全球吹起斜槓風潮,越來越多人不甘於一份工作到老,擁有多重職稱與專業;越來越多中生代累積了豐厚的閱歷,過著多職能、多舞台、多姿多采的生活,他們懂得結合自己有熱情的事物,為自己的人生加值。

擁有國際NGO工作者/哲學諮商師/旅行家等多重身分的褚士瑩,在多元身分下,最不可或缺的頭銜是「熱愛生命的人」;作家劉墉之子劉軒是作家/DJ/心理學教育家/品牌顧問,在眾多職稱中,他致力當個「有用的創意人」。

看褚士瑩(左)和劉軒(右)如何看待「斜槓人生」,與年輕人分享如何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看褚士瑩(左)和劉軒(右)如何看待「斜槓人生」,與年輕人分享如何掌握人生的主導權。圖/報系資料照

你也想讓人生過得有價值嗎?看褚士瑩和劉軒如何看待「斜槓人生」,作為年輕人的嚮往目標,有什麼建議?對於未來,他們對自己的期待又是什麼?

Q 怎麼看待「斜槓」這件事?

劉軒:

我覺得「斜槓人生」就是可以活用自己時間,產生不同收入來源,不用被某一個身分框住,可以自由規劃時間,有一個脫離辦公室和單一身分束縛的自由人生。

你可以善用不同的資訊平台,培養自己志同道合的社團,找到方法在一個事半功倍的狀態下,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過去2、30年前,你可能要花上大半輩子才能累積出那樣的資訊與人脈,但現在因為科技的發達,你可以讓全世界來到你主持的平台上,同時發揮媒體人、策展人、KOL(關鍵輿論領袖)的功能。

只要你有足夠的腦力、精力,懂得規劃時間,你對斜槓的目標可以既廣泛又深入。

褚士瑩:

沒有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只有一種角色身分。不管是工作、興趣、生活追求,我覺得人本來就是多面向的,「斜槓人生」是非常的理所當然的。

每個人有許多身分,可能是學生、兒子,是別人的家人同時也是別人的同學朋友,這些身分都是斜槓,只是我們常常忘了。

因為我們的父母強調「你現在是學生,什麼都不要想,書讀好就好了,你不可以談戀愛、不可以想別的事情」所以我們是用很不自然的方法把斜槓拿掉,但是人生會充滿很多斜槓,應該追求一個自然的狀態。

Q 作為年輕人的嚮往目標,有什麼建議

劉軒:

外語能力、活用科技產品的能力、廣結善緣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

鍛練自己的外語能力,最起碼英文吧,當你會英文跟中文時,你起碼跟世界一半的人可溝通,再來是懂得使用節省時間的數位工具,不要執著在任何一個平台上面,偶爾要抽身觀察在新科技中有沒有更省時間的新工具。

你也必須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懂得策略性的規劃並化繁為簡,運用智慧科技來協助你完成你要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溝通的軟實力,你要懂得怎樣把話說清楚,說到別人懂,且能夠說服別人,甚至感動別人,造成動力,並且你能夠理解別人的觀點,別人也能理解你並願意跟你合作,這是很重要的溝通技能。

針對這些軟實力,我有一套線上課程可以參考:https://www.lesson.xuan.tw/

褚士瑩:

我覺得要多看世界,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是只做一份工作直到退休,然後就在家裡看電視,你當然無法想像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因此,多認識人、多看世界,你才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性。你看到很多可能性後,你自然知道什麼是你喜歡的,才知道你往哪個方向去。

我覺得人生可以有很多斜槓,可是不能沒有重點,不是斜槓裡面的每一件事情都一樣重要,要很清楚知道輕重緩急先後順序,而不是把所有斜槓的東西通通放在一起,這樣想的話就變成一種貪婪。

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導致沒有辦法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如果你什麼都做不好的話,那樣的斜槓人生是不值得追求的,因為你從本來一個挫折會變成十個挫折。請你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再用成功的經驗複製成功,那才是成功的斜槓。

Q 已屆熟齡,您怎麼規劃自己未來,會一直「斜槓」下去嗎?

劉軒:

我正在設計我的自由人生,我想像自己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地方,我可以很自由、也仍舊對我服務的人能夠很有用處。我希望未來可以得到人生更多更不同的體驗,無論是透過旅遊或各種不同的新嘗試,持續挑戰自己,而這些體驗可以回饋成為我的創作來源,讓我分享這些經驗,並讓更多人有辦法為自己打造同樣的自由生活。

我不認為到了某個年齡就要退休,我絕對會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天。但這不是勞碌命,我認為,如果好好設計你的人生,你根本不會覺得自己在工作,雖然很拚,但一路都會很開心,我覺得每一個有意思的經驗就是一個斜槓,這些體驗就是人生的精華所在,我想我會一直「斜槓」下去!

褚士瑩:

我覺得中年應該是意識老年即將到來,也慶幸自己不再是狂放不羈的少年。在年輕的時候,人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為自己而活,並想著為自己人生加分的事情,但是人到中年要開始想到別人,覺察到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你自己,在社會上也好,家庭也好,你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不只是自私的活著。

當人生將結束時回頭看,你要怎樣才會有不後悔的人生?你有20年機會,做你覺得不後悔的事情,讓你最後在老年回顧的時候,覺得還好我有來世界一遭,變成一個我自己喜歡的人。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跨領域思考 劉軒用同理心讓隔行不隔山

褚士瑩:找到生命軸心 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不求一份工作到終老 褚士瑩談多値人生

劉軒:找到自身核心價值 會拚得很幸福

作者文章

圖/吳欣穎攝影

跟著消費者一起長大!台灣國民巧克力的創新轉型路

2020/07/01
攝影/賴佐誌

台灣帝亞吉歐 資助夢想也能是CSR

2019/05/09
攝影/賴佐誌

凝聚人心的地方創生 才能永續

2019/05/07
攝影/賴佐誌

最有人味的CSR 華碩從照顧員工做起

2019/04/02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 攝影/賴佐誌

停止消耗環境資源 創新CSR要走向永續發展

2019/03/22
吳彥杰強調,教學效率如果建立在很高的教學成本上,就會產生教育不平等、階級世襲的問...

好玩有趣≠翻轉教育 你的創新不是孩子的未來

2018/12/22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