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飲食的地域差距?台北蔬果吃最多、嘉義最少

2018/05/15 劉嘉韻、黃安琪

國人蔬果攝取不足,與外食人口增加有關,外食多便當、碗麵,蔬菜少、熱量高,台灣勞工...
國人蔬果攝取不足,與外食人口增加有關,外食多便當、碗麵,蔬菜少、熱量高,台灣勞工蔬果食用量達標者僅19%。 記者王騰毅/攝影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台灣2015年,每百人中僅13人蔬果攝取量達營養標準,其中居住台北市者食用比率最高、嘉義最低。此外,半數民眾在「蛋豆魚肉」和「五穀雜糧」方面都超量攝取。

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應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但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5年台灣18歲以上民眾,每日攝取足夠蔬果人口僅13%,其中又以18至24歲的年齡層吃最少,每一百人中僅9人達標;中壯年55至64歲最健康,百人中18人達標。

分析全台各縣市,台北市吃三蔬二果的比率最高,近一成六,澎湖及嘉義縣待加強,僅約9%至10%。國健署今年將擴大推廣社區營養教育,率先從中高齡族開始。

針對六大類食物與營養攝取,國健署調查發現,台灣超過半數成人每日攝取蛋豆魚肉超量6份,49%超食五穀雜糧,39%超食油脂類。反之,有86%人口蔬果量攝取不足,堅果類91%,乳品攝取不足人口更高達99.8%。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人蔬果攝取不足,與外食人口增加有關,據調查一周外食5天以上的人口,以午餐外食比率較高逾61%、早餐外食比率近55%。因外食多以便當或碗麵形式,導致攝取蔬菜分量少、熱量又高,造成工作人口蔬果食用量達標人口僅19%。

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及植化素,其中植化素雖非一般認知營養素之一,但研究發現植化素能抗發炎、抗自由基,「就像人體的金鐘罩」。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除維生素不均衡,也有許多研究發現,與致癌率正相關。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建議,民眾應打破深色蔬菜較營養的迷思,而是攝取各色蔬菜,包括紅黃綠黑白等,每天吃到各色蔬果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

推薦閱讀

只有自己煮 才會認真面對餐桌上的食物

「牛蒡是牛做的?」台灣孩子食育不及格

愛吃甜不愛吃飯 營養午餐禁甜湯引論戰

作者文章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財政部已自2019年6月15日起,購買能源效率分級第一級或第二級的新電冰箱、新冷...

政院拍板!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 再展延2年

2023/03/31
北市環保局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此為山水綠環教小木屋頂...

4月電費將調漲!北市推「分散式發電」盼用電自給自足

2023/03/31
圖/pexels

【倡議圈活動】淨零減碳 x 綠能創新 x 影響力投資

2023/03/31
圖/Skills for U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青春路上》斜槓世代的探尋所 — 技職國手X新北青年政策開箱

2023/03/30
圖/慈濟基金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你也想讓社會與環境變得更美好嗎? 「共同成長,自我實現」歡迎加入熱青年的行列

2023/03/30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