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下課後的第二個家!聯電課輔中心:播撒希望種子讓更多希望發生

「老師好、同學好,我來上課了!」放學後孩子們有說有笑,背著書包陸續抵達課輔班。在這裡,他們有老師與同學的陪伴,可以一起完成作業、填飽肚子,探索各式各樣的有趣課程。

從2005年至今,聯電課輔中心陪伴超過9500名來自單親、新住民、隔代教養、弱勢家庭的孩童,提供家庭與學校之外的溫暖和希望。

播撒希望種子 讓教育機會均等成真

國小到國中是孩童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對於塑造未來至關重要。

看見孩子的需要,聯華電子2005年起推動「播撒希望種子—弱勢家庭學童教育協助計劃」,由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在新竹、臺南成立課輔中心,透過教育關懷、生命教育、閱讀推廣等多樣化教育課程,進行一系列的扎根培育活動,深入挖掘孩童們的內在潛能。

聯電課輔老師帶來生動有趣的課程,小朋友迫不及待上課。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課輔老師帶來生動有趣的課程,小朋友迫不及待上課。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的課輔計畫,不僅幫助了小學生,同時也讓大學生開始服務學習的工作。位於新竹市的聯電聖心課輔中心與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連結,邀請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擔任志工,帶給孩子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領孩子進入閱讀、數學、英語、藝術、戲劇的世界,接觸平常較少涉略的領域,邊玩邊學開拓視野。

而進入課輔班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家庭有需求,不需要提交任何證明,透過學校、社會局或直接聯繫,就能入班上課。不過,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強調,「我們透過對話讓孩子了解,來到課輔班的目的不為他人,而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這裡提供志工及課輔資源,協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功課,由於是免費的課輔,可以為家長省去一筆負擔,但要不要加入課輔班,決定權在學生本人,並需遵守相關規定,態度是課輔班最堅守的原則。

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 圖/張皓婷 攝影

在陪伴下成長茁壯 成為服務他人的大樹

當然,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是照顧一群特別的孩子。何蕙萍經理坦言,「因為不同的個案,這幾年我們就跑了好幾次警局,也看見真實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的狀況,心情悶悶不樂,課輔老師都會主動關心,與學校教師密切合作、親自拜訪住處,進一步了解他們家庭的需求,以長時間的陪伴化解孩子的煩惱,並媒合社會不同資源,加強「家」韌性。

光陰似箭,播撒希望種子20年過去,曾經懵懵懂懂的小樹一個個長大,成為資訊工程師、兒福社工、國小代理教師,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但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回饋社會,這是他們在課輔班學到一生受用的價值。

「現在回頭看,小時候在課輔班的日子,有大哥哥、大姐姐這些老師陪著我,或多或少有影響自己。」畢業校友葉祐慈開心地說,大學選擇社工學系,出社會到非營利組織服務,也許正是內心的聲音默默呼喚她,去幫助跟自己成長背景相似的孩子,看著他們平安長大。

連結大學成立臺南基地 培育優秀師資

以師資培育起家的臺南大學,2006年即加入計畫行列,開始與聯電基金會的共同協力成立課輔基地。南大校長陳惠萍特別感謝聯電,雙方聯手推動「師資生圓夢計畫」,結合校內外資源,目前已輔導750名師資生考上正式教師,為教育第一線注入優秀新血。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感謝聯電的長期支持。 圖/陳駿僑 攝影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感謝聯電的長期支持。 圖/陳駿僑 攝影

在臺南大學聯電課輔班,由奶奶撫養長大的畢業校友董宗翰分享,國小二年級的時候來課輔班很不適應,心裡忍不住抱怨「鄰居小孩放學都能回家玩,為什麼我要來念書」,直到六年級遇見亦師亦友的康康老師,手把手帶著他解決課業與生活上的種種問題。

起初的不理解,最後化為感謝,董宗翰漸漸體會家人當初的用意,讓他在聯電的資助下獲得更多教育資源,現在已成為國小教師的他,也在教育路上實現「助人」的能力,更相信學生只要專心讀書,未來就有機會翻轉全家人的境遇。

畢業校友抽空回到聯電課輔中心,一邊翻閱老照片,一邊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 圖/陳駿僑 攝影
畢業校友抽空回到聯電課輔中心,一邊翻閱老照片,一邊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 圖/陳駿僑 攝影

大眾的暖心支持 促進社會更美好

一點一滴,在臺南、新竹的公益服務量能已為聯電課輔中心建立一個共善的平台,有社會志工、企業志工、大學志工、專任助理與課輔老師的努力,以及各方人士、家長一路以來的暖心支持,才能成就此時此刻的美好成果,為孩童成功搭起「第二個家」。

「看見一個又一個孩子在眼前長大,在各個不同領域實現夢想,這就是陪伴的力量吧!」何蕙萍經理說。

聯電聖心課輔中心大門旁,多年前小朋友與聯電志工一同種下的樹苗,如今長成枝葉扶疏的大樹,彷彿大自然也在倡議,「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圖/張皓婷 攝影
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圖/張皓婷 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最新文章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