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斷炊!高山上的「暖暖老人食堂」溫暖部落老後生活

阿里山鄉的達邦部落,距離嘉義市區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蜿蜒的山路上少有人煙,有一間食堂坐落於高山的聚落之中,不同於一般專服務遊客的餐廳,食堂是服務在地人,牆面上佈滿了鄒族部落傳說的彩繪,原來是部落裡熟悉的文化與故事,給當地人帶來了家的溫暖。

阿里山暖暖老人食堂內有鄒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彩繪。 圖/陳軍衫 攝影
阿里山暖暖老人食堂內有鄒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彩繪。 圖/陳軍衫 攝影

子女外出工作,部落留下的幾乎都是長者,很多長者是獨自過著平淡的日子。但從2022年底開始,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在部落裡設立了「暖暖老人食堂」,打開了共餐與送餐的服務,也打開了長者生活的能量開關。

食堂的服務擴及至阿里山鄉最大的達邦與特富野部落,支撐起許多獨老、兩老相依的日常。將近2年來,長者平日習慣來到食堂,跟一群部落裡的老同學們念著開飯詞,吃上溫暖的一頓餐食,部落的生命力在暖暖食堂裡漸漸延展開來。

看不見高山上的孤獨 長照困境的負向循環

「部落生活其實充滿著風險!」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社工林瑋峯,在部落服務已經第8年,當年是嚮往山上的好山好水而來,但他多年來在平地與山上之間長途往返,看見部落時不時伴有大雨、土石流等天災侵襲,發現部落的生活其實相當不容易。

尤其是部落長者的長照困境,是讓林瑋峯持續留在部落服務的原因。長者們因為交通不方便,不想麻煩到外出忙碌的子女,常常小病忍成了大病,拖到最後就醫回來,都變成不理想的臥床狀態。

「習慣忍耐」的情形,更反映在日常的餐食上,林瑋峯說到了農忙時節,年輕人到山上的農地,連續工作好幾天,無法及時照顧家中長者的生活與餐食,長者漸漸習慣一個人,一餐分做兩三餐來食用,或是隨意吃高油高鹽的便餐,不但缺乏營養,慢性病也不知不覺地找上門。

暖暖老人食堂讓部落裡的人了解到「好好吃飯」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林瑋峯說吃到營養的餐食、有人陪伴,才能阻斷偏鄉長照悲歌的惡性循環── 因為吃的不健康,身體開始衰落,又因為移動不便,延遲就醫,長者生命消逝得特別快。

嘉義偏鄉山區角落裡,處境貧乏的家戶長輩,處理日常餐食都有問題,需要基礎生存需求的救濟協助。 圖/陳軍衫 攝影
嘉義偏鄉山區角落裡,處境貧乏的家戶長輩,處理日常餐食都有問題,需要基礎生存需求的救濟協助。 圖/陳軍衫 攝影

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說,在地深耕多年的經驗中,看見「吃」對長者生活造成莫大的影響,而且在過往送餐和共餐的系統中,長者通常要配合長照據點的作息,才能享有健康的一餐,無法將關懷分享給更多的長者。

「但是吃是一個人的生理需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基金會將餐食當作首要的任務,致力服務更廣大的長輩族群,守護他們健康快樂的基礎。每到中午,長者們為了上食堂跟老同學們吃一頓飯,他們會好好打理自己,不再只是在家孤單的等待,或是與電視相作伴,生活開始有了期待跟寄託。

除了享用由營養師把關的餐食,暖暖老人食堂也有社工駐點,定期關心長者的狀態,溫暖的不只是餐食本身,更在長者與社工相互往來的過程中,傳遞進長者的心底。

一頓餐食成了長輩步出家門的原因,不但養成健康的習慣,還增加人際互動,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長照資源。 圖/陳軍衫 攝影
一頓餐食成了長輩步出家門的原因,不但養成健康的習慣,還增加人際互動,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長照資源。 圖/陳軍衫 攝影

就算長者因為病痛無法步出家門,或是因下山就醫而晚回部落,林瑋峯說他們依然是食堂的一份子,食堂廚師會親送便當至家戶中,順道關心長者的身體狀況,持續的關心與照顧,讓長者漸漸感受到歸屬感,他們不會害怕自己被人遺忘。

在地人笑聲 在地人守護

暖暖老人食堂最獨特的溫暖,是「在地服務在地,自己人照顧自己人」的精神。黎世宏說,期待由社區裡的人來照顧長者,就連食堂的廚師都是地方長大的孩子。

阿里山暖暖老人食堂27歲的廚師莫耶尤翁阿娜,返鄉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食堂的廚師。他感念已逝的奶奶,過去曾被基金會在長青站的服務好好照顧,懷抱著回饋部落的信念,用上自己的廚藝專業,親手料理出營養美味的餐食給部落的長者。

莫耶尤翁阿娜比較返鄉前後看見部落的差異,像當初他看見奶奶因為上了食堂,與老同學們有了更多的互動,不論是相互關心、還是相互鬥嘴,當時奶奶的生活多了目標與動力,他期待能夠把這樣的希望,帶給部落裡更多的長輩。

部落長輩吃飽飯後在涼亭享受午後時光,莫耶尤翁阿娜特別喜歡跟長輩們聊天、唱歌。 圖/陳軍衫 攝影
部落長輩吃飽飯後在涼亭享受午後時光,莫耶尤翁阿娜特別喜歡跟長輩們聊天、唱歌。 圖/陳軍衫 攝影

「在外面當廚師比較輕鬆,只要煮的好吃就好」莫耶尤翁阿娜回憶過去在其他餐館的工作經驗,但在暖暖食堂專門服務長者,相當重視營養健康,同時還要考量到大家的口味。他細心地對待每一道料理,用餐時間一到,莫耶尤翁阿娜也常常會在用餐區,看看長輩吃得開不開心、與長輩聊聊餐點的口味。

莫耶尤翁阿娜喜歡帶給長輩驚喜,他原本擅長做西餐,也會把西餐元素融入平日的餐食中,甚至開放長輩點餐,讓長輩偶爾有新口味替換。看到長輩新奇、滿足的笑,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希望不斷炊 從被照顧到互相照顧 

暖暖食堂不只溫暖了長輩,這股溫暖也流轉到長輩以外的族人身上。食堂的食材有時是部落族人來供應,「每一個人都會老,都會用到這個資源,所以大家都一樣互相」莫耶尤翁阿娜曾收到族人這樣的回饋,讓他更堅信自己在部落的付出。

當長輩吃的問題解決了,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部落也凝聚了向心力。 圖/陳軍衫 攝影
當長輩吃的問題解決了,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部落也凝聚了向心力。 圖/陳軍衫 攝影

一般會認為身在偏鄉的人,是一群需要被幫助的人,但林瑋峯看見的是食堂凝聚了部落的情感,漸漸長出了自己的力量。他描述曾有位長輩身體不行了,所有食堂的長輩放下手邊在做的事,一起去到那位長輩家中,陪伴他最後一段路,他感動地說「他們是一群互相照顧的群體,而不是一個來到這裡被照顧的群體」。

林瑋峯笑稱自己並非本地人,連族語也說不出幾句,但真正留住他8年的原因,是因為他能共感地方的熱情與互助的能量,這讓他多了使命感,願意繼續在部落服務長者。

生活的感動,就在共享互助的精神中持續發生,讓部落的長者可以有尊嚴又快樂地過上老後人生,就連外來的人也能感受到這股能量,持續支持著暖暖老人食堂,原來「吃」帶來的希望,照亮了部落裡面的每一個人。

一起支持,作伙讓大老人呷飽:https://lihi.cc/wSQL2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最新文章

空中寫字就能溝通-大學生幫助聾啞人士「比出聲音」

空中寫字就能溝通-大學生幫助聾啞人士「比出聲音」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作伙吃一頓飯!讓暖暖食堂成為獨居長輩的「第二個家」

作伙吃一頓飯!讓暖暖食堂成為獨居長輩的「第二個家」

捐出所有助學生-基隆武崙國中技工伯伯 傳授一技之長無私奉獻

捐出所有助學生-基隆武崙國中技工伯伯 傳授一技之長無私奉獻

接力,為陽光加油站「加油」!一場缺你不可的多元共融行動

接力,為陽光加油站「加油」!一場缺你不可的多元共融行動

永續夥伴來洗車!CSRone永續智庫:陽光DEI倡議將普照每一個職場

永續夥伴來洗車!CSRone永續智庫:陽光DEI倡議將普照每一個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