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看「氣候數據」吃飯-阿龜微氣候用AI跟天比快

聯合新聞網 齊瓔

極端氣候加速惡化,全球生活遭受衝擊。在台灣,對於極端氣候最有感的一群人,或許就屬農民。60年來首見缺水而在第一季休耕、年年可吃到的荔枝因為暖冬不開花...,「以前都這樣種,但怎麼今年就是跟去年不一樣。」看天吃飯的農民,這口飯,吃得越來越艱辛。

阿龜微氣候致力於科技解決農業因極端氣候造成的衝擊。右起為共同創辦人林泰佑、盧安邦...

「每年總雨量可能不變,但是降雨來得極端、更集中。」阿龜微氣候執行長林泰佑觀察發現,過去台灣降雨分散、較平均,但近幾年受極端氣候影響,要不是缺水,就是短時間內集中降雨,許多農作收成不如預期、產季混亂,作物在表訂的日子無法收成,採購商也連帶遭受損害。

如今想要穩定收成,農民不能僅靠過去的經驗或感覺,林泰佑表示,阿龜微氣候要以科技替台灣農業找解方,透過專業的數據分析,掌握難以控制的氣候變化。

林泰佑表示阿龜微氣候以科技方式,協助農民及採購商逆轉因極端氣候帶來的虧損。 圖/...

藉可視化數據穩定農務 客製化座標精準掌握天候

極端氣候對農業造成的傷害或許無法完全避免,但是能夠用「可視化」的數據理解風險、進而管理,減緩農民及供應鏈的損失。林泰佑解釋,透過阿龜微氣候的分析,農民能夠瞭解過去10年的氣候狀況,對比近年的變化;每日無論是氣溫、風量、雨量,也可透過數據即時掌握,好判斷農務是否需要相對應的措施。

「能判別異常的氣候是偶發事件還是常態時,就可以決定要做什麼樣的投資。」林泰佑舉例,像遇到極端降雨時,農民在調適決策上就得以恰當拿捏。數據資料是最好的智囊團,「當大雨再來,要不要挖排水溝?挖排水溝又要挖多深?」面對農地新狀況,便可把錢花在刀口上。

為了讓農民精準掌握天氣,阿龜微氣候和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合作,提供客製化的座標定位,不同於中央氣象局最小以鄉鎮為單位的氣候預報,阿龜微氣候最小可提供3乘3公里的氣候預報,且一天可更新兩次資訊,最長可在7至10天前得到氣象預報,替農民爭取更多時間,因應異常氣候做出反應。

透過阿龜微氣候歷史數據分析,農民可以判斷該地適合種植的作物。 圖/阿龜微氣候 提...

以數據升級耕作品質 節省90%用水不是問題

「作物能否在預期的產季收成,對農民影響很大。」林泰佑以高雄燕巢相當出名的棗子為例,農民致力於培植出優良的A級品,若能順利在農曆年前收成,就可做成高級禮盒,一顆棗子身價破百絕對不是問題。然而,當極端氣候干擾棗子的生長,無論是提早或延後,價格只能往下掉,因為,「大家不會買一顆一百元的棗子自己吃。」

影響水果價格的因素有二,其一是產期、其二就是品質是否穩定,「如果數據可視化就能解決問題」林泰佑説,當成功的經驗能以數據展現如用水量、施肥程度,再複製到其他農民身上,就有機會讓B級品躍升為A級品,農民的收入也可因此大幅提升。

可視化數據除了加持農民收入,實則更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過去農民擔心土壤水分不夠導致作物死掉,便如同瞎子摸象過量灌溉,但現今利用數據可知萎凋點落於何處,農民就能避免浪費。一處位於花蓮種植文旦的園區,憑藉阿龜微氣候提供的自動化灌溉服務以及精準數據,省下「90%的用水量」、也不需要半夜一直起身灌溉,讓務農變得極有效率。

自動灌溉設備讓農友務農更有效率及效益。 圖/阿龜微氣候提供

以科技數據解決農務問題精準有效率,但資料蒐集對於阿龜微氣候來說,實則面臨些許困境,不同於其他產業,農業資料蒐集耗時,像是鳳梨種植就需要18個月、蒐集一個數據就得插一個感測器,也會產生相對應的經費;此外,台灣對於農業研究雖然相當有實力,但研究成果僅落在像農試所、農改場、研究員等相關人員的手裡,未來還需要想辦法策動如產學合作,才能有效地整合數據,落地使用。

延伸閱讀

>>綠能時代來了-台大生創「瓦特先生」讓綠電變日常

>>用科技做「肥料」-新世代農夫,正深耕科技農業

>>AI進農場摘果、擠牛奶-讓人力專心照顧農產健康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科技農業 阿龜微氣候 永續農業 極端氣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