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產做媒-「三小市集」帶農夫上線,相遇消費者

聯合新聞網 吳佳汾

一群為銷售而苦惱的農夫,遇見了來做大學畢業專題的李宜倩,這群小人物,都渴望能夠在小小的土地上,為更多人創造更多的小滿足。

三小市集的前身,是李宜倩與同學的大學畢業專題作業「三小棟計畫」,最初的構想是利用空間經營小農合作社,協助農產品銷售。後來,衍伸成為「三小市集」,透過每周一次,讓產地農友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理念,8年來,已成為雲林當地最夯市集。

創辦人李宜倩集結眾人之力,鼓勵農夫轉型,推動友善耕種,成為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平台。如今更推動「企業好田」計畫,要讓推動土地友善的力量傳得更大,只因堅信:「我們都很小,但只要團結在一起,就可以有大大的力量!」

三小市集定期舉辦產地活動串聯起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 圖/三小市集 提供

生產者跟著三小市集一起改變

「三小市集」讓過去在後方的生產者,有機會站在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樣的改變,是過去從所未見。有農友把原本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栽種項目,改為專注耕種某項產品;還有第三代農友返鄉,在傳統和創新間找到平衡點,甚至在市集活動裡,找到堅持友善耕種的動力。

甚至還有一位可愛的柳丁農友陳政鴻笑說,他很認同友善耕種的理念,但每次看到不施農藥的果樹「又掛掉了!」,就很動搖「要不要拿農藥好了?」。但透過市集面對消費者,更讓他堅定:希望和大家都像鄰居一樣,自己種的蔬菜水果消費者可以安心吃,所以會鼓勵自己「再堅持下去! 」

產地體驗活動小朋友會先逛市集認識農夫跟當季農作物,圖中為阿舍果園邱春誠為小朋友介...

企業好田 讓小夢想成為大理想

「三小市集」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有機會串連在一起,但,如果可以把單一消費者變成一群人、企業公司,關係將會更緊密,透過企業CSR的實踐,更有力量支持更多生產者做改變。

4年前開始,「三小市集」開始推動「企業好田」計畫,第一個農作物是自然農法耕種的黃豆,從耕種、採收到加工的過程,企業好田計畫員工參與過程體驗。透過產地拜訪、接觸市集、食農教育,認識更多生產者,整個過程會被製作成QR code放在農產品禮盒上,凸顯企業形象。員工們也藉此走向大自然,體驗食農教育。

李宜倩指出,最大好處就是把消費者和生產者間關係更早串聯起來,對農民來說更有保障,有合理的收益,願意繼續用友善環境方式耕種;最重要的是,企業和「三小市集」合作好田計畫,不是只支持單一農民,而是支持整個地方農業體系,從生產、加工、包裝,擴大到整個社會連結。

「三小市集」開始推動「企業好田」計畫,柳丁好田募集中。 圖/三小市集 提供

友善耕種、產業轉型的道路絕非平坦順遂

8年來,有近60位農夫加入合作,年齡層橫跨20多歲到70多歲。期間也吸引不少年輕農友加入,但有人租一塊田後4個月就放棄了,也有人做有機農法做到家庭意見分歧。到底該不該堅持下去?很多時候,農夫們常自問。

企業好田計畫,也許能為這些農夫帶來解方。李宜倩說,現在的生活與土地很遠,人們常忘了為什麼要這樣過生活?企業好田計畫,可以讓更多消費者因為與生產者的互動、認識食農教育,了解食物與生活的的關係,發現自己可以為環境做的事,更支持願意為環境努力的農友。

企業好田計畫目前剛起步,希望能夠邀請更多企業攜手實踐CSR,讓企業CSR可以有不一樣的做法。柳丁好田募集中,計畫詳情可上「三小市集」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USR奔廢校開課囉-在地食材排排坐,闖關吃美味

>>大學生扎根異鄉-九年時光,在村落玩出遊戲島!

>>馬祖老店荒廢50年,青年接手「煲出」家鄉鹹味!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大學社會責任 社會影響力 社會創新 食農教育 企業社會責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