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有3次機會能改變世界」-吃,是最好下手處

聯合新聞網 江睿智

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的世界氣候峰會落幕後,淨零排放與永續的議題風起雲湧,已經成為各大企業與廣大民眾熱切關注的議題。但消費者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減碳及永續?珍古德曾說「我們一天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永續飲食是每個人每天都能實踐的途徑。

圖/unsplash

為讓消費者輕鬆買到永續食材,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與多位關注農業與飲食的有志之士共同成立「永續飲食推廣協會」,推動「永續食材指南」,鼓勵消費者不論是餐廳外食或是選購料理食材,選擇符合「友善耕作、本土生產、減碳蔬食、少添加物及資源循環」等五大永續面向,讓全國民眾在每天的三餐都可以輕鬆實踐永續飲食。

「永續飲食推廣協會」預期推動的「永續食材指南」因切合全球的關鍵議題,而獲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及最大有機通路里仁公司的率先響應,共同倡議能天天實踐減碳的永續飲食行動。

郭華仁指出,飲食,是所有人在每天都能透過選擇,有效落實自己的健康永續,以及對環境社會永續發展的一個簡單卻又有影響力的行動,就像我們過去成功推動非基改食物與有機農業促進法,現在是時候來探討如何讓消費者更容易辨識「永續食材」,進而帶動消費行為,才能從市場需求結構根本改變飲食產業與文化。

「永續飲食推廣協會」提出永續食材指南五大原則:有機友善耕作、本土食材、減碳蔬食、...

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秘書長黃俊誠表示:「『吃』就是實踐永續最好的下手處」。我們選擇了友善耕作、本土生產、低碳蔬食、少添加物和資源循環的「永續食材指南」五大面向,因這五項不僅能具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是守護我們自身健康和環境生態的重要關鍵。未來我們會透過「永續食材指南」的識別,來引導消費者辨識食材及食品在這五個永續面向的符合程度。符合的面向越多,對地球的永續支持就越多。

該協會表示,「永續食材指南」整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先進國家與國內產業經驗,以「友善耕作」、「少添加物」、「低碳蔬食」、「本土生產」與「資源循環」五大永續面向為關鍵指標。


友善耕作:符合國內外有機農業、友善耕作、綠色保育等相關認證。

少添加物:符合減用添加物90%的國內相關「潔淨標章」等認證,減少上游原料與製成的碳排放。

低碳蔬食:食材不採用肉、蛋、海鮮,守護海洋生態並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本土生產:台灣本地生產的食物里程,減少運輸的碳排放。

資源循環:鼓勵全食物利用或是低碳包裝等資源循環的實踐。


延伸閱讀

>>過年要吃的10款「永續食材」,吃年菜也愛地球!

>>八斗邀「端友善餐點」-靠著吃海鮮,更認識海洋

>>他們保障乳牛「工作福利」!-台灣友善鮮乳誕生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永續農業 資源循環 永續飲食 永續食材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