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將從選修變必考題!環評大變革 氣候變遷成為未來審查重點
環境部啟動環評總體檢,據悉,初步檢討報告中,氣候變遷是焦點之一,因現行環評法對減碳議題缺乏具體制度設計與執行架構,未來將明確化,納入環評重要議題。換言之,未來開發案進行環評時,減碳相關議題將從選修課變必考題。
環境部彙整「環評制度初步關鍵議題檢討報告」,針對近年日益受到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報告也特別著墨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調適兩大主題,希望能更加制度化。
過去環評制度設計時,氣候變遷尚未受到重視,過去數度修法時,並未將減碳納入制度核心,現行制度僅於「範疇界定指引表」有「溫室氣體減緩」項目,評估內容局限於施工及營運階段排放計算,未有實質影響開發決策的評估機制,對於氣候變遷調適更是薄弱,欠缺具體制度與執行架構。
報告點出,溫室氣體排放議題在環評制度中有4大缺漏,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評估作為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正當性基礎、溫室氣體盤查制度基礎薄弱、欠缺溫室氣體社會成本化評估機制、減量替代方案分析未納入制度要求。
氣候變遷調適方面也有3大問題,包括多數開發案僅以一般敘述交代調適規劃,調適計畫內容貧乏;現行環評未評估開發行為對調適能力影響;地方政府缺乏氣候調適技術與治理能力。
曾擔任環評委員的學者指出,今年邁入碳有價時代,訂出明確標準,但過去幾年審查環評時,未有如此具體數據,導致過去詢問開發單位有關溫室氣體量化問題時,總會在計算基礎上有所爭議,現在碳費制度上路,環境部也有明確自主減量計畫相關標準,要量化已有共同語言,未來在環評制度中更要具體納入氣候變遷議題,甚至可與碳費制度結合,串起減碳鏈。
報告認為,氣候變遷屬跨領域整合性課題,目前尚未建立跨機關協作機制,難以整合跨領域議題,更無法轉換為在環評制度中可實質審查內容。
另外報告也指出,環評制度缺失對氣候變遷的累積性影響與回溯機制;目前環評多以個案考量,缺乏總體視角與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