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優質教育 水下生物

「我們希望讓都市中的孩子培養珊瑚,親身參與海洋保育,」Seample近海珊瑚創辦人吳鎧任說道。近海珊瑚前年由一群台大學生創立,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海洋保育,選擇珊瑚礁復育作為推廣的方式。在國小校園中,吳鎧任帶領孩子分組將拇指大小的珊瑚種苗放入缸中,觀察並陪伴珊瑚成長。最後,他們再帶領孩子們將培養出的珊瑚礁放到海邊的復育池中,親手種下海洋復育的種子。

吳鎧任協助小朋友製作珊瑚缸。 圖/鄧琦縈攝影
吳鎧任協助小朋友製作珊瑚缸。 圖/鄧琦縈攝影

吳鎧任是個熱愛海洋生態的大男孩,潛水是他的嗜好,甚至因為志趣所在,先後就讀了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2022年,吳鎧任在漁科所讀書時選修了創意創業學程。在那裏,他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將自己對海洋的熱愛轉化為行動,組成了推廣海洋教育的Seample近海珊瑚團隊。近海珊瑚團隊將海洋的知識與驚奇帶入都市中的教室,並透過教導孩童養殖珊瑚,學習珍愛生命與海洋。

開發微型缸 台大學生教民眾家中養珊瑚

世界各地,珊瑚礁的處境險勢連連。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2024年4月宣布,全球珊瑚正經歷第4次大規模白化。此外,澳洲大堡礁有75%的區域出現珊瑚白化的現象。回顧台灣,全台海水溫度同樣連年增長,僅適合生活在水溫20至28度間的珊瑚礁逐漸無法負荷,使珊瑚蟲排出了共生藻類,露出白色的骨骼。在2020年,台灣周圍的海域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珊瑚礁白化,超過三成的珊瑚礁死亡,這也間接打擊了海洋生態、沿海產業的發展。

2022年,就讀台大漁科所的吳鎧任與機械系的劉緯騏等人共同組成了推廣海洋議題的Seample近海珊瑚團隊。在就讀學程時,吳鎧任希望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創業,因為對於海洋保護有著一份理想,所以他與團隊成員討論後決定開發一款微型珊瑚缸。

吳鎧任希望藉由推廣珊瑚飼養喚起民眾對於海洋保育的意識。「小小的缸子較可能融入學校或家庭裡面」,吳鎧任說道。創業初始,他與夥伴們希望能將微型珊瑚缸推廣至許多場所,待珊瑚成熟後再送至復育基地或研究機構。

他們所設計的缸體與外界販賣的小型水族缸類似,有著放置珊瑚礁及布景石頭的空間、夾層中的棉質濾網等,並在純水中加入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如鈣離子、鎂離子等來模擬海水中的生存條件。但是,為了能讓對於光線、溫度及含氧量要求嚴苛的珊瑚礁能夠在一般家庭中飼養,近海珊瑚團隊自製了智慧電路板去控制缸內的環境,並自行焊接缸體來改造。

然而,微型珊瑚缸的開發並不如預期中的順利。塑膠缸體拼接、智慧電路板的控燈控溫系統就耗費了他們近半年的時間完成原型,然而試著銷售後卻發現微型缸的價格足已抵上市售許多更大的水族缸,昂貴的成本與客群定位讓團隊陷入瓶頸。

為了向民眾推廣珊瑚養殖,近海珊瑚團隊曾將珊瑚缸體放到飯店,吸引遊客注意,卻沒想反倒是飯店員工會悉心照料、觀察珊瑚,難以進行對遊客的宣傳推廣。送至家庭飼養的珊瑚缸也產生了運輸成本過高、珊瑚種苗來源不穩定的問題,在人力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團隊不得不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停止販賣給一般家庭,改以與學校簽約彈性課程,用大型水族缸在校園進行教育宣導、養殖珊瑚礁教學為主要的商業模式。

近海珊瑚設計的微型珊瑚缸。 圖/吳鎧任提供
近海珊瑚設計的微型珊瑚缸。 圖/吳鎧任提供

團隊重新定位 教孩子養珊瑚、關心海洋

「我們的初衷是想讓人知道珊瑚復育的重要性,而讓人親身體驗、參與海洋議題。」近海珊瑚團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挫折後,思考團隊的理念,決定重新出發。

他們這次設計了半人高的大缸,不再送至民眾家中寄養、販售,改成全面至學校進行推廣教育活動。在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等單位的補助下,他們來到了中山國小、博愛國小、樂知國中讓學童們親自培育珊瑚,更與和平實驗小學簽訂一年的合作計畫,將珊瑚缸帶進校園,讓孩童們分組照料,見證珊瑚的成長。

近海珊瑚團隊從沿海的珊瑚復育基地、珊瑚復育協會取得種苗後,會先進行斷裂生殖(斷裂的部分會長成新的個體),並將斷裂的部分裝在基座上,並提供給學童們放置到珊瑚缸中培養。等到新的珊瑚長大後,將在移至海邊的珊瑚復育基地。

課程共設計為四次,兩次室內課程,兩次室外課程。室內課程教導孩童們分組飼養珊瑚,認識珊瑚、保養缸體、做每日、每周珊瑚的培育紀錄並回傳幫助團隊進行研究。而室外課程則包括參觀海邊研究站,了解科研人員如何實際進行復育。除此之外,等到孩童們在學校將珊瑚復育長大後,他們也可以親手將珊瑚放入台灣沿海研究站的復育池內,體會生命的繁衍。

吳鎧任笑道:「我發現小學生很需要實作。」吳鎧任原本希望能夠多分享海洋的知識,卻發現需要結合手作的方式才能防止他們注意力渙散。除此之外,有些孩童更有止不住的好奇心,不停的玩弄撫摸珊瑚,所幸珊瑚沒有那麼脆弱,不會因為孩子一時的玩弄而死亡。然而,吳鎧任也觀察到,隨著珊瑚的成長,孩童們看著珊瑚進食及觸手的游移後,漸漸理解這同樣是一個生命,越發的珍惜與呵護。

小朋友製造珊瑚缸。 圖/近海珊瑚提供
小朋友製造珊瑚缸。 圖/近海珊瑚提供

校園珊瑚養殖教學 吳:「有收入的理念推廣」

近海珊瑚科技有限公司現有員工共4人,是台積電第七屆青年築夢計畫的獲選團隊。

因為父母創業起家,吳鎧任從小也就有了用創業賺錢的念頭,然而目前近海珊瑚雖然有收入,但也不多。自2022年創立以來經費也主要來自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等單位的這類企業的ESG等專案補助,其次才是各校園的講師費等。因此吳鎧任並不將這個創業視作賺錢機器,而是「有收入的理念推廣活動」。

過去曾有過海洋冷凍食品、潛水相關創業經驗的他對於海洋與創業都十分熟悉,卻是第一次在校園中與學生創業,他觀察到部分學生投入創業可能只是為了學習經驗,等到看不到快速的進展就會有所退卻,希望將時間投資在其他方向,然而同時能兼顧賺錢跟實踐自己的理想卻是吳鎧任堅持不懈的動力來源。

在這一路上他也表示遇到了無數的貴人,包括提供珊瑚種苗的珊瑚復育協會和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的楊姍樺副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識名信也教授。識名信也教授同樣在進行沿海的珊瑚復育,因此告訴他們野外珊瑚復育的技巧、颱風時的應對方式等。而楊姍樺副教授則給予室內珊瑚缸的建議,幫助近海珊瑚團隊了解裝設缸體要注意的事項。

近海珊瑚獲得112年度U-Start計畫績優團隊。 圖/吳鎧任提供
近海珊瑚獲得112年度U-Start計畫績優團隊。 圖/吳鎧任提供

改變學生觀念 盼減緩珊瑚白化

「看珊瑚生小寶寶很有趣!」和平實驗國小的學生鐘禮多說道。在近海珊瑚四次的教學中,這些學生對於每次課程都十分期待,包括實地去海洋研究站參訪也讓學童雀躍不已。吳鎧任表示,因為台大鄰近和平實驗國小而有了這次合作的機會,未來也期待持續將珊瑚復育缸送進更多的校園中,從孩童的觀念中植入海洋保育的種子。

吳鎧任也表示,如今氣候暖化已經是難以逆轉的程度,因此團隊的力量有限,只能做到理念的推廣教育。縱使如此,他也認為若人能從觀念做到改變,減少人為對環境所帶來的破壞,也能夠減緩氣候暖化的腳步。因此,他希望能夠從國小學生開始培養觀念,也希望未來能讓國中、高中生的教室中出現一缸珊瑚缸。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環保與食安都要顧!里仁用生質包材革新 「重塑」消費新模式

環保與食安都要顧!里仁用生質包材革新 「重塑」消費新模式

養豬也可以0臭味!智慧豬舍導入科技管理、讓豬聽音樂減壓 永續與人道兼具

養豬也可以0臭味!智慧豬舍導入科技管理、讓豬聽音樂減壓 永續與人道兼具

墓仔埔變生態綠洲!文山社大、公民攜手復育木柵萃湖 打造螢火蟲天堂

墓仔埔變生態綠洲!文山社大、公民攜手復育木柵萃湖 打造螢火蟲天堂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最新文章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海中的「飛毯」?380天打造海洋巨作 5.45公尺鬼蝠魟標本栩栩如生

彈藥庫變身生態教育基地!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帶動、提升生物多樣性

彈藥庫變身生態教育基地!桃園大湳森林公園帶動、提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