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優質教育

編按:「我會被霸凌,大概都是因爲自己不好吧!」「都是因為我不受喜歡,才會被霸凌吧!」陳利銘、薛秀宜在《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一書中指出,研究已經證實受凌者會自我責怪,書中點出原因,並給出解方,不讓被霸凌的小孩再次受到傷害。新冠疫情確診的同學慢慢變多,學校及班級也受到影響,因為學生確診而被迫停班停課。在家遠距上課,對學生來說無異是個困擾,一則學習效果較不好,二則很容易受不了誘惑而上網,三則是仍然還有一堆大考小考需面對。

因為確診而被排擠、被言語攻擊、被責難,久而久之就開始質疑及怪罪自己,這就是受凌者的自責傾向。 圖/shutterstock
因為確診而被排擠、被言語攻擊、被責難,久而久之就開始質疑及怪罪自己,這就是受凌者的自責傾向。 圖/shutterstock

小乖的確診,使得學校班級被迫停課,雖然學校沒有公布是誰確診,但班上都知道是小乖害的。回復正常上課後,小乖在學校感受同學不友善的眼光,同學也自主地與小乖保持距離。小乖覺得不舒服,自己確診已經夠可憐了,還要面對同學不友善的對待。

老師雖宣導,不要有歧視,但同學的態度依舊,有些人還說小乖身上有病毒。有些人甚至帶頭咒罵小乖「武漢肺炎」、「病毒王」、「COVID」、「爛人不要來學校害人」。

起初,小乖覺得自己很無辜,但時間久了,卻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自己很爛?我是不是不該來學校害人?我得了COVID-19病毒,真的是對不起大家!」而這樣的自我質疑,讓小乖的憂鬱狀況變得更嚴重了。

「難道真是我的錯?」受凌者自責反讓霸凌者脫罪

在某些狀況下,霸凌者、旁觀者,甚至師長會有怪罪受凌者的傾向,因為「受凌者白目」,或「受凌者被欺負為什麼不跟老師說?」,甚至「受凌者太內向都不跟人講話」等原因。事實上,在學術研究中發現受凌者也會有自責的傾向。

當受凌者不斷地聽到別人的怪罪與指責,受凌者可能會自我懷疑,「明明不是我的錯,為什麼大家都在怪罪我、指責我?」而自我懷疑久了之後,可能會慢慢地接受這件事,覺得「我可能真的做錯了什麼吧!」而當受凌者開始有自責傾向時,霸凌者卸責之目的也就達成了。

因為霸凌者會產生合理化自己行為的傾向,會向外怪罪與指責,以讓自己脫罪,「反正都是受凌者的錯,是受凌者自己要負責」,此時,霸凌者也就真正的卸責了。

愈自責就愈憂鬱 被關係霸凌更容易怪罪自己

筆者與陳薇汝於2018年發表的研究中,針對中小學學生受凌的自責傾向進行探究。結果發現,自責傾向愈高,與憂鬱的正向關聯就愈強。這表示若學生在霸凌情境中愈自責,則學生將會愈憂鬱。其次,該研究還發現,學生在關係受凌的自責傾向,會比言語及肢體受凌的自責還要來得高。

這可能與攻擊類型有關,因為言語霸凌及肢體霸凌都是由霸凌者主動、直接式的攻擊,較容易將責任歸咎於霸凌者身上,但關係霸凌是間接攻擊,和人際關係有關,部分受凌者可能會歸咎責任於自身身上,例如「我都沒有朋友,被排擠,可能是自己的講話不得體而引人討厭吧」。

在角色方面,該研究也證實了受凌者的自責程度比未受凌者來得高,另外受凌者與雙重角色者(兼為霸凌/受凌者)的自責程度有所不同,雙重角色者在霸凌情境中的自責程度會顯著高於受凌者,但受凌者與雙重角色者在一般情境,如不小心打破杯子,自責程度就沒有差異。這可能與雙重角色者的霸凌行為有關,雙重角色者由於會霸凌別人,也知道自己有一些不當行為,由此而對自己有較高的怪罪或自責狀況。

被霸凌不是你的錯!3招減緩受凌者的自責心態

由上述的受凌者自責傾向研究,可以得到下列幾點啟示:

1.別讓受凌者自責而愈來愈憂鬱

在受凌情境中的自責傾向與憂鬱有正向關聯,由於受凌會對受害者帶來身心困境,若受凌者還會自責,怪罪到自己身上,則受凌者愈增憂鬱。因此,針對受凌者的協助與輔導時,宜注意受凌者可能會有的自責傾向,要讓受凌者知道:被攻擊不是自己的問題,是霸凌者要負起的責任。

2.教導人際技巧,改善人際關係

在受凌情境中,關係霸凌受凌者的自責傾向會高於言語及肢體受凌。為了避免被霸凌了還怪罪自己的狀況,我們應該思量如何改善受凌者人際技巧,將會有所幫助。若自身的人際互動沒什麼大問題,與人溝通也沒什麼障礙,卻還是遭受關係霸凌,那當然是霸凌者要負責的問題。

3.關注雙重角色者的自責傾向

由於雙重角色者會有霸凌行為也同時被霸凌,而且,雙重角色者的自責傾向比受凌者來得高。因此,宜特別關注雙重角色者的身心狀況,因為自責愈高就愈憂鬱。此外,還需協助雙重角色者改善自己的霸凌行為或其他不當行為,才能使雙重角色者的身心及人際能有更健全的發展。

再以小乖的案例來談,因為確診而被排擠、被言語攻擊、被責難,久而久之就開始質疑及怪罪自己,這就是受凌者的自責傾向,小乖就是屬於高自責傾向的受凌者,由於受凌者的自責與憂鬱有關聯,因此,宜協助小乖改善其自責的狀況。

例如確診不是自願的,是被傳染的受害者,攻擊確診的受害者是攻擊者的錯,是班級環境的不友善,不是小乖的錯。當然,形塑友善、尊重的班級氛圍也很重要。教師要為同學建立正確的認知及態度,例如人不可因疾病、性別、種族、認同、國籍、家庭、經濟等而被歧視。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直擊50+教育現場實況,給第一線親師的防制霸凌實踐指南》 圖/親子天下提供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直擊50+教育現場實況,給第一線親師的防制霸凌實踐指南》 圖/親子天下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44.jpg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
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親子家庭最體貼合身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作者文章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孩子被霸凌陷入自責、憂鬱怎麼辦?大人做好3件事有助改善情緒

聲線輕柔被同學模仿、嘲笑 他們「只是在玩」還是在霸凌?

聲線輕柔被同學模仿、嘲笑 他們「只是在玩」還是在霸凌?

創造改變的關鍵不是年紀 別讓人小看你年輕

創造改變的關鍵不是年紀 別讓人小看你年輕

最新文章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孩子被霸凌別以暴制暴、家長互告 6招有效處理衝突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

有意思的周末狂歡派對! 第一屆《永續好日子》體驗永續101種玩法 喚醒你的永續魂

2024《永續好日子》算你一份子!當永續走入當代日常 從小習慣開始改變

2024《永續好日子》算你一份子!當永續走入當代日常 從小習慣開始改變

農廢葡萄藤變車殼 大葉大學環保發明獲獎

農廢葡萄藤變車殼 大葉大學環保發明獲獎

搶救三腳狗!雲林12名國中生展開搶救 減少獸鋏護動物

搶救三腳狗!雲林12名國中生展開搶救 減少獸鋏護動物

不捨「癌」從口入-台大博士轉行青農 推動食安教育獲獎

不捨「癌」從口入-台大博士轉行青農 推動食安教育獲獎